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一本通(2008年最新版)/财富直通车

股票一本通(2008年最新版)/财富直通车
作者: 郭剑//刘小勇
出版社: 石油工业
原售价: 26.80
折扣价: 20.10
折扣购买: 股票一本通(2008年最新版)/财富直通车
ISBN: 9787502162986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巴菲特是当代股票市场上最伟大的投资者,在他四十多年的投资生涯中 ,创造了年均收益率近30%的杰出成就,在股票投资历史上,至今还无人能 超过他。了解巴菲特的投资方法,对我国的股票投资者,具有十分重要的指 导和借鉴作用。 一、巴菲特其人其事 1930年8月30日,沃伦·巴菲特出生于美国内布拉斯加州的奥马哈市。 沃伦·巴菲特从小喜欢经商,小小年纪就从卖报纸、卖高尔夫球和管理 游戏机中获利。其父曾为股市经纪人,耳濡目染,他8岁时就迷恋上了股市 ,替其姐买卖股票,并且获利。20岁时进入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学习,并拜 著名的投资大师格雷厄姆为师,并很快成为格雷厄姆的得意门生。毕业后在 格雷厄姆的投资公司工作了2年。1956年,巴菲特在奥马哈开始了他自己的 合伙投资事业。这个合伙投资公司由他全权负责投资,股东们均是亲戚朋友 。他与投资者约定:在投资者收回资本及相当于6%的年利后,其余的利润 ,投资者得3/4,他得1/4。他的老师格雷厄姆投资哲学的内核是“内涵价 值”学说。巴菲特认定它是投资制胜的关键理念。纵观巴菲特的投资历史, 人们看到,他始终坚持这个标准——以股票的内涵价值来挑选各种可靠的股 票,而从不依据股票是否为热门货,盲目跟风。一旦市场上出现了其市价低 于其内在价值的股票,他就会大笔地投资,他选择有潜力的股票的灵感来自 于阅读大量的公司年度财务报告、金融新闻和专业杂志。他根据企业所在行 业的前景、产品质量和企业经理人员使用资金的能力,对企业进行分析,判 腾斤企业的内在价值,然后估计企业将来可以赚多少钱,来确定企业股价应 该为多少。巴菲特只投资于自己熟悉的公司。如果自己不懂该企业,别人再 怎么推荐,他也不投。他不懂生物工程工业、电脑软件工业、激光纤维工业 ,他就从不向它们投资。 当时年仅25岁的巴菲特雄心勃勃地给自己提出了投资目标:赢利每年比 遵琼斯工业平均指数超出10个百分比。也就是说,若股市水平上升20%,他 应得到30%的收益。他的勤奋工作和聪明才智确实使他如愿以偿:从1956年 到1969年的13年,巴菲特投资年收益率达到30%。 巴菲特现在是美国一家最著名的投资公司——伯克夏公司的董事长,该 公司股票现在是纽约证券交易所最昂贵的股票,但是人们仍然竞相购买,因 为他管理的投资公司使不少的美国普通人—跃成为百万富翁,乃至千万富翁 。巴菲特自己完全靠股市投资成功,成为亿万富翁,现在他的私人财产已达 83亿美元左右。 巴菲特喜欢投资于特殊商品型企业。特殊商品企业是指独此一家生产某 种产品,他人没有能力与之竞争的企业。 例如,1973年,当(《华盛顿邮报》股价暴跌时,巴菲特没有跟风,他 认定该报在美国新闻媒介物中占据较垄断陛的地位,反而花1 060万美元买 下该报10%的股票。12年后这些股票已值2.5亿美元;他的赢利额是成本的2 嘴! 巴菲特投资时奉行的是少而精的原则,主张只投资自己真正熟悉的十几 家公司。他对分散投资持反对的态度。 由于巴菲特了解自己所购股票是深具潜力的股票,所以他总是耐心地长 期持股,静待股价在波动中稳步上升。他认为过于经常的买卖,结果是有害 无益。投资者要有耐心,不能因为时间一长就改变标准。不要猜测股价的运 动,只要股票便宜,公司真正有潜力,买好后就不应该担心。即使证券市场 关闭几年也无所谓。 巴菲特在整个投资过程中总是力争把资本损失的风险降到最小限度。当 股价高涨时,风险也就跟随而来。股价愈高,风险愈大。因此对于卖出股票 ,他的原则是力戒贪心。他说“永远不要指望卖个好价钱,只要买进时价格 富有吸引力,即使卖个中等价也能得到满意的收益。”对于卖出时机的选择 ,巴菲特有非常明智的见解。他认为,在选股时要选自己愿意长期持股的公 司,由于很难发现好的公司,发现后就不要轻易卖掉,但也要相机而动。一 旦发现股价已超过潜在的价值就应该卖掉。 巴菲特一直住在远离华尔街的奥马哈市管理着自己的投资。他选择异地 投资是因为在这里他可以避开股市流言、传闻的干扰,更好地独立思考市场 ,开动脑筋,制订自己独特的投资计划。正是由于这种独立思考,使得他不 盲从于所谓的现代投资理论和技术分析。巴菲特信奉的格雷厄姆投资法的中 心思想是:“当企业的市面价格低于其价值就投资。”一旦股价过高,他就 停止投资,干脆休息,决不拿钱开玩笑。他把写着“愚人和他的钱到处受到 邀请”的醒目语句的条幅时刻挂在办公室的墙上。 1969年,美国股市过热,巴菲特认为寻找有潜力的股票的机会越来越少 ,干脆卖掉了累积了13年的股票,解散了合伙投资基金。当他把钱分还给投 资者时,仅奥马哈市就有50多人一下子成了百万富翁。 巴菲特判断无误,他离场后,股市境况愈发困难。 1973年,美国股市低迷,巴菲特又重新杀人股市。奇怪的是,自他进场 后,市场又开始红火起来。前面已往提到的,他在1973年以1060万美元购买 了10%的《华盛顿邮报》的股票,到1989年,这些股票已价值4.86亿美元。 1974年,他以500万美元买下了一家政府雇员保险公司,到1989年,这些股 票已价值14亿美元。1983年,他以6000万美元买下了价值8 500万美元的一 家家具公司。1986年,他以5亿美元购买了美国广播公司18.7%的股票,到 1986年底,这些股票已价值8亿美元…… 巴菲特独特的投资策略和勤奋的工作使他投资管理的每一年都实现了青 年时定下的雄心勃勃的投资目标:多赢市场10个百分比! 二、投资大师,实至名归 巴菲特股市投资的两个最显著特点就是:(1)按股票的内涵价值买卖股 票。(2)长期投资。 第一个特点强调的是,投资人应在市场寻找其市价低于其内在价值的股 票,及时买进。一旦市价高于其内在价值,立即抛出。决不要被市场牵着鼻 子走,追逐热门股。 值得注意的是,在考察股票的内涵价值方面,巴菲特与他的老师格雷厄 姆是有区别的。格雷厄姆过分注重于公司财务数字的分析,对于数字以外公 司质方面的因素不予重视。而巴菲特则更加重视分析公司本身的质量,不只 是看企业的账面数量。他总是根据企业所处行业的前景、产品质量、管理人 的能力等质方面的因素,来估计企业的赢利水平,并为其股票确定合理的内 在价值。在这一点上,我们认为,巴菲特胜过其老师,真可谓“青出于蓝而 胜于蓝”。 第二个特点的含义是,既然选购的股票是“其价格低于其内在价值”的 股只,买进就不要轻易卖掉。应耐心地等待公司的成长,耐心地等待其股价 逐年持续增长。这种等待有时是很漫长的,只有在发现股价已超过其内涵价 值时才会考虑卖出。一般的股民买进股票后就企望它立刻上涨,稍有涨跌, 立刻就抛。这样做无非是赢些蝇头小利,或者是惧怕套牢。殊不知经济周期 每四五年才一次,那么在这四五年里,你有的是时间去等待公司的成长,有 的是机会去寻找最大的挣钱时机,你应该看到短线进出很可能牺牲了长期投 资的优势。有许多人依靠巴菲特成了百万富翁,让巴菲特理财的第一批投资 者就是很好的证明,他们一投就是13年。 巴菲特独特的投资策略和方法为他赢得了丰厚的利润,同时也成为众人 心目中的投资偶像。P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