图解跆拳道基础入门
作者简介
李军 成都体育学院搏击系教师,中国武术散打冠军,成都体院首任跆拳道代表队总教练,中国空手道高级教练,中国空手道国家级裁判,四川峨眉武道训练中心主任,四川省空手道协会常务副会长。带队多次荣获跆拳道比赛冠、亚军,发表多部专著,多次主持及参与省部级等课题,发表中文体育核心期刊6篇。其中,《中国武术怎样走向世界》被中国武术协会评为“武术宣传好作品”。
内容简介
受众广泛的健康运动 练习跆拳道,让人感觉英姿飒爽,充分体现了力与美的运动魅力。在比赛或实战时,双方腿法技术在对抗中高来低往,不仅给人以美的享受,还能激发人的斗志,让身体爆发出前所未有的活力,在增强体魄的同时,展现一往无前的精神力量。 1. 使男性身形健美 男性练习跆拳道,让身形健美,身体轻盈敏捷。跆拳道运动不同于显示力量的运动,不是锻炼出强壮而凸出的肌肉,而是使无力的脂肪组织变成肌肉,使身体变得轻盈敏捷,让男性的胸肌和腹肌更加健美;通过踢腿、闪腰、单手攻击或防御,能使下腹的肌肉更加强健。而且,通过抬高腿、踢腿的动作,可锻炼侧腰部和大腿内侧的肌肉。 2. 使女性身材匀称 女性练习跆拳道,令身材匀称,保持青春活力。不仅如此,练习跆拳道时,可以通过深呼吸和血液循环来排出人体内的废弃物,提高人体内脏器官的功能和人体神经系统的灵敏度,增强人体的击打和抗击打能力,令身体更加健康。跆拳道通过科学性修炼和广泛的全身运动,能扩张血管,减少血流阻力,增加供血量,可以提高对心脏和肺的供氧量,增强肺功能,加快机体新陈代谢,令身体充满活力。 3. 提高防卫能力 练习跆拳道可以提高防身和自卫的能力。跆拳道运动紧张激烈,对抗性极强,能锻炼身体各关节的灵活性及肌肉的伸展、收缩能力,提高速度、灵敏度和耐力,促使身体素质协调、全面发展,具有强身健体的作用。练习者在比赛或平时训练中要经常发挥临场应变能力,或是快速进攻,或是主动后撤再反击,或是腾空踢腿,或是后踢接后旋踢,这些动作都有助于提高神经中枢的灵敏度,以及其支配各器官的能力。通过攻防练习,增强人体的抗击打能力,可以掌握实用技术和提高防身自卫的能力。 4. 锻炼意志 练习跆拳道还可以锻炼人的坚强意志。跆拳道讲究赤手空拳进行训练,所以训练时会经历一些身体的痛苦,所谓“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上百次的摔打,历练的是顽强果断、吃苦耐劳的精神,培养出积极向上的品质。 5. 培养高尚品格 崇尚礼仪,培养高尚品格。跆拳道推崇“以礼始,以礼终”的尚武精神,以“礼仪、廉耻、忍耐、克己、百折不挠”为宗旨。“礼仪”是人类要遵守的社会规范;“廉耻”即要学会分辨是非;“忍耐”说明忍即是德;“克己”就是懂得约束自己;“百折不挠”代表坚持不畏。这就是说,通过跆拳道的训练,可以培养练习者坚韧不拔、勇敢无畏、顽强坚毅的意志与品质。跆拳道尤其讲究“未曾学艺先学礼,未曾习武先习德”,使练习者养成谦虚、宽容、礼让的优良品德和尊师重道、讲礼守信、见义勇为的高尚情操。 跆拳道的优雅礼仪 礼仪是跆拳道基本精神的具体体现,又被称为“礼节”。对礼仪的认识和掌握,是跆拳道运动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跆拳道练习虽然以格斗形式进行,但是不管它怎样激烈,由于双方都是以提高技艺和磨炼品质为目的,所以在各自内心深处都必须保持尊敬对方和向对方学习的态度。跆拳道是练习者精神与身体的综合修炼,练习者在磨炼中培养出理想的人格和强健的体魄,并能够真正掌握防身自卫的本领。 礼仪是跆拳道练习过程中必须具备的行为规范。谦逊的言语、友好的态度、虚心的作风也是跆拳道练习者必须遵循的重要礼仪。练习时必须衣着端正、头发整洁,对教练、同伴抱着尊敬、友好、谦虚、互助互学的态度。礼仪不只是形式上的表现,更要发自内心地去实施,在长期练习和比赛的过程中,逐渐将礼仪形式转化为心理动力。训练之余,无论是在学校或家中谈话、用餐、打电话、介绍他人或访问亲友,都要按一定的礼仪进行,将礼仪意识带到生活、学习及工作的各个方面,培养克己礼让、宽厚待人的处事风格和恭敬谦逊的优良道德品质。 1 立正敬礼 立正是最基本的礼仪,身体直立象征着一个人内心的正直,同时可以表达出对他人的恭敬与尊重;而敬礼就是更进一步表达礼貌与敬重的礼仪形式。 动作要点 立正:双脚靠拢,双手握拳自然下垂,放在身体两侧,拳心向内,目视前方。敬礼:腰弯45°,头低30°。 2 向国旗致敬 国旗是一个国家的象征。跆拳道礼仪中向国旗致敬,表达了练习者对国家的忠诚和对民族的热爱。 动作要点 在立正的基础上,右手四指并拢伸直,拇指内屈,紧贴在虎口位置,右手置于左胸口前,收腹挺胸,目视国旗5秒。 1.装帧精美,高清大图连拍,真人展示,铜版纸精美印刷,图文并茂,阅读感好。 2.体院搏击系老师、空手道裁判主编,循序渐进教您学跆拳道,图文详解,动作细节展示,轻松上手。 3.既是新手入门级学习手册,也是有基础学员的进阶教程,随书视频,真人演练,手把手帮您提升跆拳道实战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