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庆龄全传

宋庆龄全传
作者: 刘素平
出版社: 团结
原售价: 46.00
折扣价: 28.60
折扣购买: 宋庆龄全传
ISBN: 9787512641822

作者简介

刘素平,毕业于辽宁大学历史系,系中国散文家协会会员,辽宁省作家协会会员,辽宁省葫芦岛市作家协会会员,辽宁省葫芦岛市连山区作家协会常务副主席。发表小说、故事、散文、传记等各类文字近一百万字。已出版散文集《陪你一起看草原》。

内容简介

01.兴奋,宋家的双喜临门 1893年,上海浦东川沙。 黄浦江,一条镌满着经典的历史之河,承载着上 海深厚的底蕴,静静地流淌着。1893年1月末的一天 ,天已过午,平静的黄浦江面上,一叶乌篷船顺流而 下,向人海口驶去。 船头上,站着一位很特别的中年男人。说他特别 ,因为他不像别的中国人那样穿着黑布长衫,头上梳 着辫子,而是穿着洋人的西服,梳着西式的背头。 这个男人不是别人,正是后来对中国的政治影响 巨大的宋氏家族的奠基人,他的名字叫宋嘉树,字耀 如。 此时的宋嘉树非常兴奋,因为,今天他创建的华 美印书馆,与美国《圣经》协会正式订立合同,《圣 经》中文版正式出版。这标志着,他已经成为了在中 国印刷宗教书籍的第一人,这也说明,他成为有影响 的出版商指日可待了。 在此之前,宋嘉树本来是一位毕业于美国万德比 尔特大学神学院的学生。那时的宋嘉树本想遵母命学 医,用医术治病救人、普度众生。可是,改行学医, 无疑违背了神学院培养他的初衷。恰逢此时,美国各 地的基督教会派出大批传教士,前往中国各地传教。 于是,1885年10月,被派遣到美国监理会中国布道区 做见习牧师。 1886年1月,在海外漂泊了十余年的宋嘉树回到 了他朝思暮想的祖国,来到了上海。然而在上海,他 耳闻目睹了清廷的专制、洋人的跋扈,到处都弥漫着 不平等、不民主、不自由的腐朽气息。 1887年仲夏,在宋嘉树正处于苦闷、孤独、彷徨 之时,与他有共同宗教信仰和西方教育背景的大家闺 秀倪桂贞走入了他的生活,两个年轻人一见钟情,并 迅速走人婚姻殿堂。 婚后的1890年,宋家夫妇居住在倪桂贞的娘家祖 传老宅附近——上海浦东川沙古城内史第西南角沿街 的两层石库门房里。作为牧师,宋嘉树开办了福音堂 ,在上海及近郊地区传经布道。 此时的中国,动乱频频,狼烟四起,在美国就受 到了林肯思想影响的宋嘉树,义无反顾地投身到反清 事业中。反清事业,迫使他为钱而奔波。 宋嘉树是一个执着而睿智的人。1892年,他辞去 神职,专心经营工商业。经商伊始,在美国经商的实 践,更重要的是多年资本主义社会的耳濡目染,让他 很快看出了经商的门路,并且走上了正轨。他敏锐地 将目光投向了宗教书刊。他抓住大部分人看不懂英文 版的《圣经》这一契机,大胆地开办了一个印刷厂。 这是一个大胆的尝试,也是一次成功的尝试。 宋嘉树又向成功迈出了一大步,因此,从十里洋 场回来,他的心情十分激动。他得赶紧回家,把事业 成功的这一喜讯与夫人分享。 日已西斜,乌篷船离开江面,拐入了川沙的河道 。在一个河边码头,宋嘉树弃舟登岸。再穿过明代抗 倭英雄乔镗为抗击倭寇所建的川沙城墙,来到了川沙 城池的中心地带——牌楼桥。 牌楼桥始建于明代,原本就是一座石桥。不知何 年,人民为了纪念他们心中的英雄,在桥北侧建起一 座石牌楼,并将石桥也称为“牌楼桥”。后来,乔木 、乔拱璧父子两人先后考中进士,在此又建造了“父 子进士坊”,更使牌楼桥一带成了川沙城的经济文化 中心。 宋嘉树作为牧师,曾经无数次在牌楼桥布道演说 。可是今天,他站在桥上,看着川沙一景的美丽夕阳 ,却无暇欣赏,他得快些到家。 让宋嘉树今天步履匆匆的除了生意的成功,其实 还有一件重要的事,那就是夫人又身怀六甲,预产期 就是这两天了。 已经看到内史第宅院的飞檐翘角了,宋嘉树的脚 步更快了。在砖雕装饰、别具一格、气派非凡的门亭 处,宋嘉树与一位十五六岁的翩翩少年相遇。这少年 不是别人,就是日后大名鼎鼎的教育家黄炎培。 少年黄炎培此时是宋家的邻居,看到宋嘉树,他 主动打着招呼:“宋先生,您回来了,恭喜您,又当 父亲了!”黄炎培还是小孩子心态,他从草堂放学回 来,听到了第一进院落宋家居住的西厢房内,传来了 婴儿的啼哭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