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中信
原售价: 36.00
折扣价: 23.40
折扣购买: 爱情数学(如何用数学找到真爱)(精)/TED思想的力量系列
ISBN: 9787508657578
汉娜·弗莱(Hannah Fry),数学家,伦敦大学**空间分析伦敦所科学专家。 她致力于用数学模型来研究人类行为模式,包括从暴乱、恐怖主义到购物、交友等等。 其关于爱情数学的TED演讲视频点击量超过300万次。 她与BBC**Youtube频道合作,并经常担任英国电视台和电台嘉宾。
**章找到真爱的概率有多大? 在很多方面,我们都一样。除去个人怪癖不谈, 很少有人会拒*体验真实、浪漫的爱情。不论以何种 方式体现,对长久幸福的个人追求把我们联系在了一 起。学会如何吸引并留住梦中**是这一使命的重要 一环—我们稍后会讲到,然而若不先找到一个施展爱 意的对象,一切便毫无意义。 不论单身多久,找到适合你的人这件事有时就像 是一个无法征服的挑战。数年内交往了几个无聊的伯 纳德和疯狂的苏西之后,我们便会感觉到困惑、失望 ,似乎好运总是与我们擦肩而过。而有些人会告诉你 ,你的感觉并不一定没有道理。实际上,长期单身的 数学家彼得·巴克斯甚至在2010年时计算过,银河系 中拥有智慧生物的外星文明数量比可与他交往的潜在 女友还要多。 然而实际情况并没有那么糟糕。毕竟地球上有70 亿人,然而他们不都与我们投缘,本章会描述我们如 何运用巴克斯的方法计算出找到另一半的概率,还会 特别解释为何减少对潜在伴侣的条件限制能增加你在 自己的星球上找到另一半的概率。 在巴克斯所著的《我为什么没有女朋友》 (WhyIDon'tH**eaGirlfriend)的文章中,他对科 学家用来论证外星人为何尚未登陆地球的公式做了改 动,从而计算出符合他择偶要求的女性有多少。 巴克斯所用的公式是以它的创立者弗兰克·德雷 克命名的。公式原本用来计算银河系中外星智慧生命 形态的数量。方法很简单:德雷克把问题进行了分解 ,探索了银河系中恒星形成的平均速度,拥有行星环 绕的恒星的占比,支持生命的行星占比,以及具有技 术发展潜力、凭借该技术可向太空发送其存在的可探 测信号的文明占比。 德雷克施展了一个科学家们熟识的戏法,他没有 做一个宏观的推测,而是细分成了一系列有根据的小 推测。得出的估算结果很可能与真相惊人地接近,因 为每个小推测中的误差往往会相互抵消。1根据每个 步骤中选择的数值(*后几步还存在争议),科学家 目前认为银河系中大约有一万个外星智慧文明。这不 是科幻片:科学家们已经确信外星生命的存在了。 当然,就如无法**计算外星生命形态的数量一 样,我们也不可能准确计算出你有几个潜在对象。尽 管如此,能够估算出无法被证明的数量是每个科学家 都需要掌握的重要技能。这种被称为“费米估算法” 的技能适用于任何领域,不论是量子力学还是诸如谷 歌公司脑筋急转弯式的面试题。 它同样适用于彼得·巴克斯的探索:世上究竟有 没有适合与他交往的高层次智慧女性?概念是相同的 :把问题不停细化、分解,直到可以做出有根据的猜 测为止。巴克斯列出的条件如下: 1。住在我附近的女性有多少?(伦敦:400万) 2。多少人有可能年龄上适合?(20%:80万) 3。多少人有可能是单身?(50%:40万) 4。多少人有可能拥有大学文凭?(26%: 104000) 5。多少人有可能有魅力?(5%:5200) 6。多少人有可能觉得我有魅力?(5%:260) 7。多少人有可能和我合得来?(10%:26) 到*后,他愿意交往的女人,全世界只有26个。 这么说吧,外星智慧文明的数量大约是彼得·巴 克斯的潜在配偶数量的400倍。 我个人认为巴克斯有些吹毛求疵。他其实是在说 ,每遇到十个女人,他只能和其中一个愉快地相处, 而每二十个女人中,他觉得只有一个足够有魅力使他 愿意与之交往。也就是说,他需要遇到两百个女人才 能找到一个同时符合这两个要求的人,这还没有考虑 到对方是否喜欢他。 我觉得条件还要放宽些。下列数据或许*合理: 1。住在我附近的性别合适的人有多少?(伦敦 :400万女性) 2。多少人有可能年龄上适合?(20%:80万) 3。多少人有可能是单身?(50%:40万) 4。多少人有可能拥有大学文凭?(26%: 104000) 5。多少人有可能有魅力?(20%:20800) 6。多少人有可能觉得我有魅力?(20%:4160 ) 7。多少人有可能和我合得来?(20%:832) 这样一个城市中就有将近1000个潜在伴侣。在我 看来,这个数据比较合理。 不过还有一个问题。 巴克斯若能稍微降低标准就能发现*多潜在伴侣 。其实如果他能不那么在意未来伴侣是否拥有大学学 历,他的潜在伴侣数量将会是现在的四倍。如果他愿 意把范围拓展到伦敦以外,人选会*多。 不过奇怪的是,恰恰相反,单身人士往往并没有 敞开心扉迎接所有潜在伴侣。我*近听说了一位对自 己未来伴侣的要求无比清晰的男士,他在OkCupid交 友网站上填写了个人资料,其中包括“不能接*的原 则性问题”一项,即在任何情况下都无法容忍的事。 他列出了一百多条,内容之**,以致这件事在 BuzzFeed网站上变成了热门话题。在“请不要联系我 ,如果……”一栏下,他写下了如下**之语: 1。你在不必要的情况下打死蜘蛛。 2。你某处的文身必须照镜子才看得到。 3。你在现实世界讨论脸谱网。 4。你认为自己是个快乐的人。 5。你真的把世界和平当作目标。 即便你有理由把未来伴侣限定为爱蜘蛛、无文身 、厌恶和平的人,不幸的是,设限越多就会越难找到 爱情,因为你若把如此庞大的条件列表植入巴克斯的 公式里—即便是植入我的公式版本里—得到的结果将 会接近于零。 当然,我们每个人说起爱都有“**”和“必无 ”的条件限制。然而如此庞大的列表也的确引发了一 个有趣的问题。我们先入为主的种种条件究竟是如何 降低择偶成功率的呢? 现实中,单身人士择偶时总是会附加很多“** ”和“必无”的条件,这大大降低了找到另一半的概 率。我的一位密友仅因一位男士穿蓝色牛仔裤配黑鞋 赴约就结束了一段有可能开花结果的关系。我还有位 好友,他拒*和使用叹号的女士交往!(这个叹号就 是送给他的。)我们每个人又何尝不是只愿和够上进 、够迷人或是够富有的人交往呢? 纸面上看似**从长远来看并无实际意义。没有 必要限定对方要符合你的所有条件,因为这只会带给 自己艰巨的挑战。选几个着实重要的条件,给别人一 个机会,你或许会收获惊喜。 实际上,我们或许都认识一些人,他们*终都和 从前未曾想过会和自己交往的人走到了一起—哪怕那 个人是地球上*后一个生命形态。毕竟就如欢乐梅姑 所说的:“生活是一场盛宴,而大多数可怜的家伙都 快饿死了!” 问问彼得·巴克斯就知道了。他战胜了小概率, 去年结婚了。 P1-P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