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钢琴奏鸣曲精选集

古典钢琴奏鸣曲精选集
作者: 金鸽平
出版社: 上海教育
原售价: 80.00
折扣价: 52.80
折扣购买: 古典钢琴奏鸣曲精选集
ISBN: 9787572019944

作者简介

金鸽平,上海外国语大学贤达学院艺术系主任、高级引进人才、学科带头人,上海音乐家协会钢琴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国 ( 上海 ) 俄罗斯学派国际钢琴大师班艺术总监,国内外钢琴比赛评委。先后就读于浙江师范大学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俄罗斯别尔哥罗德国立艺术学院。

内容简介

《G 大调钢琴奏鸣曲》是沃尔夫冈·阿玛多伊斯·莫扎特(Wolfgang Amadeus Mozart, 1756 — 1791)于 1774 年至 1775 年间所创作的六首奏鸣曲中的第五首。这是一首带有幻想性质的作品,具有强大的音乐感染力,意境深远、扣人心弦,深受大家的喜爱,是学习莫扎特钢琴奏鸣曲的又一敲门砖(另一首为《C 大调钢琴奏鸣曲》,K. 545)。该乐章在欢快而愉悦的 G 大调上展开,开头四小节已经呈现出简洁明了的主要动机,无论是节奏还是音区都显现出一问一答句式的巧妙与精炼。在练习的过程中,演奏者可以将其视为小提琴与大提琴之间的对话,而左手阿尔贝蒂低音尽量不做任何的强弱变化,这样可以更好地凸显右手的旋律线条。从第 16 小节开始,左手八度与右手的连续三度模进都使得演奏技巧变得复杂,需要重点练习,同时在此段落还要特别注意两个音所组成的小连线,学会在演奏中“偷气”与“换气”。从第 45 小节开始,右手两个音之间的连接需要有重叠,应充分做好手指踏板的延音效果。在第 54 小节进入展开部,从前面的左手十六分音符立即转换为四分音符,演奏时很容易造成速度太快,甚至经常有学生在练习时将速度弹快一倍而自己却浑然不知。另外,手指触键时需要非常轻盈,类似一首速度不快不慢的小步舞曲,右手倚音应稍作保留,保持和声的效果。在莫扎特的音乐中,很多时候可以将乐谱中较短的颤音(tr)理解为波音或回音,也可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合理填充。最后要提醒的是,在整个演奏过程中始终不要忘记这是犹拍的音乐,应牢牢把控好三拍子的韵律,手指需要灵敏且有控制。 《C 大调钢琴奏鸣曲“黎明”》创作于 1803 年,在 1804 年的夏季定稿完成。贝多芬在乐章开 头给出的表情术语为“con brio”(有活力地),想要表达出一种庄严又极具激情的音乐效果,这也体现出他高超的创作技术以及对钢琴非凡的驾驭能力。主部主题以短促的重复音型在 C 大调上展开,力度变化为 pp — f—sf—p,使得音乐具有强大的推动力。演奏时左手保持十小节完全不变的八分音符节奏型,这会对需要保持平均的右手快速跑动造成一定的困难。因此,左手从演奏第一个音开始,就应营造出一个绝对安静的环境,这样可以让我们在纯净的空间里有无限的想象力。然而,在快速的音乐中要保持 pp 是一件不太容易的事,车尔尼曾给这段音乐的演奏建议是“轻巧的断奏”,我们不妨将其用作参考。总而言之,在演奏开头四小节时,需要演奏者集中注意力去观察和聆听每一个细微的变化。主题在第 5 小节重新响起,降 B 与降 D 这两个变化音让我们感觉到光线更为暗淡,到了第 14小节主题再次呈现,此处作曲家将原本的八分音符变换为十六分音符,需要演奏出一种轻微振动的音乐效果。其次,还要注意第 31 小节出现的 decresc.,演奏时应尽量避免右手声部跟随左手声部做整体渐弱,正确的方式是让右手声部模仿左手声部由强到弱的过渡,这样可以使声部之间有很好的呼应。从第30小节的十六分音符转换为第31小节的八分音符,再到第35小节二分音符(副部主题)的出现,音乐当中有明显的缓冲迹象,需要将副部主题的和弦弹奏得连贯、歌唱。演奏时,将和弦中的高声部旋律保持连奏,在指法上做一些无声的转换。展开部则是运用呈示部的材料,在旋律、节奏、力度和音色等各个方面对主题进行分解与组合,加上频繁地转调、离调,使得音乐更具戏剧性色彩。注意第 268 小节的左手装饰音,需要与右手的第一个音对齐,并且可以用保持半拍的踏板,坚定而有力地勾勒出沉稳的低音线条。第 276小节是整个尾声的制高点,这里的 f 很有可能是 sf,是对第一个和弦音响上的补充,不应该做 ff 至f 的渐弱处理。 钢琴奏鸣曲在古典音乐史上一直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而海顿、莫扎特、贝多芬三位大师的作品更是经典中经典。但钢琴奏鸣曲的技术较为繁杂,需要有一定的钢琴基础才能演奏,因此除了职业演奏家外,通常很少有人能够把三位大师的全套奏鸣曲都学习一遍。为了解决学习者选曲困难的问题,本书筛选了最耳熟能详、使用频率最高的19首作品,方便钢琴学习者演奏、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