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乡贤/乡村振兴系列丛书

新时代乡贤/乡村振兴系列丛书
作者: 编者:何慧丽
出版社: 中国农业
原售价: 38.00
折扣价: 24.40
折扣购买: 新时代乡贤/乡村振兴系列丛书
ISBN: 9787109242616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重识乡土,文化自觉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 ——《道德经》第三十三章 当今时代是一个全球多元文化快速交流、冲撞 、更新的时代,全球一体化进程迅速发展,很多地 区的传统本土文化都面临被边缘化的问题。早在20 世纪90年代,费孝通先生就指出,这是一个面临一 体化与多元化矛盾的“文化转型”时代,而加强在 文化转型中的自主能力需要有充分的“文化自觉” ,即“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 明’,明白它的来历、形成过程、所具的特色和它 发展的趋向”。传统中国以农立国,先民们以农耕 生产方式为主,在这个基础上组建家庭、家族,形 成互帮互助的村落社区,演化出错落有致的城镇市 井,进而构成井然有序的国家。这种以农耕文明为 基础的乡土文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基础与源泉。 因此,对乡土中国的“文化自觉”,就建立在对乡 土文化的记录、保留、品读与重新认识的基础上。 一、“乡土文化”辨析 “乡土”包含有地方性、民间性、人文性在内 的意涵:一方面,代表一个人生长于斯的家乡、故 土;另一方面,指某一个特定地方的区域概念,有 强调其地方特色的意涵。“文化”是“人文化成” 一语的缩写,出于《易经·贲卦》彖辞日:“刚柔 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 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在现代语义中 ,文化(culture)是指人类在社会实践过程中所获 得的物质、精神的生产能力和创造的物质、精神财 富的总和。可见,“文化”不是某种静态的呈现, 而是动态变化的、人文的,它通过多元的形式表现 出来,又潜移默化地对人文社会产生影响。本质上 来说,“人生活在一个客观的世界里,为了适应这 个客观世界,人们找出了一套办法,这个办法就是 人所创造的文化”。 “乡土文化”一词具有丰富且独特的内涵。《 辞海》对它的界定是“特定地域内发端流行并长期 积淀发酵,带有浓厚地方色彩的物质文明、精神文 明及生态文明的总和”。它具有民间性、地域性、 人文性、多元性、动态传承性的特征。从外延上来 说,“乡土文化”可以表现为物质与非物质文化形 态,包括民俗民风、地方史志、传说故事、民歌民 谣、建筑古物、名人事迹、村规民约、家风家训、 家族祖谱、传统技艺(吃、穿、手工艺)、古树名 木、传统仪式、方言等,其在一种和谐共生的状态 下相互交融、共同发展。 中国“乡土文化”重要的根基和组成部分是“ 传统文化”与“农耕文化”,但是,三者并不完全 等同。“乡土文化”包含范围要更广一些,它从“ 乡土”出发,更强调人文内涵,将乡村与城市的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