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词话(评注版)

人间词话(评注版)
作者: 张煜评注
出版社: 上海教育
原售价: 48.00
折扣价: 31.70
折扣购买: 人间词话(评注版)
ISBN: 9787572023514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王国维(1877-1927),清末民国间学者、词人。字静安,号观堂。浙江海宁人。在哲学、美学、文学、史学、文字学等方面均有极高造诣,对后世的中国学术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代表作品有《人间词话》《宋元戏曲考》《<红楼梦>评论》《观堂集林》等。 评注者简介 张煜,江苏无锡人。南京大学中文系中国古代文学专业硕士,复旦大学中文系中国古代文学方向博士,哈佛大学东亚系访问学者。现为上海外国语大学文学研究院中国文学研究员,“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化”方向博士生导师。出版有《心性与诗禅:北宋文人与佛教论稿》、《同光体诗人研究》,发表学术论文五十余篇。

内容简介

第一则(24) 《诗·蒹葭》[1]一篇,最得风人深致[2]。晏同叔[3]之“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4],意[5]颇近之。但一洒落[6],一悲壮耳。 [1]《诗经·秦风·蒹葭》篇:“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程俊英、蒋见元著《诗经注析》)蒹葭:细长的水草。 [2]风人:在这里是诗人的意思。深致:深远的意趣。 [3]晏殊(991—1055),字同叔,抚州临川(今江西抚州)人,北宋著名词人。长于小令,风格清丽婉艳,有《珠玉词》。与其幼子晏几道合称“大晏”“小晏”,又与欧阳修并称“晏欧”。 [4]出自晏殊词作《鹊踏枝》:“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 月不谙别离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唐圭璋编《全宋词》) [5]意:意境或境界。 [6]洒落:洒脱。 《人间词话》手稿第一条,从《诗经》的《秦风·蒹葭》入手,探讨什么是“风人深致”。秦国地处西北,民风刚健剽悍,王国维偏偏选取了这一篇有点缥缈朦胧的为代表,应该主要是觉得此诗意境与词有相通之处。在一个秋天的早晨,诗歌的主人公,穿过细长的水草,冒着严霜,在流水潆洄的洲岛间寻找自己心中的爱人。道路弯曲,时光流逝,太阳升起,连叶面的露水都已经快要晒干了,但那一位“伊人”,却仍是“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可望而不可即。难得的是主人公既没有放弃之意,也没有戴望舒式的《雨巷》的惆怅。希望就在眼前,就算不能得到,这种探寻的过程,本身已经构成了一种诗意。道路还是那么迂回,而那位远方的“伊人”,就这样在这种不懈的追寻中若隐若现地定格。这里使用了《诗经》当中的特有的“兴”的手法,因为很难说蒹葭和白露与作品的主题有什么直接的关联,关键是起到了一种烘托气氛的作用。作品反复强调道路的阻远,正是为了衬托主人公对于自己理想的执着追求。整个作品有一点淡淡的哀怨,但是绝没有剑拔弩张的感觉,整个风格是一种蕴藉的抒情,主人公那种锲而不舍的精神带给读者很大的感动。 晏殊是北宋婉约词的代表人物,王国维却偏偏从里面读出了悲壮。整个词作是写一位女主人公对于自己远方爱人的思念。请注意:这里是一名男性作家在用女性的口吻书写内心的思念,我们把这叫作“代言体”。男性为什么不直接书写自己的内心感受,而要把自己的情感隐藏在女性的外壳下来表达呢?这一方面是因为“词为艳科”(《花间集序》),它的产生与娱乐的功能密不可分;另一方面,男性在现实生活中,也有种种的不得意,尤其是在功名仕途方面,有时这种期待与失落,与恋爱中的女性有某种相似性,而用词可以更加曲折委婉地表达。这首《鹊踏枝》上阕主要通过景物的烘染来描写别离之苦,下阕风格突变,境界一下子变得悲壮起来。在一个秋天的晚上,凛冽的西风突然吹尽了那些盛夏长成的碧绿而又浓密的树叶,女主人公登高远眺,顿感视觉开阔,似乎可以一直看到天的尽头。但是即便如此,她仍然不知道自己所爱之人身在何处,想要鱼雁传书,也是绝无可能。这种悲痛与绝望,当然要比《蒹葭》中的“宛在水中央”更加尖锐与强烈。因为《蒹葭》的作者,对于自己的理想,尚抱有一丝温情与幻想;而《鹊踏枝》中的女主人公,却有着十二分的清醒。明知无望,只能用淡淡的“知何处”三字作结。所以王国维认为,两首作品意境有相通之处,而词作更加悲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