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科生的明天:16+N种职业可能

法科生的明天:16+N种职业可能
作者: 郑丹妮 主编
出版社: 北京大学
原售价: 69.00
折扣价: 44.90
折扣购买: 法科生的明天:16+N种职业可能
ISBN: 9787301345962

作者简介

郑丹妮,女,美国哈佛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法学硕士,中山大学法学学士。社会企业“缔璞”创始人、缔璞法律奖学金发起人,旗下运营知名法律职业生涯教育平台“D调魔法学园”,笔名D调魔法师,曾主持“哈佛法律人”职业发展系列公益访谈。先后任职于知名外所、内所,在法院、英美律所、券商、世界银行均有实务经历。 现任哈佛华南校友会副会长、哈佛女性校友网络深圳负责人,曾任哈佛中国学联校友关系与职业发展Co-Chair、哈佛中国法学会法学硕士学生代表。曾撰写关于社会企业律师事务所的首篇论文(陈列于哈佛大学法学院图书馆),参与起草首份《影响力投资条款指南》(载列于非营利组织Toniic官网),发表学术论文多篇(含CSSCI期刊),曾四度荣获国家奖学金,入选教育部《国家奖学金获奖学生风采录》,曾获国际刑事法院审判竞赛(中文)荷兰海牙决赛团体冠军、校级大学生年度人物、社企青年U35等多项荣誉。

内容简介

跋 关于《法科生的明天:16+N种职业可能》一书的诞生,心愿已久,历经考验,时隔四年,终于修成正果。 本书的缘起、组织、完稿均与社会企业“缔璞”旗下的法律职业生涯教育平台“D调魔法学园”密切相关。2015年9月,我作为研究生三年级的应届生,受母校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的全额资助,赴世界银行集团美国华盛顿特区总部担任为期三个月的短期临时雇员。在那之前,我于广州的中山大学完成了法学本科的学业,保研至上海交通大学主修民商法学,先后赴中国政法大学交换半年,赴台湾政治大学暑期交流,又赴美国杜克大学交换半年。基于我个人在不同地域求学、实习的见闻,切身体会到法学专业领域信息不对称、资源高度聚集的现状。2015年恰值微信公众号兴起的元年,我便以个人名义注册了微信公众号“D调魔法学园”,以“D调魔法师”为笔名,于世界银行工作期间启动运营,希望能帮助年轻法律人打破地域限制、视野限制,解决同样资质的学生的职业发展可能性不同的问题。 2018年9月,“D调魔法学园”曾将运营三年里组织撰写的系列原创文章集结成微信帖《法律职业启航》,作为国内首份全方位的法律择业参考读物。《法律职业启航》共八章,涵盖了法律职业发展导览、国际组织、外资律所、内资律所、法务合规、公共事业、学术科研、职业发展的无限可能,附录中还有法律竞赛、法律留学、法律考试三大原创系列。这些系列文章汇聚了来自五湖四海的法学专业学生志愿者的共同努力,亦得益于从事各行各业的法律前辈的鼎力支持。 《法律职业启航》便是本书的前身。其实,早在2018年4月,我便开始接洽出版社,探讨以书籍形式出版法律择业参考读物的可能性。其中,时任法律出版社法学学术对外出版社分社社长助理的高山老师曾给予不少宝贵建议。彼时,我还在一家英国“魔圈所”的香港办公室工作,不久后离职赴美国哈佛大学攻读第二个法学硕士学位,希望往社会创新方向转型。经过与出版社的探讨,我意识到从已有的原创文章进阶为可出版的书籍仍须经历漫长的道路,这将是一个全新的写书过程,便在哈佛期间先行以微信帖的形式集结发布已有成果。 2019年6月,我留学归国后注册了“D调魔法学园”的法人实体“缔璞”,从一开始便将其定位为社会企业。“缔璞”的口号是“每一块璞玉都值得被缔就成器”,致力于探索可持续的模式,促进职业生涯领域的教育公平、机会平等(Deliver Equal and Endless Possibilities),英文名为“DEEP Career”。2019年9月,针对拟出版的书籍,我们通过“D调魔法学园”开展了市场需求调研,根据调研结果调整了全书框架及目录。2019年10月,“D调魔法学园”正式发布了“DEEP Lab招贤令”,邀请30位法律前辈作为公益导师和30位在校法科生作为志愿者,以“1+1”配对的创新模式开展书籍内容共创的实验。 之所以采用“1+1”模式,是因为一本全方位的法律择业参考书难以凭借一人之力或寥寥数人的经验便可完成。公益导师具有实务经验,但缺乏时间精力,哪怕乐于分享,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志愿者能从在校学生视角挖掘择业时关注的信息,有更多的资料整理、思考写作的时间和精力,但缺乏实务经验,难以甄别公开信息的可靠性及确保写作深度。因此,在“1+1”模式下,除个别文稿由我作为主编独立撰写之外,本书的各篇文章均由志愿者起草初稿,由公益导师提供指导意见,再结合主编及副主编的意见予以修改完善。与“1+1”模式相对应,也考虑到各公益导师的参与程度不同,本书各篇文章均不区分第一作者、第二作者。 本书的两位副主编均为“D调魔法学园”工作室成员。其中,副主编赖斐然主管的内容为第一部分的“内资律所的两个半球”“内资律所之发展路径”“外资律所之进入与发展路径”“企业法务与合规”,及第二部分关于律师事务所的各篇文章(除由我作为公益导师的“英国律所:英伦范儿的本地化”外)、关于法律交叉领域的各篇文章,合计主管16篇文章;副主编何思萌主管第二部分关于公共事业单位、企业法务合规的各篇文章,及第三部分的“境外深造: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合计主管12篇文章;我则直接主管并实质修改由我作为公益导师的8篇文章,作为主编独立撰写“序:梦回启航楼”“启航指南:法律求职简历与求职信”“附录”“跋”,并对副主编主管的文章予以进一步审校核稿。 如果说“招贤令”是这场写书马拉松的开跑发令枪,我必须承认,在开跑时我是过于乐观的,未能预见这将成为历时四年的耐力跑。“招贤令”发出后,学生志愿者踊跃报名,很快就确定了入围人选。然而,担任公益导师的法律前辈却不那么容易确定。我尽自己的最大努力逐一邀请了有交集的法律前辈,通过邮件、熟人引荐的方式邀请了原先并无交集的资深法律人士;一个月后,个别主题实在联系不上合适的公益导师,只能进一步调整全书架构。以此为基础,通过学生志愿者填报志愿的方式完成“1+1”配对。至此,绝大多数学生志愿者都匹配到前五的志愿,所有学生志愿者都从三十多个主题中匹配到前十的志愿。 2020年2月初,我和两位学生志愿者率先完成了“外资律所在华发展面面观”“英国律所:英伦范儿的本地化”的文章作为例文;其余主题文章这才正式启动撰写。最初,我们计划于2020年6月底将全书定稿。据此时间表倒推,2020年2月底进行第一阶段的问卷评估后,我们根据部分导师和同学的提议,举行了全员的线上碰头会,并传阅了部分初稿;一个月后,我们又进行了第二阶段的问卷评估,以跟进各篇文章的进展。为了推进在出版社的立项,我们采用了关于文章场景化、提升可读性的建议,引入“小D”和“魔法师”的角色营造课程氛围,并于4月初传阅了“序:梦回启航楼”作为全书背景框架,以及经改写的例文。根据4月底第三阶段的问卷评估,我们又组织了非全员的线上碰头会。5月底,大部分主题已完成初稿,但仍有若干主题未完成初稿,我们便未再开展问卷评估或碰头会,而是转为直接与公益导师及学生志愿者对接后续的修改事宜。 书稿先行,立项在后。经高山老师的引荐,我们终于在2020年12月与北京大学出版社签约,在时任北京大学出版社责任编辑的刘文科老师的帮助下完成了出版立项。然而,由于全体人员(除主编、副主编3人外,共24名公益导师、34名志愿者)均为贡献自己的业余时间参与DEEP Lab,书稿的后续进展非常缓慢,随着时间的推移也愈发艰难。期间,有几篇文章的公益导师因所在单位的政策等原因不得不中途退出,或表示无法以实名署名,学生志愿者也陆续毕业工作,更难协调时间。因此,个别文章的公益导师、学生志愿者存在变更或补充的情况。另外,关于法院、公安、公证的三篇文章不得不将公益导师的简介予以匿名处理。由于我在律所的全职工作较忙,生活中也经历了结婚生子的人生过程,直至2022年4月才决心在产假期间完成未竟书稿。2022年6月初,我们如释重负地将全书成稿交付给北京大学出版社的杨玉洁老师。经过漫长的三审三校,2023年8月初收到了杨玉洁老师和潘菁琪老师反馈的清样稿及修改意见稿。在将书稿再度分发予以更新定稿的同时,我们顺利邀请到了刘大群法官、刘思达教授、徐景德律师、周欣如女士分别作为公共事业/国际组织、学术科研、律所、企业法务合规及法律交叉领域的代表,为书稿提供推荐语。囿于全书数据量庞大,而团队成员的业余时间精力有限,我们在确信不影响读者对市场情况的宏观认识的前提下,仅仅对各篇文章中的数据信息进行了必要更新,除正文或脚注另有说明外,所有数据的统计时间截至2022年6月。所幸,在大家的齐心协力下,全书终于在2023年12月付梓,也算了却一桩心事。 本书承载了很多人的心愿和期望。当前,中国高校的职业生涯教育仍处于初级水平,大多数法学院重在教授知识,却未对法科生的择业指导和人生规划配以足够资源。国内各区域的法律职业发展机会不均衡,法科生在求职时往往面临和高考填志愿时类似的困惑,既未能知彼,也未能知己。我在邀请公益导师时,便有不少法律前辈表示这样一本全景式的法律择业参考读物正是他们曾期待看到的,也一直希望能做成的。 DEEP Lab本身也是社会创新模式的一次有益探索。正如我们于“招贤令”中向公益导师、学生志愿者作出的承诺,本书出版后,书籍收入将纳入奖学金向学生发放。2021年9月,我们发起设立了一年一度的面向全国法科学子的“缔璞法律奖学金”,以激励职业发展路上的有心人。“缔璞法律奖学金”并非助学金性质,看重的不是学业成绩,不是学校出身,也不限于境内外升学这一时间点,而是看重个人上进心与职业发展潜力。我们希冀“缔璞法律奖学金”能成为法律专业领域内受全国范围乃至海外高校认可的奖学金,也热切期待见证获奖者们的后续发展(包括升学、求职等)。正如这项奖学金的名称一样,我们希望在璞玉已初露头角而尚未完全放出光芒时,给予适当鼓励,帮助高校、雇主识别并共同缔就璞玉,实现平等的无限可能。2022年,“社创星”旗下的社会企业服务平台(CSECC)正式将“缔璞”认定为教育与培训领域的社会企业,中国社会企业与影响力投资论坛则将缔璞纳入《2022向光奖向善企业名录》,我本人亦有幸获评“社企青年U35”。这些都充分表明“缔璞”在社会创新领域持之以恒的努力与影响力正在获得越来越多的业内权威机构的认可。 最后,我想借此机会由衷感谢曾为本书的诞生付诸心血、提供大力支持的每一个人。副主编赖斐然、何思萌帮忙分担了审稿、改稿、催稿的很多压力,公益导师、学生志愿者都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为全书的内容贡献了智慧与经验,“D调魔法学园”工作室成员朱霁康、宁婧参与了碰头会和问卷评估的组织工作,王心诚、刘睿思则分别参与了书稿的撰写与拆分工作,出版过程中高山老师、刘文科老师、杨玉洁老师、方尔埼老师、潘菁琪老师、高思帅老师都曾为本书的框架思路、样稿确定、出版立项、修改定稿、封面设计等提供了指导与帮助,还有负责本书的编辑、排版、推广等环节的诸多未曾谋面的老师……此外,特别感谢我的家人尤其是我的父母及丈夫郑志凡,没有他们的支持,我难以在工作之余、在产假期间完成这项浩大且持久的写书工程。 囿于能力、精力有限,本书未能尽善尽美。惟愿能助力有梦之人,以更宽广的视野、更全面的认知,勇敢逐梦! 主编郑丹妮 2023年12月于深圳 本书详尽展现了法律专业就业的可能性, 助力法科生拥有更大的舞台,更多的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