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春秋(共3册)
作者简介
...
内容简介
随着书记处权力的扩大,其编制也不断扩大。 斯维尔德洛夫任书记时只有15名助手和30名工作人 员。到1919年12月,书记处人员扩大到80名,三个 月后为120名,1920年3月增加到602名。从1919年3 月起,中央书记处开始组建下属部门,首先成立总 务部。1919年6月在总务部的基础上成立财务部和事 务管理部,还成立了信息部、登记分配部、组织指 导部、检察侦查部、学校 、妇女工作部、出 版部等。 政治局和组织局成立后就开始取代中央全会。 1919年4月到11月,按规定应召开16次中央全会,实 际上仅召开了6次。政治局单独开了29次会,还同组 织局一起召开了19次联席会议,组织局单独召开了 110次会议。 “责任书记”是负责领导整个书记处工作的, 是书记处的头。后来“责任书记”改称“总书记” ,起初职能没有什么变化。可以作为参照的是,当 时的《真理报》只有“责任编辑”,没有总编辑的 说法。领导该报的布哈林的职务是“责任编辑”。 斯大林是在1922年4月3日俄共十一大后举行的 中央全会上被选入书记处,担任总书记的。 斯大林当选总书记 十月革命后,斯大林在政府中担任的职务是民 族事务人民委员、工农检查人民委员,相对来说是 闲职,并且工作也不出色,甚至可以说很差。1921 年3月17日,列宁在一封信中说,斯大林“在三年半 来实际上从未担任工农检查人民委员,也没有担任 民族事务人民委员。这是事实”。1923年初,列宁 在《宁肯少些,但要好些》中批评长期由斯大林领 导的工农检查人民委员部,他写道:“让我们直说 吧,工农检查人民委员部现在没有丝毫威信。大家 都知道,再没有比我们工农检查院这个机关办得更 糟的机关了。”民族事务人民委员在成立苏联的过 程中发挥出重要作用,但斯大林的“自治化”方案 受到列宁的严厉批评和否定。 不过在党内,斯大林的职务却是无人能比的, 他担任了政治局委员、组织局委员、书记处总书记 。在政治局委员中,只有斯大林一人身兼三要职, 管政治、组织和日常党务,加起来权力是够大的。 那时候,党内没有更高的职位,既没有党主席,也 没有政治局主席,政治局会议一直由列宁主持,但 这不是职务。列宁生病和去世后由加米涅夫主持。 列宁在填表时,在党内职务一栏填的是“中央委员 ”。 斯大林喜欢未雨绸缪,他有个说法:“要领导 就必须有预见。”早在进入书记处、担任总书记之 前,斯大林已经采取措施扩大自己的队伍。 1921年10月22日,斯大林给俄共中央组织局写 信(抄送列宁),提出必须重新调配各人民委员部 工作人员中的党员,把他们中间的优秀分子集中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