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蕙痴情(陈凤敏与AFC三十年)/中国轨道交通AFC行业里的追梦者丛书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第一章 青春:从雁荡山走出来的志气少女 雁荡经行云漠漠谁说女子不如男 “每一个生命都是一个不朽的传奇,每个传奇背后都 有一个精彩的故事。” 毫无疑问,20世纪40年代,是一个激烈动荡大变革的 时代。我们看到了德意日轴心国从鼎盛走向灭亡,看到了 “二战”结束后新秩序的产生,也看到了科技史上重大发 明——第一台计算机的诞生。而在中国,这片自1840年鸦 片战争以来饱受战乱、屈辱的土地,这个十年,一波三折 之后,拨云见日,新中国成立。 本书的主人公,陈凤敏女士,就出生在这个年代的开 端——1940年12月1日。 也许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中国地铁AFC系统创建先行 者”之一的陈凤敏居然是从浙江温州北部大山山沟里出来 的一个“弱女子”——联想到她后来取得的骄人成就,更 令人觉得难能可贵。陈凤敏的家乡乐清市福溪乡福溪村, 隶属温州市,是个典型的山区——虽然是个山区,但这个 山却也不一般,沈括《梦溪笔谈》说它“天下奇秀”,唐 代诗人贯休在此留下名句“雁荡经行云漠漠,龙湫宴坐雨 蒙蒙”,这就是素有“海上名山”“寰中绝胜”之誉的“ 东南第一山”雁荡山,也是“三山五岳”中与安徽黄山、 江西庐山并称的三山之一。福溪村位于雁荡山北,是乐清 、永嘉、黄岩三县(市、区)交汇之地,也是温州市最北 的地区之一。 从出生到1947年,雁荡山脚下的这片土地记载了陈凤 敏的童年。那时候的福溪村,交通不便,对外联络少,生 活比较清贫和穷苦,平日饭锅里烧的基本上都是山芋丝加 红糙米,很难见到一碗白米饭,即便有也要留给家中的祖 父吃。小孩子也没有什么像样的零食,但靠山吃山,好歹 还有番薯,炒香的番薯片和晒干烘烤的番薯坨,成为当时 乡下非常可口的纯天然“蜜饯”。 山的世界,绿的海洋,竹林阵阵,也是童年美好的回 忆。陈凤敏至今仍记得每家每户的房前屋后、路左路右、 山上山下,毛竹无处不在。在那个物质生活较为匮乏的年 代,中国传统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在这个大山里仍然发挥 着作用,毛竹不仅提供了可供村民食用的菜肴,像嫩头炒 菜、腌成笋、晒笋豆等,还是村民编织各种生产生活工具 最好的原材料,竹筐、竹篮、竹簸箕、竹篓、竹箩筐不一 而足,在这里当地人称之为“脚箩”(谐音)。每到编“ 脚箩”的时节,屋里屋外摊满了毛竹和竹签,削下来的竹 节蹦得满地都是,一不小心脚踩着,那个疼,现在回忆起 来,真的是“痛并快乐着”。 雁荡山的乡里生活虽然清苦,却给了陈凤敏一个欢愉 的童年。至今回忆起来,仍然令她感慨万千,难以忘怀。 每逢过年举行“谢年”仪式,家人准备的丰盛的酒菜、糕 点,都让年幼的陈凤敏感到异常兴奋! 毫无疑问,温州人是我国历史舞台上有着很多优秀特 质的一类群体。经济学家钟朋荣曾将“温州人精神”概括 为四句话:白手起家、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不等不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