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大象
原售价: 18.00
折扣价: 9.80
折扣购买: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分级阅读:经典古诗词(六)
ISBN: 9787571122553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分级阅读:经典古诗词》编写组,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领域从业人员和中小学有相关教学经验的老师组成。他们根据自己多年的经验,结合当下部编版人教社教材和《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编写了这套书系。曾出版过《中小学生作文选》《中华好家风》等。
片段一: ? 宿建德江① [唐]孟浩然 移舟②泊烟渚③, 日暮客④愁新。 野旷⑤天低树, 江清月近人。 作者简介 孟浩然(689—740),唐代著名山水田园派诗人。以字行,襄州襄阳(今属湖北)人。孟浩然世称“孟襄阳”。早年隐居鹿门山,四十岁的时候,游历长安,考进士没有考中,后为荆州从事,曾游历东南各地。诗与王维齐名,并称“王孟”。其诗清淡幽远,擅长写景,多反映游历及隐逸生活。著有《孟浩然集》。 注释 ① 建德江:指新安江流经建德(今属浙江)的一段。 ② 移舟:划动小船。 ③?渚:水中间的小块陆地。 ④ 客:诗人自指。 ⑤ 旷:空阔远大。 译文 划动小船,将它停靠在被暮烟笼罩的小洲边,此时是日暮时分,我的心里又涌出了新的愁绪。原野是那样宽阔,天空好像和树一样低;江水清澈,倒映着的明月仿佛就在我的身边。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江水暮色的诗。在傍晚时分,诗人将小船停泊靠岸,新的愁绪涌上了心头。漂泊在外的诗人见到黄昏时的江景,不由得生出一种孤寂的心情,因此他见到的景物也便笼罩着一份忧愁,天空明明是旷远的,看上去却比树还要低,更渲染出孤寂的氛围。第四句话锋一转,倒映在江中的明月仿佛离自己很近,好像在陪伴自己,寂寞的愁心似乎也得到了慰藉。诗歌先写羁旅夜泊,再写日暮客愁,最后再到广袤(mào)的天地间。全诗虽只有一个“愁”字,却把诗人内心的忧愁写得淋漓尽致、平淡细腻、真情流露,颇有特色。? 拓展链接 周游各地的孟浩然 作为李白的偶像,孟浩然是一位著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他出生于盛唐时期,年轻的时候也像很多人一样,想要进入官场大展拳脚。可是他的仕途极为不顺,唐开元十六年(728),孟浩然来到长安应试,对于饱读诗书、久负盛名的他来说,考取进士应该是轻而易举的事情,可是他却没有考中,这对他来讲是一个巨大的打击,使他痛苦不堪。既然仕途不得志,那么就去游山玩水吧!自此,孟浩然开始了他的旅程。扬州、洛阳,还有吴越、巴蜀都留下了他的足迹,也留下了一首首诗,如“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的洞庭湖,“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的鹿门山,“山暝听猿愁,沧江急夜流”的江淮,等等。当然,孟浩然周游各地也是排解心中愁苦的一种方式,阅读他的诗歌,也可以感受诗人的心路历程。 片段二: 浪淘沙①(其一) [唐]刘禹锡 九曲②黄河万里沙, 浪淘风簸③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 同到牵牛织女家。 作者简介 刘禹锡(772—842),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贞元年间考中进士,后参与政治改革,失败后被贬。晚年任太子宾客,世称刘宾客。虽然为官屡受挫折,又身体虚弱,但他性格倔强、乐观。他的诗歌雅健清新,善用比兴寄托手法,意境开阔豁达,被世人称为“诗豪”。与柳宗元合称“刘柳”,晚年与白居易并称“刘白”。著有《刘梦得文集》。代表作有《秋词》《乌衣巷》《陋室铭》等。 注释 ①?浪淘沙:唐代曲名。 ②?九曲:形容黄河弯弯曲曲的地方很多。 ③?簸:颠簸。 译文 弯弯曲曲的万里黄河挟带着泥沙,狂风裹挟着巨浪仿佛从遥远的天涯滚滚而来。现在我要沿着黄河顶风踏浪一直走到银河上,和黄河一起去探访牛郎和织女的家。 赏析 这首诗生动形象地描绘了黄河的波涛汹涌,展现了黄河蔚为壮观的景象。前两句诗描写了黄河:万里黄河迂回曲折,波涛滚滚,挟泥带沙从天边奔涌而来。写出了黄河恢宏的气势,令人望而生畏。后两句诗写出了诗人的联想和想象:诗人想要逆流而上,顶风踏浪一直走上天上的银河,还要去探访住在银河上的牵牛和织女。整首诗恢宏大气,想象新奇,体现了诗人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想要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 拓展链接 刘禹锡的淘金诗 黄金自古以来就是人们狂热追求的贵重金属,它珍贵罕见,不易变质,因此不仅成为了货币,还被做成各种各样美丽的饰品。尤其是在古代,古人崇拜黄金到了痴迷的地步。他们曾想方设法地获得黄金,甚至有人研究“点石成金”之术。不过,最简单的获得黄金的方法还是去淘金,于是便出现了许许多多的淘金者。诗人刘禹锡就曾经目睹了劳动人民淘金的情况,还写了著名的淘金诗——《浪淘沙》(其六)。诗中不仅记录了淘金者的艰苦生活以及能够产出金子的河流名称,还写出了诗人对淘金者艰辛生活的同情,对王公贵族想得到金子而不择手段的痛恨,以及自己虽遭遇贬谪与不公正对待的境遇却绝不气馁的精神。 1.选篇科学有阶梯。 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和课标要求,精选适合不同阶段孩子的古诗词,搭建从启蒙到进阶到高阶感受古诗词和传统文化的阶梯。启蒙阶段选择篇幅短小、语言简单、内容贴近自然、动物、生活、四季变换和简单情感的古诗词。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和情感共鸣,培养孩子的基本情感和价值观。进阶和高阶阶段,逐渐增加古诗词的难度和深度,引入更多具有历史文化内涵的古诗词,通过诗词背后的故事和历史背景,增强学生的文化素养,引导孩子进行深入思考和鉴赏,提升其人文素养和审美能力。 2.掌握古诗词有方法。 全书从注音到对古诗词中的生僻字、难词进行注释和解释,降低阅读难度,方便自主学习。同时按照不同阶段的需求设定不同的阅读目标,并在每个主题单元后设有练习环节,形成学习闭环,检验学习成果。 3.拓展常识有积累。 在介绍古诗词的同时,穿插相关的历史文化知识,日积月累,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拓展文化常识。让孩子更深入地理解和感受古诗词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情感。 4.理解传统文化有系统。 在每单元特别增加了传统文化栏目。根据传统文化的主题选篇,系统梳理,帮助孩子更全面地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文化自信和审美素养。让孩子在欣赏古诗词的同时,感受汉字之美、色彩之美、意境之美、思想之美、情感之美、民俗文化之美及民风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