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国学经典精粹丛书

道德经/国学经典精粹丛书
作者: (春秋)老子|译者:焦亮
出版社: 华龄
原售价: 28.00
折扣价: 17.40
折扣购买: 道德经/国学经典精粹丛书
ISBN: 9787516909256

作者简介

。。。

内容简介

八十章 【原文】 小国寡民。使①民有什佰②之器而不用,使民重 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 陈③之。使民复结绳④而用之。 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 *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注释】 ①使:即使。 ②什佰:特别多,多种多样。 ③陈:通“阵”,列阵。 ④结绳:古代结绳记事,这里引申为返璞归真。 【译文】 使**小一点,使百姓的数量少一点。即使拥有 种类繁多的器具也不愿使用,同时让百姓爱惜生命而 不会往远处迁徙。虽然有船只、车辆,却没有必要乘 坐;虽然有兵甲**,却没有机会使用,使百姓恢复 到结绳记事的境况。 百姓都认为自己的食物丰盛、甜美,衣服华丽, 居所安全舒适,就连风俗习惯也是一种享*。毗邻的 **互相可以看到对方,*鸣狗叫互相都可以听见, 而百姓直到衰老乃至死亡,互相都不会随意往来。 【解析】 这一章,讲述的是老子的社会理想:在一个领土 狭小的**里,人口稀少,人们在这里过着简朴的生 活。 老子崇尚的是一个“小国寡民”的古朴社会,这 个“**”很小,邻国相望、*犬之声相闻,大约相 当于现在的一个村庄。这里没有压迫,没有对立,人 人自由、丰足;没有怨恨、没有约束,人人快乐、充 盈;没有剥削、没有*队,人人祥和、安宁。 许多人认为老子的这种推崇“小国寡民”的社会 理想是违背人类社会的发展的,其实老子所倡导的“ 小国寡民”的实质不是让人们回到远古社会氏族部落 生存的时代,而是在推崇一种“无为而治”的政治管 理方式。 老子的这种“无为而治”的政治管理方式有四个 特点: **,人们勤于劳作,把劳作当作是自然而然的 事情,他们按“*出而作,*落而息”的自然节律去 生存、生活,从不考虑这是谁的意志。 第二,人们没有私有**,*没有个人占有的财 产,他们之间没有生而有之的距离和差别,也没有后 天形成的主人和仆从的对立,也就削除了人与人之间 的利害冲突。 第三,人人都纯朴自然,率性而为,没有种种礼 仪道德的束缚,他们的一切都按照自然天性去做,从 不考虑遵从了什么、违背了什么,他们的行为**是 自由的。 第四,人与人之间**相处,没有纷争,*没有 战争的灾难威胁。这的确是一个各尽其力、各得其所 、各行其乐的美好社会, 可见,老子推崇“小国寡民”的本意,就是无论 统治者还是百姓,都应清心寡欲,不需要为自己聚积 财物,而应该尽力帮助他人,以此来获得自我满足, 就如同“道”能够“利而不害”一样,人也应当“为 而不争”。 【名家注解】 河上公: 圣人虽治大国,犹以为小,俭约不奢泰。民虽众 ,犹若寡少,不敢劳之也。使民各有部曲什伯,贵贱 不相犯也。器,谓农人之器。而不用者,不征召夺民 良时也。君能为民兴利除害,各得其所,则民重死而 贪生也。政令不烦则民安其业,故不远迁徙离其常处 也。清静无为,不作烦华,不好出入游娱也。无怨恶 于天下。去文反质,信无欺也。 甘其蔬食,不渔食百姓也。美其恶衣,不贵五色 。安其茅茨,不好文饰之屋。乐其质朴之俗,不转移 也。相去近也,其无情欲。 P208-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