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狗看世界(这疯狂年代美丽人生和奇妙生活)
作者简介
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 出生于英格兰,生长于加拿大安大略省,定居于美国纽约,有着牙买加人的血统。 从多伦多大学历史系毕业后投身广告业,结果一无所获。随后又以游戏人生的心态担任《美国观察家》编辑,终因喜欢睡懒觉被解雇。随后在《华盛顿邮报》起家,1996年进入《纽约客》担任撰稿人,从此名扬天下,先后被《时代》《福布斯》等杂志评为全球最具影响力的人物,把杰克·韦尔奇、保罗·克鲁格曼、史蒂夫·乔布斯、比尔·盖茨等人甩在了身后。 格拉德威尔的作品《异类》《引爆点》无一例外一上市就位居《纽约时报》榜首,《纽约时报》把格拉德威尔对社会思潮的影响称为“格拉德威尔效应”(Gladwell Effect)。
内容简介
1996年的一天,华尔街一位名叫纳西姆·尼古拉斯·塔勒布(Nassim Nicholas Taleb)的交易员去拜访维克多·尼德霍夫。尼德霍夫是美国最 成功的短期资本经营商之一。他住在康涅狄格州费尔菲尔德县一处有13英 亩地大小的院落里,同时也在这里办公。那天,当塔勒布从他位于拉奇蒙 特的家驱车来到这时,塔勒布首先得在门口递上自己的名片,然后才沿一 条狭长而蜿蜒的车道进去。尼德霍夫的住处有一个壁球场和一个网球场, 还有一个游泳池和一个巨大的仿古宅邸,实际上里面是按照美国18和19世 纪的民间艺术风格装饰的。以前,他经常和身家数亿的金融大鳄乔治·索 罗斯(George Soros)一起打网球。他还写了一本名为《投机生涯》(The Education of a Speculator)的畅销书,借以此书献给他的父亲阿尔蒂· 尼德霍夫,科尼岛的一位治安警察。他有一个非常宽敞的藏书兼收并蓄的 图书馆,好像他对知识的渴求永远无法满足一样。在尼德霍夫去哈佛大学 读本科时,他初次接触壁球,宣称总有一天他会在壁球运动上大显身手。 的确如此,他很快便击败传奇人物沙里夫·可汗(Shariff Khan),赢得 美国壁球公开赛冠军。尼德霍夫就是这种人。他听闻塔勒布在期权交易这 个深奥的领域声誉日隆,特地将他召到康涅狄格州来。闻听他的召唤,塔 勒布有点儿受宠若惊。 “他话不多,所以我一直留意他的举止。”塔勒布回忆道,“我用了 七个小时观察他如何进行交易。他的办公室里都是二十几岁的小伙子,而 他虽然五十多岁,可是比他们都精力充沛。后来,在股市闭市后,他出去 打了一千回合的网球。”塔勒布是信奉希腊东正教的黎巴嫩人,而第一语 言是法语,在他拼读尼德霍夫这个名字时,更显露出他异国情调的口音。 “这是一位住在藏有数千本书的奢华宅邸里面的高人,当我还是个小孩子 时,我一直梦想着能住在这样的房子里。”塔勒布继续说道,“他的个性 里一半是骑士,一半是学者。我对他怀有深深的敬意。”然而,恰恰存在 一个问题,这是理解纳西姆·塔勒布为什么选择这样一条陌生的人生之路 的关键所在,他现在在华尔街持大唱反调的主流立场。尽管他对尼德霍夫 既羡慕又欣赏,但是他不想成为尼德霍夫那样的人,不论以前还是现在, 甚至都没有动过这样的念头。因为当他打量尼德霍夫,还有那些书、网球 场以及墙上的民间艺术装饰时,当他想到尼德霍夫在过去的数年间赚了难 以计数的金钱时,他就无法回避这样的念头,即所有这一切也许纯粹靠的 是傻瓜式的幸运。 塔勒布知道这个念头有多么异端。华尔街信奉的原则是,在市场上靠 的是专业技能,以及与投资有关的技能和洞察力,与外科手术、打高尔夫 球和驾驶喷气式战斗机所需的技能和洞察力如出一辙。那些有先见之明预 测到软件会在现代社会扮演举足轻重角色的人,在1985年创立微软,结果 迅速积累到巨额财富。那些掌握了投资泡沫心理学的人,在1999年末抛售 了自己手中持有的科技股票,结果逃过了纳斯达克崩盘。沃伦·巴菲特之 所以以“奥马哈智者”为世人所知,原因在于如果你起于贫困,而终于坐 拥数以十亿计的财富,那么你当然要比别人聪明机智,这是毋庸置疑的: 巴菲特的成功和为人熟知就在于此。令塔勒布感到纳闷的是,你怎么知道 这是某人成功的关键,抑或只是在事后推断得出的结论?乔治·索罗斯似 乎也由于过人的聪明机智而登上成功的殿堂。他过去说他遵循的是所谓的 反身性理论(the theory of reflexivity)。可是后来,索罗斯将他的理 论形象地描绘为“如此无足轻重,以至于完全可以忽略”。塔勒布以前的 一位生意伙伴,一位名叫琼-曼纽尔·罗赞(Jean-Manuel Rozan)的人, 曾用整整一个下午的时间与索罗斯讨论股票市场。索罗斯十分看跌股市, 为此他有一个详尽透彻的理论解释个中原因,最终证明他完全错了。股市 一派兴旺景象。两年后,罗赞在一次网球巡回赛上与索罗斯不期而遇。“ 您还记得我们的谈话吗?”罗赞问道。“我当然记得,”索罗斯回答道, “我改主意了,结果大发特发。”他改主意了!最真实的索罗斯就像他儿 子所描绘的那样: 我父亲坐在那儿,对你滔滔不绝讲一通理论来解释他为什么这么做或 者那么做。但是,我就把这看做是孩子的玩笑话,上帝啊,他的话至少有 一半是胡说八道。我的意思是,你知道他改变对股市所持立场的原因,不 论出于何种动机都是因为他的畏缩逡巡害了他。这与理性无关。其实,这 是他的一种阵发行为,也是一种预警信号。P003-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