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必经之路 (字帖+签名)

人生必经之路 (字帖+签名)
作者: 鬼脚七
出版社: 四川文艺出版社
原售价: 59.80
折扣价: 0.00
折扣购买: 人生必经之路 (字帖+签名)
ISBN: 9787541165184

作者简介

"鬼脚七 本名文德,法号行空。 他是电商奇才,曾在阿里工作九年,从基层员工做到高管。 他是自媒体专家,公众号“鬼脚七”积累了百万忠实读者。 他是文学、哲学爱好者,喜欢研究佛学、老子智慧。 如今他远离城市喧嚣,长期在山间修行。 期间记录的《人生处处是修行》抚慰了万千读者。 在《人生必经之路》这本书中,他的角色是一名僧人,法号行空。 他用双脚丈量人间路,徒步两千余公里,从五台山走到峨眉山,在心灵上实现了一次“行禅”。 新浪微博:@鬼脚七同学 微信公众号:鬼脚七(taobaoguijiaoqi) 代表作品: 《人生处处是修行》 《人生所有经过的路,都是必经之路》 《没事别随便思考人生》 "

内容简介

人生必经之路 新版序 真实,是这本书的灵魂 2015年年底,我开始了一次行走,短期出家托钵乞食,不带分文从五台山走到峨眉山。途中我记录了所见、所闻、所感,行走结束后,就有了这本《人生必经之路》(初版名《人生所有经过的路,都是必经之路》)。 此事已经过去了七年。七年时间,发生了许多事。我搞了家电商在线教育公司,叫牛气学堂;在杭州开了个酒店,就是书中提到的亚朵酒店;发起了“必经之路”的抄经活动,抄一亿部《心经》……五年前的某一天,我开始意识到一个问题:为何我又开始忙了?而且越来越忙?我问自己:这辈子我到底要做什么?什么才是最重要的?经过一段时间的沉淀与思考,我做了这辈子最重要的决定:我要正式出家修行! 于是,我跟着老师,到青海某座深山中开始了我的修行生涯。公司、酒店的事我都放下了,具体业绩如何我也不过问了,只有“必经之路”的项目我还在参与,毕竟这个项目和佛法关系十分紧密,而且已经完全成了公益项目。所有人都可以免费领取精美的抄经纸,全国还有数百个线下抄经智慧栈,目前记录显示已经完成了两百多万部《心经》的抄写了。 如今我在山上住了五年多,修行有没有长进不知道,但内心平静了不少,以前做事业求名利的欲望也少了很多,此时看待以前的很多事,就有了不一样的眼光。前段时间,出版商计划再版这本书,我又详细重读了书稿。看着看着,无数画面陆续浮现在脑海中:那一袋面包、一碗素面、尘土漫天的道路、连绵不断的秦岭、灵石桥头、风陵渡口、广元的隧道、汉中的蜀道,还有那些一路护持的朋友们……等我回过神,才发现自己早已泪流满面。 若不是有这次两千公里的行走经历,我后来不会那么坚定地选择出家修行;若不是出了这本书,那一路的经历和记忆,或许随着时间的流逝也会渐渐消失。此书问世的这七年间,我在微博和微信上收到了无数读者的留言,也有不少人跟我成了朋友。有不少读者因为读了这本书,心态发生了变化,生活也发生了变化。还有位特殊的读者告诉我,他曾经患有抑郁症,看了这本书,他慢慢从中走出来了。每每看到这些消息,我都很开心。是啊,又有人变好了一点,世界又变好了一点,这难道不值得开心吗? 这次再版,我很认真地修订书稿,重新写了第一章,补充了一些过往的细节,并把全文一些描述模糊的地方清晰化,也更正了一些对佛法的认识和理解。我尽量保留了行走经历的原汁原味,毕竟那时的心情,那时的想法,那时遇到的人和事,都在书中进行了真实记录。真实,是这本书的灵魂。 全书有七章,最后一章是行走日记,每天的日记都有。现在看来,这是最重要的一章。我建议的阅读顺序是先看第一章,接着看第七章,然后就可以随便翻看其他章节的文章了。打乱顺序,并不会影响阅读体验。当然,你打开书,从头到尾按顺序阅读,也是一个不错的方案,这样还可以让你对整个行走过程印象更深刻一些。 最后,感谢为这本书的出版做了诸多工作的何亚娟老师,感谢为了支持我出家修行而承担教育小孩任务的小月女士,感谢当时给予我行走支持的加措活佛和悲胜法师,还感谢曾经在路上护持过我的朋友们!若写这本书能有些许功德,我愿把全部功德回向给众生,愿他们能远离痛苦及痛苦因,能增长智慧,早日证得菩提。 鬼脚七(行空) 2022年10月17日于青海果洛 初版序 从内心长出来的东西,才真正属于自己 活着是珍贵的,大多数人只是存在,仅此而已。 ——奥斯卡·王尔德 无论你是通过什么渠道翻开了这本书,在正式阅读之前,你一定要认真权衡一下。就像在快节奏的生活中,你打算与某人相处好几个小时之前,你定会仔细掂量一样。阅读这本书,就意味着你将跟我一起相处好几个小时。 现在来谈谈这本书。 这本书讲述的是一位事业有成、家庭幸福、身家千万的男人忽然放下一切剃度出家,不带分文、冒着严寒、一路化缘乞食徒步两千公里从五台山走到峨眉山的真实故事。他从白走到黑,从冬走到春,从北方走到南方,从雪落走到花开;他跨过黄河,翻过秦岭,走过蜀道,越过汉江;他挨过饿,露过宿,受过伤,迷过路;他从浮躁走向宁静,从迷茫走向坚定……整整九九八十一天,他遇到的人和事,他感受到的苦和乐,他的修行,他的感悟,都在这本书里。 里面的那个“男人”就是我。 总有人问我,是什么原因促使你这次行走? 很多人都有过类似的念头:放下名利,放下身份,放下所有属于自己的东西,远离城市去一个谁也不知道自己的地方,独自行走。我也有这个念头,而且付诸行动了。最初只是一个念头,想要行走;后来又增加了一个念头,想要出家行走;后来又增加了一个念头,不带分文托钵乞食;后来又增加了一个念头,从五台山到峨眉山。就这样促成了这次行走。 这只是过程,还不是原因。说实话,我也不知道真实的原因,只是这个念头出现了,我认真对待了它。王尔德说:“活着是珍贵的,大多数人只是存在,仅此而已。”我想,认真的时候,我是活着的。 有人问,这次行走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其实,这个问题是一个陷阱。好像他知道了我最大的收获,自己就能有所收获一样。不是这样的,只有从自己内心长出来的东西,才真正属于自己,所有听来的看来的,除了让头脑满足一下好奇心,没有别的作用。 这个世界有浩如烟海的书,你能翻开这本书,必定有缘分。要不要阅读这本书?你还是要仔细权衡一下,毕竟生命是短暂的,我们需要认真对待每件事情。当然,对待每本书也应该如此。 行走期间,我每天都记日记,记录走过的路、看到的人、遇到的事、内心的感悟。这本书,会带着你体验我在这八十一天经历过的故事。我的双眼就是你的双眼,我的双脚就是你的双脚。如果你决定开始阅读这本书,那么一定要有始有终地读完。即使你不认同书中的某些观点,或者发现了作者的小毛病,还是要继续。因为你会发现,这本书表面在讲述每天发生的事情,但实际记录的是一个人的心灵成长过程。 看到最后,作为读者的你,一定会明白这次行走带给作者最大的收获是什么。更重要的是,有些东西也一定会从你自己内心长出来。 那时,你会收到我的祝福! 鬼脚七(行空) 2016年10月17日 第一章 一路向西 五台降白雪, 佛祖添新丁。 生灭因缘起, 来去是行空。 出 家 多年以后,当我在某座寺院的经堂中念经时,还会想起自己在五台山短期出家时剃度的场景。 雪后天晴,五台山的天空很蓝,几朵大大小小的白云躺在蓝色画布中,懒洋洋地看着那片连绵的覆盖着白雪的大山。在某座大山上有一条山路,山路两旁都有厚厚的积雪,一辆北京吉普车在路上缓慢行驶。我就坐在这辆吉普车上,看着眼前白茫茫的世界,想起了自己的老家。记得小时候,那里也经常会有大雪,也是白茫茫一片,只是那里的山没有这么高。 我出生在湖南一个小山村的农民家庭,后来侥幸考上了天津大学,成为村里的第一名大学生。读书期间,我自学编程,硕士毕业后加入了一家小公司,再后来加入了阿里巴巴。和很多朋友一样,我工作很努力,也向往更高的工资、更高的职位,一路做到了阿里高管。在阿里任职近十年后,我离开了公司,全职做自己的自媒体,做演讲、写文章、搞培训、招会员、卖商品、出书……就这样折腾了两年多,自媒体积累了近百万粉丝,由于我的公众号叫鬼脚七,所以大家都叫我七哥。这两年我算是小有名气,也赚了些钱,但总觉得这些事都不够刺激,也貌似没太大的意义,内心总想找点刺激且有意义的事情。 “你看,白狐!”悲胜法师的声音,打断了我的回忆。 在车前不远处,有两只白狐,它们走走停停,时而东张西望,时而低头觅食。我走下车时,那只高一点的白狐停下脚步怔怔地看着我,一动不动。我就这么怔怔地看着它,距离不远,甚至能看清它尖尖的嘴巴上的胡须,两只眼睛有些深邃。这一刻仿佛凝固,我不知道过了多久,或许只有几秒又或许有半分钟,当我想起拿手机拍照时,它也准备离开了。 看着它们远离的背影,我问悲胜法师:“遇到白狐,算是运气好吗?” “是个不错的缘起。”法师也没有多说。 我有些兴奋,毕竟明天就要在灵境寺剃度了。 灵境寺是千年古刹,始建于隋唐时期,曾是五台山十大青庙之一。什么叫青庙?听说在五台山,汉传佛教的寺院叫青庙,藏传佛教的寺院叫黄庙。灵境寺有悠久的历史,但曾经被毁坏得很严重,现在灵境寺才开始重建,非常简陋,冬天太冷,几乎住不了人,但剃度没问题。 剃度仪式在灵境寺唯一的大殿中进行,大殿很简陋,也就三四十平方米,正中有三座高大佛像。我只知道正中间的是释迦牟尼佛。真是汗颜,都要剃度出家了,我对佛法知识知道的却并不多。 仪式由加措活佛主持,并不复杂。活佛用藏语念诵经文,我也不懂,只是听安排。我之前在杭州找过几个以前常去的寺院,说明自己想短期出家然后行走的事,他们都不接受。后来求助于加措活佛,加措活佛很高兴地答应了,于是把我的剃度仪式安排到了五台山灵境寺。 仪式很快就结束了,颗菩提子手串,可念。如鬼,如星,如空,吃茶去也。行空师父,祝安。 这是甘肃的一位粉丝得知行空师父正式起程行走以后,在朋友圈发出的祝福。 540天前,他乘坐绿皮车,行驶千余公里拜访七哥,那可能是他生命中最灰暗的一段时光,甚至想到自杀。见到七哥后,被七哥骂了一顿。还好,他挺过来了,现在一切安好。 我是海浪,七哥的助理。我在五台山一个小宾馆住了七天。其实,我每天见到七哥的时间也不多,在他出门拜佛时,我帮忙拍几张照片;偶尔七哥的朋友过来,我帮着接待一下。 今天七哥—应该叫行空师父—正式行走了,只有他一个人。 出发的前一天晚上,著名茶人王心先生过来看行空师父,说泡一杯茶送行。 行空师父说:“希望你能通过我的文字来体验这一段不可知的经历。我的双眼就是你的双眼,我的双脚就是你的双脚。” 我用镜头和影像记录了行进中的瞬间: 观音洞——当年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闭关修行的地方。冒着零下十七摄氏度的刺骨寒风,行空师父在观音洞住持益西师父的带领下,进行了简单的送别仪式。 扫码观看 行空师父托钵行走出发前的送别仪式 念经·点灯 2016年1月6日早晨八点半,观音洞大雄宝殿,益西师父带领一众僧人诵经,场面肃穆庄重,之后,一起发愿、祈福、供灯。点灯既是点亮智慧、破除愚痴,更是宣告行空师父一心走路的决心。 合影·留念 临行之际,观音洞住持益西师父、灵境寺住持悲胜师父与行空师父合影留念。悲胜师父叮嘱他:不要回头。 起程·送行 行空师父出发了,一个人,一个背囊,从五台山开始一路向西徒步两千公里,预计至少两个月。钱包和笔记本都没带,同时也谢绝了纪录片团队和摄影师随行。一个人独行。围绕着这次出家,网络上有太多的争议和口水。 然而,清净与否,在乎内心。 这一路上,他要遭遇多少暴风雪?要忍受多少个饥寒交迫的夜晚?会遇到多少艰辛?要克服多少困难?这一切,也许连他自己也说不清楚,只管向前走就是了…… 行空师父对我说:“如果能住庙里就住庙里;如果没有庙,就祈求哪位施主留宿一晚;如果实在没有人留宿,估计就露宿了……” 行空师父还说:“我不一定会写文章,但会偶尔记录,报个平安。” 出发,背影渐行渐远…… 路途迢迢,不过总归会到达。 祝福行空师父,一切平安! 即将出发 是的,我马上就要开始行走了。这次短期出家,就是为了这趟行走。 我计划从山西五台山,行走到四川峨眉山。至于为何选择此起点和终点,说实话,没什么特殊的原因。五台山是文殊菩萨道场,峨眉山是普贤菩萨道场,对佛教徒来说,都是很殊胜的地方。我说过,虽然短期出家,但我觉得自己不算虔诚的佛教徒。要做一些事情,若能让事情本身具备更多的意义,我是愿意的。 这次行走我给自己定了三条原则: 1.一路步行。不乘坐任何交通工具。若坐车,坐车从哪里开始,下次步行再从那里开始。 2.不带分文。手机用来导航,支付宝和微信中的钱都不能使用,一分钱也不行。 3.一路化缘。仿照以前佛陀托钵乞食的方式,化缘吃的和住宿,但不接受金钱供养。 不知道这三条能否做到,但我会努力。若做不到,我觉得行走意义就会小很多,不想搞得跟背包旅行一样。 接下来会发生什么?我不知道。是否会生病?是否会露宿街头?是否会受伤?我都不知道。面对未知,人的内心往往是会恐惧的。我有些兴奋,也有些恐惧。克服内心的恐惧,不就是修行吗?我想到一句话:未知即精彩。 嗯,本书接下来的几章是我零星记录的一路遇到的人和事,并没有严格的时间和空间顺序,若你希望以时间顺序来了解行走的每天都发生了什么,可以直接阅读第七章。 好了,来吧,跟着我!我的双脚就是你的双脚,我的双眼就是你的双眼! 第二章 行走在路上 我的双眼就是你的双眼, 我的双脚就是你的双脚。 第一次乞食 从2016年1月6日到现在已经过了七天。这七天,我从五台山走到太原,走了212公里,平均每天走30公里。五台山当时最低温度应该在零下二十摄氏度左右,太原最低温度在零下十六摄氏度。 今天在太原休息一天,脚实在太疼了。于是准备把过去几天的见闻所想记录下来。时间很厉害,能消磨所有东西。我们的一些感动,可能过一段时间就彻底没有了。或许还能记得那些画面,但只有画面却没了那份感动。趁现在还有些感觉,我决定用文字记录下来。 这些记录,有点像流水账,也许能感动我但不一定能感动你;也许记录的只是这个世界的一个小角落,只是一件已发生但没留任何痕迹的小事,但没关系,你就当听一个朋友在讲故事。 这个故事可能很平淡,但很真实。卡夫卡说:那平淡无奇的东西本身是不可思议的,我不过是把它们写下来而已。 1 行囊 出发前,观音洞的益西师父和几个喇嘛一起诵经,给菩萨点灯叩拜。仪式结束后,我从观音洞出来,师父说不要回头。 不要回头,这意味着仪式搞完后就必须得走。我只好背着大背包就出发了。然后,我发现行李还没做最后的检查,悲胜师父送的干粮没带,去五台县的路也没问清楚,手机上记录行走的软件还没设置好,还没和朋友们交代点什么…… 事情总是这样,永远没有准备充分的时候。既然出发了,就出发吧。 背包比较沉,具体多少公斤我不知道,里面放了一个睡袋、一个防潮垫(切了一半)、换洗的衣服、一个防风斗篷、几本经书、一个水壶、一个钵、洗漱用品、充电宝、剃须刀、手电筒、打火机、水果刀、针线包。我戴了围巾、帽子和手套,还拿了一根拐杖。这就是我所有的行囊了。 行囊中的这些东西,最先用上的居然是针线包。 出发前一天晚上,我在装行李时,听见哧哧响,袋子好像要破了。由于行李太重,袋子背带连接处的线撕开了。还好,要是袋子坏了,这就没法走了。我拿出针线,开始缝起来。小时候,妈妈补衣服,我站在旁边看。没想到过了二三十年,现在要自己动手缝补了。如今我也早已为人父,而妈妈也已是头发花白。妈妈,你还好吗? 我把袋子背带两侧都缝了一遍,感觉很结实。站起来,我握住拳头,大臂拖着小臂,小臂拉着拳头:“耶!” 2 呼吸和徒步 悲胜师父说要朝金阁寺的方向走,我设置了导航,按着导航出发了。 路上不时有车停下来,司机问:“师父去哪儿?”在五台山台怀镇没有正规出租车,大多是私家车过来揽活的。 我双手合十行礼道:“阿弥陀佛,我不用车,谢谢您!” 走了不远,遇到龙泉寺,离公路应该有三百多米吧。我犹豫了一下,还是决定进去拜一拜。以前唐三藏去西天取经,见庙要拜庙,见塔要扫塔,我要向他学习。 龙泉寺很古朴,遇到两个僧人,问我要去哪里,我说去峨眉山,他们感叹说不容易,天太冷。 过了龙泉寺,就遇到了大山。路很宽,但都是积雪和冰。行人很少,车也很少。但天很蓝,几乎看不见白云。路上迎接我的,是喜鹊,每过一段路就能看见喜鹊窝。偶尔也有喜鹊叽叽喳喳地叫。天空中偶尔能看见飞得很高的鸟,应该是鹰吧,配上蓝天,让人心旷神怡。以前一个人发呆时,我常想要是能变成一只鸟该多好啊,每天不用那么忙那么累。现在想来不觉莞尔:鸟一定也有鸟的烦恼,它一定也想过,要是能变成一个人该多好啊! 我关注着脚下,想着一行禅师说的行走之法,调整呼吸和步伐: 吸气持续两步,呼气持续两步,吸1-2,呼1-2。每过十几分钟,呼气要变成呼1-2-3,持续几次后再恢复到呼1-2,这样方便把肺内多余的空气呼出去。 不过很难让意识一直关注着脚步和呼吸,意识很快会自动跑到其他地方去,回来就好。 3 小红果 接下来十多公里,我一直在上山,看来是需要翻过这座山。一路上,偶尔有车停下,主动要带我一程,说不要钱,我笑了笑,摇头谢绝了。 等到中午的时候,感觉有点饿,但看不见村庄,又没带干粮。我向马路两边打望,希望找到点吃的,偶尔发现路边荆棘丛中有些小红果。我很想尝尝,但又怕有毒,只得忍着。 又走了半个小时,实在有点饿了。早上吃饭很早,不到八点就吃完了,当时有点兴奋,也没吃太多。现在已经十二点了,走了十几公里路,也该饿了。袋子里面只有水,干粮忘带了。 看着小红果,我最终还是忍不住去尝了一颗。有点酸,有点甜,味道还不错。小红果看上去像果子,里面都是汁液,用手一摘就会破。我用小刀割下一段树枝,用嘴直接吃;但树枝上有刺,吃相有点不雅。要是有毒怎么办?嗯,那就是命该如此…… 当然这也只是尝尝味道罢了,不可能填饱肚子。填肚子的事情,还得找个人家化缘。 但越往上走,越看不见人烟。大约走了一个小时,才发现三间小房子,我大喜过望,准备去化缘,这可是第一次化缘啊。 4 化缘 我边走边想,内心有点复杂:这相当于要饭,我该怎么开口呢? “施主,贫僧从五台山灵境寺来,去峨眉山拜佛取经,路过贵地,想化一顿斋饭。” 这好像是唐僧的风格。 “大叔,我是行脚的僧人,没有带钱,想化一顿吃的,不知道是否方便……” 这个比较现代一点。 “行行好,行行好,我很饿,能给点吃的吗?” 这是要饭的路子。 要是遇到的是一个女施主怎么办?要是只有女施主在家,是不能进门化缘的,“家无男子,不可入门”。不进门没关系,只要给吃的就行。万一她邀请我进去呢?坚决不进!菩萨很喜欢考验人的,老僧的教训还在。第一个给我吃的的人,我要记住他,很有纪念意义。算了,记那么多意义有什么意义?他们会不会认为我是骗子?被当成假和尚赶出来会很没面子吧?没事,这里也没别人知道,讲什么面子啊。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 来到门前,我鼓起勇气去敲门,敲了好几下,喊了好多声,居然没有人应。 不会没人吧。 我在窗户口望了望,发现两间房里都乱七八糟的,有一间房里生着炉子,炕上睡了一个老头,脸朝墙,背朝外,看不清具体多大岁数,穿着类似环卫工人的衣服。 原来是护林工人歇息的地方,能有什么吃的?人家那么辛苦,还是不要打扰老人家睡觉,于是我转身走了。其实我知道,这只是表面的原因,真实的原因是自己不好意思。 有点失落,感觉更饿了。人就是这样,越得不到的时候,越觉得需要。 又走了一两公里,看见了金阁寺。好吧,还是去寺庙求点吃的好了。 5 金阁寺 金阁寺很壮观,山门居然叫“南天门”!有气魄吧。建筑也很古朴,应该有些年代了。 我走进寺庙,偌大一个寺庙,看不见一个僧人,也没有游客。第一座大殿门锁了,我向后院走去,也看不见人。估计是太冷,师父们都进屋念经去了。 到了大雄宝殿前,看到小亭子里坐了一位胖大姐。我跟她打了个招呼,把背包放在外面,进殿礼佛。里面有三尊大佛:如来佛、药师佛、阿弥陀佛。拜完菩萨出来,我问胖大姐:“阿弥陀佛,我还没吃午饭,这里有没有吃的?” 胖大姐说:“你去客堂和斋堂看看,我们吃完有一会儿了,不知道做饭的还在不在。” 我连声道谢,背起行囊,朝她指的方向走去。 客堂门上有一把锁。我转了大半个寺庙,也没看见斋堂在哪里,要命的是,一个活人都没看见,只有一条狗看见我叫了几声。我对它说:“放心,我不找你要吃的。”它好像听懂了,不再叫了。 我摇摇头,苦笑了一下,朝寺庙外走去,想起加措活佛的一句话: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这第一天就给我来了个下马威,让我知道艰苦…… 6 乞食 背上的行囊感觉很重,袋子的背带是两根布条,勒得肩膀有点疼。 我继续朝前走。风有点大,刮在脸上有点痛,觉得脸很冷,但身上又出汗了。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肚子饿了。 我自言自语:“佛陀,我没办法了,这件事情交给你了。” 这是一行禅师教我的。他说,每个人内心都有个佛陀,当你处理不了时,可以交给佛陀来做。他经常在没有办法的时候,就说:“佛陀,我没办法了,这件事情交给你了。”他说自己经常这么做,而且屡试不爽。我正好也试试。 过了几分钟,我看见前面有个大院子。这让我有点不敢相信:这么快就遇到人家了,佛陀真的这么灵吗? 我走到大院子附近,周围的雪还没化,到大门口,发现铁门锁着,院子里空荡荡的,雪地里也看不见脚印,应该是很久没人住了。 其实,这里没人住才是正常的,这么高的山,海拔两千多米,大冬天上来一趟都不容易,在这里住,能干什么呢? 身边偶尔过去一辆车,我朝他们合十行礼,人家也是匆匆而过。 快下午两点时,又来了一辆车,从我身边过去,过了十多米,停下来,又向后退了几米。车门打开,下来一个三十多岁的妇人,她说:“师父,上车吧。您去哪里?我们送您一程。” “阿弥陀佛,我不坐车,谢谢您。” 车的前门也打开了,一个中年男人下车,拿出一些钱来,要给我。我连忙说:“阿弥陀佛,我不要钱,谢谢您。” “现在这么冷,钱您拿着啊,供养给师父的。师父您别一个人走,我们送您下山,您这是要去哪儿啊?” “真不用,我不能要钱,我要去峨眉山,走路去,不能坐车的。”我赶紧解释,正准备继续向前走,忽然记起自己饿得不行,又说,“那个,嗯,那个,您车上,有没有吃的?嗯,能否给我一点吃的?我还没吃午饭。”我的声音越来越小,觉得自己都有些哽咽了,眼眶里好像也有泪水,我赶紧低下头。 “有,有,来,这是面包。没关系,这个很扛饿的。这么冷的天,师父您还没吃饭,多不容易。还有这个麻辣香干,都是素的,您拿着,您多拿点!我这里还有水……不用水啊!还有纸您也拿着。”妇人一边说,一边给我拿了一堆东西。 我怀里抱着一堆吃的,被这突如其来的事情搞得有点蒙了。 “你给师父拿个袋子啊。”里面有个老人的声音传来,应该是妇人的长辈。 “师父您拿好啊,要不我们送您下山好了……好吧,那您自己小心点。我们是从沧州来的,准备去清凉寺。那好,师父您慢点走,注意身体,阿弥陀佛,保重!” 车开走了。我拿着他们送我的东西,拄着拐杖,继续往前走。不知道为什么,我一边走,一边流眼泪,后来哭出声来了!眼泪流在脸上,很快就变凉了,我赶紧用袖子擦掉。又走了几分钟,我找了个地方坐下来,拿起面包开始吃。当我开始咬第一口面包的时候,眼泪又流下来,我也不知道是为什么…… 这个场景我现在想起来还会流眼泪,这也是我想用文字记录下来的原因。 我记住了这个好心施主的车牌号:宁BS8911。 顺便说一下,第一次化缘的面包,接下来几天,我每天中午吃的都是这个,一直到第五天的中午才吃完。 7 又见大山 我吃了几片面包,喝了点热水,很快就不觉得饿了。背起行囊,继续往前走。风还在不停地刮来,冰雪依然很厚,但此时我心里暖烘烘的。 半个多小时后,终于到了山顶,检票处。五台山门票挺贵的,要120元一张。我上次开玩笑跟心哥说:“你可以穿一件僧衣,这样就不用买票了。”心哥说:“一身僧衣不止一百二啊。” 我还看见一块牌子:南台顶,10km。我拍了一张照片。 这个场景很熟悉,十年前我来过这里,当时还开车去了南台顶。没想到十年以后我又来到这里,成了一名僧人。现在的我是不是十年前的我? 朝山下望去,我傻眼了:怎么都是大山,一眼望不到头的大山!悲胜师父不是说这里每十公里就会有村庄的吗?村庄呢?这时已经是下午三点了,我已经走了六七个小时了。悲胜师父,你出来啊,我保证不打你…… 十九个学生的学校 1 关于乞食 关于乞食,有很多人不理解,我先简单介绍一下:僧人为什么要乞食?乞食本身也是一种修行方式。《金刚经》一开始就写道: 尔时世尊食时,着衣持钵,入舍卫大城乞食。于其城中,次第乞已,还至本处。 佛陀成道以后,还在乞食。乞食的作用,主要有四点: 降服我慢。每个人都自视很高,这是修行的一大障碍。 不贪口味。人家给什么就吃什么,可以克制口欲。 专心修道。不用考虑到底该吃什么的问题了。 令见者心生惭愧。自己理解吧。 按照佛陀的规矩,出家人不应该自己种地,也不应该夜观天象算命什么的,更不应该跟一些富人交往以让人供养。这些我也是看书看来的,有一本书叫《金刚经讲义》,里面写道: 乞食。佛制,不许出家人用四种方法谋食养命。 一者,种植树艺,名下口食。观察星象以言休咎,曰仰口食。交通四方豪势,曰方口食。卜算吉凶等,曰维口食。统名不净食、邪命食。 唯许乞食,名正命食,乃出家之正道也。 何谓正道?折伏我慢故,不贪口腹故,专意行道故,令一切人破悭增福故。 《金刚经讲义》的作者是江味农居士,民国时期一个很了不起的居士,研究《金刚经》研究了一辈子,最后整理成这本书。喜欢研究《金刚经》的朋友,这本书是一定要看的。当然,看这本书需要一定的古文基础。 接着说乞食,也就是要饭。直到现在,我心里还是很忐忑,每次中午找饭店要水喝或者要一碗面,开口仍然比较难。当然,乞食的过程一般人没必要体验,但如果你真的能去体验乞食,你至少会减少80%的烦恼!连要饭的生活都可以过,还有什么可以担心的呢? 第一天行走,我走了33公里,包括中途休息、拜寺庙、吃东西,大约9个小时。等我从大山里走出来的时候,已经是下午五点多了,太阳很快就要落山了。 2 缘分 走到豆村镇西柳院村的时候,我已经准备找地方住了。 公路边上有个小院子,院子外面有个大叔在劈柴。大叔应该好说话一些吧,我整了整僧袍,心里给自己鼓气,朝大叔走去。 这时,马路对面有辆车停下来,按了一下喇叭,下来一个小伙子:“七哥,真的是您啊!” 我站住,望着他说了句:“阿弥陀佛!”心想:这么偏僻的小山村,不可能被粉丝认出来吧,我还没有成名到这个地步!难道他是特地在这里等我的? “行空师父,七哥,我是您的粉丝,太好了,没想到在这里遇到您!”小伙子说。 “这样啊。阿弥陀佛!你干什么去呢?” “我们学校放学了,带点东西回去。我是一个小学的校长,以前上学期间做过淘宝,关注您有两三年了。您晚上住哪儿啊?” “我正准备找地方住呢。” “住我家吧,您介意不?我家就在隔壁的伏胜村,只是条件不太好。……啊,真的啊,那好那好,我带您去,上车吧。” 一辆奇瑞QQ,很小的车,除了司机,车里已经坐了两个人了,还放着一大袋白菜、一袋大米。之前的疑虑打消了,他不可能是特地等我的。 这次真的是巧遇。如果早一分钟,他的车就开进村子了,他不会遇到我;如果晚一分钟,我就走进那个小院了,他也看不到我。是的,就是这么巧,在一个大山脚下,还能遇到一个认识我的人。 我想起佛经上说,人身难得,人之所以这辈子能成为人,概率非常低,有多低呢?佛陀说了一个比喻: 有一个木板上有个孔,木板一直在海上漂来漂去。有一只眼睛瞎了的海龟,每一百年才出来到海面上透一次气。有一天,这只盲眼海龟又出来透气了,脑袋刚好伸到了那个木板的孔里,从中探出头来。 就是这个概率。 不说这只盲龟了,继续说我们的校长。 3 父母 这位小伙子姓殷,今年二十八岁。他说他高中读了六年才考上大学,上完大学后,就回来当了老师,现在是校长。下面我们还是称呼他为殷老师吧。 我没有跟殷老师客气,跟他一起回家了,晚上在他家吃饭,见到了他父母,还有他弟弟。晚餐吃得很丰盛。 他们问了我很多问题,主要是为什么要出家,为什么要走这么远,为什么不坐车。老人家说:“你们年轻人的想法,我们实在理解不了了。这么远能走到吗?” 我说:“老人家,没问题的,只要下决心走,坚持下来一定能走到。就像您儿子一样,当初坚持下来,不也就考上大学了吗!您看现在多好,很有出息啊!” 老人家呵呵笑,能看出来,这个儿子是他们的骄傲!我想起了我的父母…… 坐在火炉边,吃了一碗热腾腾的面条,暖和多了。 晚上我开始跟殷老师聊天。 4 学校 “师父,我之前就看见您说在五台山出家了。我还在想要不要看您去呢,由于学校要上课,就没有去。后来看见文章说您今天出发行走,我还在遗憾您到了五台山我也没见到。真没想到居然还能请您到我家来住。”殷老师已经改口叫我“师父”了,“师父”是对出家人的通俗称呼。 “阿弥陀佛,缘分!谢谢你,要不是你,我还不知道在哪儿住呢。你们学校有多少学生?” “19个。” “19个老师?” “不是,是19个学生。包括我有3名老师。只有我是正式的,其余两个都是民办老师。所以我当了校长,我毕业也就两年,在这里教书一年多了。” “你们一到六年级都有?怎么上课呢?” “我们从幼儿园到五年级都有。19人中有12个是幼儿园的,1个一年级的,1个二年级的,3个三年级的,1个四年级的,1个五年级的,目前没有六年级的学生,明年就有了。上课也好弄,某年级上课的时候,其他的年级就自习,不影响的。” “学生这么少?” “我们这个学校学生算多的,隔壁的村里,还有一个学校只有6个学生,另外一个学校只有3个学生。您明天早上到我们学校去看看就知道了。” 我听了有些心酸,接着问:“为什么学生这么少?” “现在村里年轻人都外出打工了,一年能赚两三万,有了钱,就把小孩送到镇上的小学去读书。村里的小学,学生自然就少了,有的学校就办不起来了。但镇上的学校人又太多,本来是义务教育,现在好多学校要交钱才能进去……” “那为什么你们学校有19个学生,其他学校人数却少很多?” “那是因为我有车可以接送他们。附近一些村子的学生,有的七八岁了还没上学。因为条件不好,家里只有老人,没法接送孩子。” “你们老师的待遇怎么样?” “我的还可以。把所有工资和补贴算上,每个月有3000来块钱的收入。其他两个民办老师,每个月1000块。我们还算可以了,前几天有个报道说某个民办老师工作了40年,到现在每个月只领150块钱的工资……” 殷老师的回答有点出乎我的意料,我答应他明天早上先去他的学校看看。 5 功课 晚上我开始做功课。我的晚功课是诵一遍《金刚经》《心经》,看一卷《楞严经》,因为《楞严经》里面还有好多字不认识,没法诵读。如果时间还够,还会诵《六祖坛经》。我也就带了这几本经书。 每天早上,六点多的时候我就起床,然后诵一遍《金刚经》《心经》,读几首《六祖坛经》中的偈,有几首我觉得写得非常好,都背下来了,很好懂。 昨天有人问修行是不是应该出家做苦行僧?我不知道怎么回答,我出家时间也不长。六祖惠能写过一首偈诗,作为回答送给大家吧: 心平何劳持戒 心平何劳持戒,行直何用修禅。 恩则孝养父母,义则上下相怜。 让则尊卑和睦,忍则众恶无喧。 若能钻木取火,淤泥定生红莲。 苦口的是良药,逆耳必是忠言。 改过必生智慧,护短心内非贤。 日用常行饶益,成道非由施钱。 菩提只向心觅,何劳向外求玄。 听说依此修行,西方只在目前。 写得多好啊,既押韵,又有指导意义。 当了和尚我才知道,这并不比班轻松,每天早晚要做功课,还要走几十公里路。 做完晚功课,该睡觉了,明早还要去参观殷老师的学校。 6 参观学校 吃完早饭,殷老师把他的奇瑞QQ开了过来,让我目瞪口呆的是:空间很小,副驾驶座位空着,后排坐了一个大人和几个小朋友! 殷老师有点腼腆,搓了搓手解释说:“我是校长,每天早上需要把村里的学生都接到学校去,中午再把他们送回来吃饭,然后再把他们接到学校,晚上再送回来。” 我听了以后不知道该说什么好,每月3000元的工资,要做的事情也不少。 他接着说:“后面这位也是我们学校的老师。还有一位老师在学校,她做老师十年了,虽然一直是民办老师,但她真的很负责,一会儿师父就可以看见她了。我们学校就我们三个老师。” 我坐上车,向后排看去,几双小眼睛正看着我,有的腼腆,有的害羞,有的不好意思在笑,脸红通通的,还有个小孩鼻子上还挂着已经冻住的鼻涕。几个小脑袋的后面隐约能看见一双大人的眼睛,眼睛眯着,应该是在朝我微笑,那是另一位老师,估计几个小孩都坐她腿上。早上太冷,车挡风玻璃上有很多冰霜,雾蒙蒙的,打开空调吹也化不开。不过殷老师好像习惯了,打开雨刮器,刮得玻璃嘎吱嘎吱响。车开得很慢,当然,也不能开快。 我真没想到殷老师的“校车”条件是这样的!以前有不少报道指责幼儿园、小学的校车不好,经常出事什么的,但真实情况又是怎样的呢?如果没有这些“校车”,这些小孩可能连学都上不了。想到这里我有些惭愧。 很快就到了殷老师的学校,是一所希望小学。 总共两间教室,一间幼儿园教室,一间其他年级教室。 殷老师跟我说:“师父,不好意思,我们这里条件有点差。现在比去年还好点,去年房顶还漏雨,后来上级安排解决了,只是墙上有时还会发霉。” 来到一年级到五年级的教室,坐在最前面的是一位残疾小姑娘,老师说她很聪明,一学就会,就是脚不能走路了。 教室里有张床,被子褥子都铺得很整齐,我问教室里面怎么会有张床。那个老师说:“真是对不起,不好意思,这是我住的地方,不知道师父要来看,我应该提前整理一下的。”说完,她连忙转身,开始整理床边放着的几本书。 此时,不知为何,我的眼眶有些湿润。我转身走出了教室,担心再待下去眼泪会流出来。殷老师送我出来,我问殷老师:“我能帮你什么?” “不用啦,我们自己都能解决的,慢慢解决。” “这么问吧,如果你们学校有钱了,你最想干什么事情?” “附近几个村还有一些七八岁了没上学的小朋友,我的车太小,接现在的学生就已经不够坐了。如果我有钱,我最想买一辆小面包车,可以坐更多人,这样就可以把附近几个村没有上学的小孩都接过来上学。” 我有点说不出话来了。 7 出发 殷老师把我送到了昨天傍晚接我的地方,我要从那个地方接着走。 和殷老师道别后,我看了看前方。笔直的公路边稀稀拉拉地站着数棵早已光秃秃的大树,树干都很粗大,姿态各异,树上还有几个喜鹊窝,树枝伸向蓝天,蓝天中挂着几朵白云。道路两旁是广阔的田野,田里没有庄稼,我想应该是麦地吧。又看了看公路,公路一直延伸向远方,我知道,该继续前行了! 人情冷暖,差点露宿街头 1 合掌恭敬 豆村不是一个村,而是一个镇,叫豆村镇,属于山西省五台县。 豆村镇的公路修得很好,一路也没什么车,行走起来格外轻松。之所以轻松,还有一个原因,我把背包里的一些东西——斗篷、一套僧袍、一本星云大师的书(很厚),让殷老师帮我寄回去了。这三样东西有点重,而且占地方。还有那根拐杖,也落在殷老师家了。 我到达豆村镇的时候,刚好是中午,镇上很热闹,各种小商贩吆喝着。街上人来人往,很少有人注意到一个行走的和尚。迎面走过来的人,我偶尔朝他们合十行礼。有些老人会笑呵呵地合十还礼,也有一些人看了一眼,脸上漠无表情。 当我朝小孩子行礼的时候,小孩子大部分会冲我笑,成年人基本上不会,他们都太忙。记得以前老师告诉我说:忙字怎么写啊?心亡。我不知道是不是这个道理。 说到行礼,在农村,如果我遇到一两个人,朝他们合十行礼,他们大多会跟我打招呼,有的甚至过来问我两个终极问题:从哪儿来啊?到哪儿去啊?但城市里的人好像要冷漠一些,哪怕是个小镇,我主动打招呼,大部分人都像没看见一样,甚至不看我一眼。 走在豆村镇上的街心,看见边上有卖杭州小笼包子的,倍感亲切。已经到吃饭的时候了,我有点想去化缘几个素包子。 犹豫了一下,还是没去。一方面是担心被拒绝,不好意思开口;另一方面是我背包里还有吃的,上次那位施主给的面包还剩了不少,开水也有一些。 2 用餐 五台县城是我今天的目的地,上午已经走了14公里,从豆村镇到五台县大约还有25公里。我平均一个小时走5公里,一天走8个小时,应该能走40公里。但如果加上中途休息和吃饭的时间,估计走40公里要9个多小时,因为越到后面,走得越慢。 又走了半个多小时,我停下来准备吃点东西。在马路边吃东西有些麻烦,山西的冬天,到处都是光秃秃的,遍地都是尘土,没有干净的地方,路边也没有石头什么的方便人坐。我之前带的半个防潮垫不知道丢哪儿了,包里找不到。 顾不了那么多,我在路边找了个土堆坐下,放下背包,拿出保温杯,打开盖,水还是热的,又拿出一个昨天那个妇人送的面包,看了看,张嘴咬下一大口。这时一辆农用车开过来,留下漫天尘土,我赶紧转头用袖子遮住嘴和面包。我知道这样做也不管用,只是习惯性动作罢了。 顺便说一下,现在我很注意珍惜粮食。每次吃饭,碗里都不会剩下一粒米,吃面时汤也会喝得一干二净。居士供养的食物,无论好不好吃,都从没扔掉过。上次吃完面包,才发现面包都已经过期几天了,之后也没发现有啥问题。想想以前,经常剩菜剩饭,实在有些不应该。 接着说行走吧。 我当时选的这条路,是最近这些天走过的最漂亮的一条路。越朝前走,车越少,也看不见行人,黄土塬、蜿蜒的公路、远处的村庄、零星的大眼睛树、偶尔飞过的喜鹊、一直跟随的蓝天…… 3 讨水喝 吃过午饭,把水都喝完了,接着行走,准备到前面讨点水喝。 只是一直遇不到人家,村庄离马路有一公里左右。虽然不是很远,但来回是两公里,需要走二十多分钟,对于一个要徒步一整天的人来说,绕道两公里,有点奢侈。 迎面过来一辆车,墨绿色的SUV,我停下来合十敬礼。那辆车来了个急刹车,停了下来,窗玻璃摇下来,开车的是个年轻的和尚,副驾驶上坐的也是个和尚:“师父要去哪儿?有什么可以帮你的?” “我行脚的,你们车里有没有水啊?我想讨点水喝。” “哎呀,我车里没有。我们上午过去的时候就看见你了,要去哪里啊?” “峨眉山。没关系,我到前面找点水吧。”我也不着急。 又走了一个多小时,我有点渴,也有点走累了。发现前面有个寺庙,离马路大约四百米。嗯,应该去拜拜,顺便歇歇脚,讨杯水喝。 4 天宁庵 等我走到寺庙门口的时候,才发现这是个尼姑庵:天宁庵。寺庙大门锁着,侧面有个小院,有个比丘尼(尼姑)带着几位居士在院子里行禅念经。我打了个招呼说想讨杯水喝,不知道是否方便。那个比丘尼说没问题,把我带到大堂里。我叩拜了大堂里的菩萨,然后拿出杯子,比丘尼给我倒满了水。 这时候里屋走出一位老比丘尼,六十多岁的样子,慈眉善目,问我从哪里来要去哪里。她听说我从五台山来,马上给我下跪磕头,搞得我不知所措:给我顶礼?我赶紧下跪磕头还礼。 老比丘尼把我请进里屋坐,给我拿来好多水果,我们开始攀谈起来。她给我讲起她的故事。 “我老家是东北的,出家几十年了。一九九几年的时候我就在五台山,在普寿寺(好像是这个,普寿寺是五台山最大的尼众寺庙)住了十年,后来越来越觉得没意思。为什么呢?那里很忙也管得很严,每天早课晚课,还有很多法事,自己单独修行的时间很少。那时候也是为了存点钱,半年能存两三千块,然后去一趟九华山或者普陀山。我们女众不比你们男众,你自己一个人不带钱就敢出门,我们得结伴同行。” “你们做法事一般多少钱?” “不多,有时候一次三五十块,多的时候一百来块。一看对方给的多不多,还得看管我们的组长怎么分。我后来想,不能每天为了赚钱啊,还是得找地方精进修行。这个地方的乡亲们去五台山,求了好多次让我们到这个庙里来,大家都不愿意来,这个地方太苦,没钱。我后来一想,干脆我来吧,他们也挺诚恳的,这个地方也适合修行,于是我就过来了。我们这里有三个比丘尼。外面那是一个,还有一个回东北了,过了年再过来。” “这里平时有供养吗?” “这个地方很穷,乡亲们夏天出门都舍不得买一根冰棍,哪有钱供养给庙里啊。我们种了一些地,有些居士过来帮忙一起种,你看外面有好多玉米,就是我们的收成,每年能收入两三千吧。我来这个地方已经有十年了,每年都种不少东西。佛经讲,出家人不应该自己种地,但我们不种地没法生存。我知道业障重,我们每个星期都要留半天念《地藏经》,消业障。” 听到这里,忽然觉得出家人真不容易,特别是那些寺庙里的当家师父。 临走的时候,老比丘尼给我塞了几个苹果和香蕉,还有橘子,让我在路上吃。我很感动,想起了我妈。 5 化缘借宿 等我到达五台县的时候,已经快六点了,我准备找人借宿。 我问的第一个人是个中年男人,穿着皮夹克,手里还点着一根香烟,他站在路边。 “阿弥陀佛,您好,我是行脚的僧人,没带钱,想找个地方住宿一晚。” “哦,我也不是本地的,你问问别人吧。” 第一次就这么结束了。旁边市场里走出来一个四十来岁的男子,我鼓起勇气接着去问:“您好,我是行脚的僧人,没带钱,想……” “我没空。” 我话还没说完,就被他打断了。我只好笑了笑,转身走了。 走到对面的湖边,有个三十多岁的男子正走到车边上打开车门拿什么东西,我上前说:“阿弥陀佛,您好!” “什么事?” “我是行脚的僧人,要去峨眉山,没带钱,想找个地方住宿。” “哦,这样啊!” “如果您家方便,我睡沙发也可以的,我带了睡袋。如果不方便,帮我找个几十块钱便宜的宾馆也可以。” “这个,你看见湖对面的加油站没有?加油站边上有个信佛的大妈开了个宾馆,你去找她好了。”说完,他进了车里,把门关上。 我看了看他指的方向,有两三里路,也不远,虽然脚很疼,但还是去看看吧。 等我到了那里,发现确实有个宾馆,带公共澡堂的宾馆。山西很多宾馆都带公共澡堂,在南方这种宾馆就很少见。 我走进去,前台没有人,侧面的大堂,有好几桌人在打麻将。屋里很暖和,我坐在长椅上,很乐意多休息会儿。等了十来分钟,有个四十岁左右的男子过来,问:“你住店?” “是的,但我没有钱。我行脚路过这里。” “你的意思是,想不花钱住一晚上?” “呃,是这样的,我化缘。” “那你去别家看看吧,我这里不行。” “哦,好的。” 此时天色暗下来,路灯亮了。沿途遇到一些人,我主动问了几个,他们要么不理我,要么找个理由拒绝了我。此时我开始担心起来。 之前我以为只要拉下面子去求别人,总会有好心人答应让我住一晚上的,从来不认为找地方住会成为我行走途中的问题。因为我不要钱,而且是个出家人,应该不会对他们造成多大的威胁。今天遇到的情况,让我心中打鼓,真没想到人们的戒备心理这么强。可今晚住的问题还得解决吧,对,不能就这么放弃了。 我思考了片刻,准备直接找宾馆去问,一家一家问。 6 宾馆借宿 前面有家宾馆,看上去还不错,但我有点不想进去问。我想人家服务员应该做不了主吧,找一家小点的试试(现在想来,当时也是不好意思,找个借口而已)。我又走了50米,有家宾馆叫“佛缘××宾馆”。哈哈,就是它了,我从这家开始问,应该有戏,一看名字就有戏。 我合掌恭敬地说:“您好,我是行脚的僧人,没带钱,不知是否方便到您这里借宿一晚?” “你说没带钱?!走走走,没带钱住什么宾馆啊!”对方很不耐烦地说。 “哦,打扰了!”我转身离开,没走多远,听见他的声音:“现在的人真是,居然想白吃白住……” 我又来到一家宾馆,一进门,前台还有个佛龛,里面供的是财神爷。边上坐着一个男子,还有个胖女人和一个小孩,男子应该是老板,很客气地跟我打招呼:“师父,您住宿?” “是的,我是行脚的僧人,没带钱,不知道是否方便借宿一晚?” “这样啊!哎呀,不好意思,我这里房间少,已经满了,您要不去别家看看?” “好的,没关系!” 就这样,我一共找了十来家小宾馆,都被拒绝了。理由大多是:房间满了。我知道这就是不让住的意思。 最后一家老板拒绝我的时候,我问这附近有没有寺庙,他说不远处有个寺庙:灵应寺。我很开心,总算有点收获,至少寺庙应该会收留我吧。 等我找到灵应寺的时候,发现寺庙已经关门了,这时已经是晚上八点多,关门很正常。我用力敲门,大声喊:“阿弥陀佛,有人在吗?” 过了一会儿有人应声:“谁啊?” “我是行脚的僧人,路过这里,想借宿一晚。” “没房了!” “您能开一下门吗?” “我说了没房了,住不了。” 我担心他只是个帮助寺庙看门的,于是说:“您开一下门吧,我进去跟师父说。您是师父吗?” “是的。我是师父。我说了没房了住不了。” 我只好转身离开。 气温只有零下八九摄氏度吧,我不觉得有多冷,只是觉得有点沮丧,有点失望。我看着灯红酒绿的街道,一步一步朝前走,也没有什么方向。来往的行人都装着没看见我,从我身边擦肩而过。我不时合掌致意,他们仿佛没有看到。背着沉沉的背包,我不知道该去哪里。 难道今天真的要让我露宿街头吗? 7 一个馅饼 我来到一个十字路口,放下背包,坐在街头开始打坐。 过了几分钟,有个小伙子给我递来一个饼,热乎乎的馅饼。 “师父,吃个饼吧!” “谢谢你!”我有点感动,拿着热乎乎的馅饼咬了一口。 “您怎么在这里坐着?” “我行脚过来,没有带钱,想找人借宿,问了很多人,他们都不方便。” 小伙子也没有说什么,看来他也不方便。 “谢谢你的饼,很好吃!”我笑了笑说。 小伙子说了句不客气,就离开了。 大约过了半个小时,也没人过来搭理我,这时我感觉特别冷,于是发了个朋友圈,说我问了很多人,都没有同意让我住,现在在大街上打坐。很多朋友给我回复,让我注意身体。还有人留言说“你应该继续问,说不定就有好心人同意了”。我笑了笑。 再后来,微信上有个不认识的朋友看到这条消息,找了一个五台县的朋友找到我,安排了一家宾馆。住宿的问题终于解决了。 8 睡觉吧 一天下来,感慨颇多。今天若不发那个朋友圈,说不定找不到地方住,我会露宿街头吗?这么冷的夜晚,露宿街头会冻死吗?这样是不是违反了自己的原则,为什么害怕露宿街头?就算有人可以帮助订房,若不在城市里呢?还有这么远的路,以后怎么办?依然还有如此多的恐惧,我是个懦夫…… 洗了个热水澡,我对自己说:“想多了也没用,遇到了再说,睡觉!” 一顿午餐的众生相 风很大,108国道上除了汽车,几乎看不到行人。本来也是,零下十五摄氏度,还有风,没人愿意在外走路。我例外。 到了吃午饭的时候,肚子其实不太饿,但我想休息一下,顺便吃点东西。我打量了路边的几个小饭馆,没有进去。生意太好的,担心进去后影响人家生意;生意不好的,担心老板心情不好。以前我就被一个老板赶出来过。毕竟我身上没带一分钱,不是去消费的。我看到了一家面馆,从窗户往里看,里面有一桌人在吃饭,还有好多空位,心想,就这家吧! 我取下口罩,撩开棉布挂帘,推门走了进去。 “您好,我是行脚的僧人,自己带了干粮,想借您这里坐一下吃点东西再走,不知道是否方便?”我合掌恭敬地朝老板低头行礼道。 老板是一个五十来岁的大姐,套个白色围裙,已经不怎么白了,上面有不少明显的污渍。大姐脸上几乎没有什么表情,看上去有点凶。如果我之前看见她,估计会挑另外一家饭馆。 围裙大姐看了看我,面无表情地说:“可以!” “谢谢!” 这时我才感觉到屋里的暖和。我在角落里找了个桌子,放下背包,取下围巾、帽子、手套、水壶,一一放好。 我打开背包,拿出钵盂,里面有几块饼和三小截熟玉米,用手感觉了一下,已经冻得冰凉了。外面那么冷,不冻才怪。没关系,我自己有热水。我拿出保温壶,准备用餐了。 用餐之前,我双手合十放于面前,闭上眼睛,开始念: 汝等鬼神众,我今施汝供。 此食遍十方,一切鬼神共。 念了三遍。我拿起一块饼放入口中,凉凉的感觉,比我想象的要好多了,至少不像冰块。慢慢嚼了几下,我能感觉到粮食的甜味。感觉真好! 斜对面一桌有四个人,他们有时打量我一下,我假装没在意。这时,门开了,进来三个人,坐到我旁边一桌。 “老板,来两碗臊子面,一碗酸菜面!” 围裙大姐应着,厨房里就她一个人。我也是一个人,专注地吃着自己的饼,时不时喝口热水。佛陀说:吃东西的时候不要说话,要用心去体会,能感觉到很多东西。比如一张饼,你会发现饼就是一个世界,包含了太阳、雨水、风、泥土、火……它们因缘和合。我在这里吃饼,也是因缘和合。 又进来两个人,应该是大车司机。他们坐在另外一个角落的桌子旁,要了两个凉菜、两碗面。 我用余光打量周围的人,他们各自在交谈。偶尔也有人朝我这里看过来,但很快就把目光移开了。以前从来没有想象过这种场景。 当围裙大姐把三碗面端到我旁边桌子上的时候,我当时想,会不会有好心人说“师父,给您也来一碗素面吧”?我知道不会,也确实没有发生。人不能太贪,老板能让我在这里坐着休息一下,我已经很感激了。那我能否要一碗面汤呢?山西的面汤很好喝的,跟小时候喝的米汤一样。我如果向老板提,她应该会答应。但她好忙啊,再说我之前说过只是借她的地方吃点干粮…… “你要不要热水?”老板忽然转过来问我,还是面无表情。 “谢谢您,不用了,我这里有。您忙吧!”我指了指我的水壶,装作很自然地回答她。 她转身忙去了。 我拿起一小截玉米,慢慢地咬着。脚有些疼,走路发胀,鞋子就显小了。我把意识放在脚上,让它放松,休息一下。 这时又有一拨人进来,本来不大的屋子,已经坐了四桌,老板生意不错。快坐满了,会不会耽误她的生意?我一来她生意也变好了,她也没请个帮手。她会不会不好意思提醒我啊,应该不会赶我走吧?那我快点吃吧。想到这里,我加快了吃玉米的速度,很快就吃完了。 我把钵用纸擦干净放到背包里,把垃圾包好放口袋里,收拾帽子、围巾、手套、口罩,背上背包。桌子收拾得很干净,跟没人用过餐一样。 “老板,谢谢您,我走了!”走到门口,我朝厨房大声说了一句。围裙大姐不知道听见没有,也没有应声。 我打开门跨了出去,转过身,把门小心关好。 风还在吹,马路上扬起落叶。我回头看了看那个面馆,转身朝前走去。 万物皆因缘和合,要惜福 今天就要过年了。今天是我行走的第33天,也是农历乙未年的最后一天。 昨天,我从临潼走到西安,走了36.23公里。从1月6日开始从五台山出发,到昨天为止,我总共行走了952公里。西安离峨眉山还有1000公里左右,估计还需要三四十天。我计划休整两天。腿早就不疼了,但脚一直很酸,肩膀和腰也有点疼,估计是负重行走太远的原因。 这两天我住在亚朵酒店,是七星会的一个成员开的,他说一路上让我免费住亚朵。我借了一台笔记本电脑,看了成百上千条留言。我的行走,带给一些朋友思考或能带给他们力量,我很高兴,为他们高兴;看到一些朋友的指责和批评,我也很感谢他们。 坐在电脑前,我不知道该写些什么。不是因为没什么可写,而是有太多的东西,太多的人和事,不知道从哪里开始。对一个喜欢写字的人来说,生活就是一个大宝库。只要认真地去生活,会发现每个人、每件事都有精彩的地方。 说说昨天发生的故事吧。昨天我发了条朋友圈,是这样写的: 【行走】第32天。生活,就是生下来,活下去。 过年的前一天,发生的故事: 1.一对老人,在垃圾堆里翻找食物,直接往嘴里塞。我把袋子里能吃的东西全部留给他们了,朝他们鞠躬离开。 2.一个流浪汉躺在地上,我以为他出事了,过去用手探呼吸,听见他的鼾声。 3.两只小狗在使劲吃奶。 4.没忍心拍。天冷,一对母子坐在地上,儿子抱着妈妈,相互搂着,乞讨。我路过,又回来,把手套和围脖送给他们,说:“我也没有钱,这个你们收下吧。”这时,对面走过来一对母女,穿得非常漂亮…… 发完朋友圈,与那对母子相遇的场景又浮现在我的脑海。妈妈合掌跟我说“阿弥陀佛”的时候,我忽然觉得僧人的身份无比高大。离开的时候,小孩一边挥手再见,一边咧嘴微笑,牙齿白白的,脸上黑黑的,我也冲他微笑。等我转过头,迎面走来一对母女,小姑娘跟那个乞讨的小孩年纪相当,梳着漂亮的辫子,穿着红色的长款毛领羽绒服,黑色的带卡通Kitty猫图案的裤子,一双高筒雪地靴。当她们从我身边走过,莫名地,有无限的伤感涌了上来…… 今天就要过年了,昨天遇到的那些人,他们的年会怎么过?台湾省台南市地震了,当地的人,他们的年会怎么过?我不知道,想想这些,觉得心酸。今天多诵几篇经文,回向给他们。 昨晚西安的朋友接待我吃饭,点了好多菜。我严肃地提了三次说不要上那么多菜,最后还是上了很多菜,没吃完,打包了好多盒子。饭后大家开始讨论吃饭浪费的问题。有人说自己也想节约,但担心礼节不周,每次都不得不浪费。 我说:宁愿礼节不周,也不要浪费粮食。 前几天有一个当地朋友请吃饭,点了很多菜还要点,我怎么说他都不听,还要继续点。我起身说:要不你们吃吧,我走了。他才停下来没有再点菜。后来有人提醒我说:你这样有点过了,他也是为你点的,想让你多尝尝当地特色,你这样太不近人情了。 我说:宁愿不近人情,也不要浪费粮食。 我有这样的态度,跟我行走有关。在路上很饿的时候,有人能给我一个冷馒头,我都想给他磕头,为他的善心,也为那个馒头。 珍惜粮食,不只是因为现在有多少地方的人在挨饿,每天有多少人在饿死,我们才要珍惜粮食。佛陀说,一切都是因缘和合而成,一个馒头的形成,得有多少因缘和合:种子、阳光、雨水、大地、人工、柴火、和面、加热……一个馒头里包含了无数因缘,这么奢侈地送到了你的嘴边,你忍心把它浪费了吗? 老人们常说:倒掉粮食就是倒掉福气。弘一法师生前一直倡导每个人都应该惜福! 是的,每个人都应该惜福! 今天过年了,祝你猴年多福,也多惜福! 第三章 自我拷问 每个人都坚信自己的判断, 真相也只是自己以为的真地上留了一地的头发。我看了看地上的头发,又看了看对面的释迦牟尼佛,心想:“佛陀啊,我这就算是您的出家弟子了,以后要罩着我啊!”佛陀半睁双眼,面带微笑,我想他应该是答应了。活佛给我取了个法名:行空。我喜欢这个名字,还写了首偈诗,嗯,姑且称为偈诗吧: 五台降白雪,佛祖添新丁。 生灭因缘起,来去是行空。 有几个陪我一起过来的朋友,也是佛教徒,之前叫我七哥,剃度完都改口叫师父了。开始我有些不适应,后来也就习惯了,只是个称呼嘛!仪式结束后大家又闲聊了一阵,拍照留念什么的。虽然剃度了,但我的胡子还没有刮,有朋友说我看上去像个大和尚。我仔细打量了一下照片中的自己,发现剃了光头穿上僧袍还挺帅的啊,嗯,应该叫法相庄严。 下午时分,有朋友告诉我,今天网络上最火爆的消息是鬼脚七剃度出家了!原来有个朋友把我剃度的照片放了几张在微博上,很快就成了当日热门之一。这是意料之外的事,虽然我没打算隐瞒这件事,但也没打算以这种方式公布啊!我快速浏览了很多评论,发现大多数人认为这是在作秀。这让我没法反驳,因为内心或许真有这种想法,我也不确定。但我确定的是,我对佛法了解得也不多,确实并非因为对佛法虔诚而体验短期出家的。 接下来一周,鬼脚七出家的消息在网络上越炒越热,有人在随喜赞叹,但骂我的人越来越多。虽然我内心有些忐忑,但总体还算淡定。说我精神空虚,是啊,我就空虚,有本事你也空虚一个?说我炒作,炒作怎么啦?作为自媒体人偶尔炒作一下,不行吗?说我这样是玷污了佛门,这也太高看我了,我何德何能,能玷污佛教?!当然这些对话只能在内心嘟囔几句。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后来我为了避免心烦,干脆就不看那些消息。 由于灵境寺条件太差,悲胜法师担心我适应不了,把我安排到了五台山的观音洞。 观音洞是藏传寺庙,在台怀镇上,寺庙靠山而建,面积并不大,寺院后面是高数百丈的悬崖,接近悬崖顶部有个山洞,名为观音洞。寺院也是以此洞命名,据说以前六世达赖在这里闭关过。六世达赖就是大名鼎鼎的仓央嘉措啊!那个敢于突破桎梏,写了无数情诗不拘一格的修行人。记得他说: 我不是普度众生的佛, 我来寻我今生的情, 与她谈一场风花雪月的爱。 他还说: 那一刻,我升起风马,不为祈福,只为守候你的到来; 那一天,我闭目在经殿的香雾中,蓦然听见你颂经的真言; 那一月,我转动所有的经筒,不为超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