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岁前好妈妈一定要懂的育儿心理(全新修订)

3岁前好妈妈一定要懂的育儿心理(全新修订)
作者: 编者:木紫
出版社: 中国妇女
原售价: 29.80
折扣价: 17.00
折扣购买: 3岁前好妈妈一定要懂的育儿心理(全新修订)
ISBN: 9787512712249

作者简介

木紫,致力于家庭教育研究,以教育学、心理学理论作为依据,寻找家庭教育的共同规律。尊重孩子的个性化差异,让科学、实用的家庭教育方法惠及每个家庭,真正做到“个性化培训”“让每个孩子都成才”。 已出版图书:《13岁前,好妈妈一定要培养孩子的诺贝尔精神》《6~12岁,捕捉孩子学习习惯养成的关键期》《6-12岁,抓住孩子学习能力培养的黄金期》《3岁前,好妈妈一定要懂的育儿心理》《父母教孩子学习最管用的120个好方法》《好父母一定要说的100句话》《家长也要听孩子的话》《内向孩子也优秀》《三字经里的家教智慧》《弟子规里的家教智慧》。

内容简介

你和宝宝建立了哪种依恋关系 果果快3岁了,家人准备送他去幼儿园,但是, 又犹豫不决。果果什么都不会做,吃饭要靠妈妈喂; 刷牙、洗脸、穿鞋,妈妈不伸手,他就一直等着。果 果还有个习惯,只要妈妈在家,绝对不让别人管他。 如果去上幼儿园,可怎么办呢? 豆豆是一个2岁半的女孩,特别依恋妈妈。妈妈 经常说:“我女儿在别人面前是豆豆,在我面前是公 主,得伺候着。”在奶奶家,到点豆豆就睡觉,出门 跟着奶奶走,还能自己坐在餐桌前吃饭:回到了家, 妈妈不抱着转1个小时,绝对不睡觉! 壮壮2岁,随时随地都要妈妈陪。玩得好好的, 只要妈妈一转身想去做点儿别的事情,壮壮就大声哭 喊。在家里要妈妈陪,到了外边,也时时刻刻不离妈 妈身边,有点什么需求也必须妈妈出手才行。 妈妈和宝宝本是两个独立的个体,宝宝如此黏着 妈妈,也难怪妈妈着急啊!那么,宝宝这种依恋行为 能够改变吗? ■常见的3种依恋关系 法国心理学家瓦隆指出:“儿童对人们的依恋心 是发展儿童个性极端必需的。如果儿童没有这种依恋 心,就可能成为恐惧和惊慌体验的牺牲品,或者将产 生精神萎缩现象,这种现象的痕迹可以保留一生,并 影响到儿童的爱好和意志。”儿童依赖妈妈或者他的 抚养人,是一种正常的心理需要。如果妈妈(或者其 他养育人)和宝宝建立了安全依恋,宝宝就会自然地 走向独立。 心理学家做了一个研究,两个在两三个月大时哭 闹程度相当的婴儿A和B,A的父母对他的哭闹不烦不 乱,仍然跟他说话,逗他玩;B的父亲则极少花时间 陪他,母亲又是只要他一哭就把他抱在怀里走来走去 ,很少跟他说话或是陪着他玩。等到1岁左右,A只要 在父母身边不远,大部分时间都能快快乐乐地自己玩 :B却仍然时常哭闹,要求大人抱。 由此可以说明,依恋能减少婴幼儿的不安与恐惧 。获得安全依恋的宝宝深知有人关心他,有需要时成 人一定会出现。这样,当他独自活动时,也有一种安 全感,能容忍与成人的分离而不焦虑,不会产生遇到 困难无人帮助的恐惧感,独立性就这样伴随着依恋性 慢慢发展起来了。 心理学家埃里克森认为,1岁以前是对信任怀疑 的阶段,这个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充分满足孩子生理上 和心理上的需要,以此发展孩子的信任感,克服不信 任感。这样,才能奠定孩子一生身心健康的基础。如 果这一阶段的危机得到积极解决,就会形成“希望” 的品质,成年后倾向于乐观、信任、活跃、慈祥等积 极的人格特征;如果这一阶段的危机是消极解决的, 就会形成惧怕感,成年后倾向于悲观、多疑、抑郁、 烦躁等消极的人格特征。 依恋关系主要分为3种:安全依恋型、逃避型、 矛盾型。安全依恋型关系体现了孩子对父母以及这个 世界的信任。我们可以通过母亲离开时孩子的表现来 判断孩子是否和母亲建立了安全依恋型关系。 安全依恋型的孩子在母亲离开时会哭闹、焦虑、 缠住妈妈,甚至追着妈妈跑,但是当妈妈离开后,他 的情绪容易被抚平。当母亲回来时他很高兴,会让妈 妈抱着,要和妈妈亲热。妈妈带他出去玩,妈妈在场 时他玩得很欢,但是不会远离妈妈的视线,通常以妈 妈作为自己活动的基点,玩耍时常常回到母亲身边寻 求安慰,或者确信自己的妈妈还在。这样的孩子,通 常比较合作,很少生气,对陌生人也友善。 逃避型孩子在母亲离开时很少哭泣,母亲回来时 也不太高兴并设法逃避母亲。这些孩子在需要时不会 寻求帮助,常有愤怒情绪,对陌生人不在意。这样的 孩子几乎没有和人建立交往关系,因为缺乏与人交往 的经验,长大后不懂得怎么跟人相处。 P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