酋长如何掌权(史前政治经济学)(精)
作者简介
蒂莫西·厄尔(Timothy Earle),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曾任美国人类学会考古分会会长,美国西北大学、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考古学教授,师从肯特·弗兰纳里(Kent Flannery)、埃里克·沃尔夫(Eric Wolf)和马歇尔·萨林斯(Marshall Sahlins)等多位著名人类学家、考古学家,是新进化论的继承者及国外考古学领域内酋邦研究的代表性人物。代表作有《酋长如何掌权》《青铜时代经济学》(Bronze Age Economics)等。
内容简介
权力策略的本质与结构 通过发展权力策略,个体或社会群体便能策略性地利用不同的权力来源以统治他人。建立一种权力策略最为重要的内容,便是发展出将这些权力来源联结到一起的有效手段(图5.1)。 造成不同权力来源主要问题的原因大致可被简化为权力的两个多变特征:持续存在的对于控制的逃脱,以及权力扩展方式的不确定性。 权力的第一个关键多变特征也可以理解为,权力如何可能被限制在(被控制于)少许人的手中。 ………… 权力的第二个关键多变特征则可被理解为,权力的某种媒介如何能够被用来整合并控制其他媒介。 每种权力来源的使用都有一定的极限,否则便会出现边际效用的飞速递减。对于经济系统的持续集约化会使开支急剧增加。军队不断扩张造成的后勤压力反而会使其力量减弱。对于意识形态的大量投资也会使其变得冗余且低效。然而,使用一种权力来源来获取其他的则是可能的,三种权力来源的相互依赖关系也是十分明显的。 政治经济体系中的剩余产品会被用来投资军事力量与意识形态力量的发展与控制。如夏威夷酋邦所示,基本财政系统可被用来支持专业人员,包括土地管理人、战士、祭司以及工匠。用剩余产品供养战士便能获得军事权力,他们的持续效忠最后也换来了相应的采邑与封地。为了准备对于考爱岛的入侵,卡米哈米哈便推动了在新近征服的瓦胡岛上修建灌溉设施,以作为对其战士的赏赐。在某种程度上来说,通过限制战争武器的获取也能控制战士。在夏威夷群岛,只有酋长能负担得起大型战争木舟的建造。在丹麦,冶金技术的复杂性也使通过附属专家控制战剑的制造成为可能。一旦这些对于军事权力的控制不再可行,那么这些社会便会高度分裂为本地的小型社群,各自为战。 经济剩余产品也能被用来支持意识形态权力,即创造一种相应的政治文化。在夏威夷群岛,农田中产生的剩余产品资助了庙宇纪念碑的修建、宗教仪式的开展以及等级化祭司体系的维持。仪式的重要装饰物,如体现神的权力的服饰,同样是由酋长旗下的工匠制造而成的,并由玛卡希基仪式中所收取的社群贡赋提供原料。在丹麦的案例中,工匠也依附于酋长,并可能制造了用于仪式展示的特殊物品。这些物品标志着一个掌握跨区域资源阶级的存在,他们自身的认同凌驾于本地的区域性认同。基本财政与出口商品的生产同时资助着军事与统治意识形态的发展。 反过来看,军事权力也会被用来夺取或保卫经济及意识形态权力。这种手段被公开用于扩展政治经济生产基础、操纵威望物品流动、攻占统治意识形态组织等方面。在夏威夷群岛,征服战争的主要目的是夺取生产力资源及人口。万卡酋长则会抵御攻击,以保卫社群所属的土地与资源,他的勇猛与价值则会以其夺取土地、动物及女人的能力所标识。涉及威望物品交换的酋邦的军事目标则是夺取财富和保卫贸易路线。曲半岛的战士大多数时候都在掠夺牲畜与财富,并为通过与外部群体贸易以获取高价值财富的机会而战。战争的另一目标是夺取意识形态的组织与设备。若能占领夏威夷的庙宇、曲半岛的墓葬土丘、万卡的围墙城镇,那么便直接获得了这些设施所支持的意识形态合法性。战争的目标因此便是通过夺取不同的权力基础来增强统治的有效性。 意识形态权力也能被用以结构化、合法化社会中的其他权力关系。意识形态会构造出权威的准则,以确立结构化经济与军事秩序中所给予的权利(与义务)。土地的拥有及使用权便最终要建立在某个意识形态的结构化准则之上,而并不是由农业技术本身便能说明的。夏威夷或曲半岛的文化景观便内化了社会的历史,并因此彰显出其人群所接受的等级化关系。社会群体及其在酋邦社会中的领地被融合为一体,又通过计量与分割使各个群体及其领地之间的界限被严格规定。某个社群对于资源的权利规则并不是截然分明、清晰可见的,而是在不同社会群体为其利益所展开的交互协商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是一种文化事实。 意识形态也常被用来强调领导者基于其军事力量与社群防卫所具有的合法性。万卡社会的纪念碑便不是庙宇,而是社群的防卫围墙,后者也是在酋长监管下建造完成的。社群正是通过其由辛切所领导的共同活动来定义自身的。在曲半岛的酋长之中,标识男性精英地位的威望物品正是用于战争的武器。尽管关于它们是否在冲突中能真正被有效使用仍存在许多争议,且其中装饰极为繁复的那些酋长佩剑也确实少有使用痕迹,但其所反映的地位毫无疑问是基于战士力量及勇武的。夏威夷的酋长羽毛斗篷和头盔会在战场上被穿戴,以作为战士状态与位置的象征。打败一个战士的标志之一便是剥夺他的斗篷,后者随即会被胜利的最高酋长重新分配,以奖赏他麾下的战士与酋长。 权力来源都是相互纠缠、相互依赖的。或许人类政治组织进化最为重要的影响因素便是酋长策略性地综合使用不同权力来源的方式。通过控制基本财政和威望物品的生产与分配,酋长能够将剩余产品投资到对军事力量与意识形态的控制上去。由于领导者控制了支持战士和祭司的基本财政生产,以及其所使用武器和象征物品的专业化制造,军事威胁的能力以及宗教的神圣性便也因此归为统治者所有。 政治经济的物质流动提供了将不同权力来源联结在一起的绳缆。军事是攻占与保卫经济生产力资源(农田与动物)和意识形态物质化象征资源的物理手段。意识形态则反过来制度化了所有权与社会、政治等级体系中的经济秩序。 你是否会好奇,最初的领导者如何获得权力,权力又是如何被制度化的? ★ 一本新颖有趣、简明易懂的人类学作品,带你了解史前社会领导者如何玩转“权力的游戏”。 ★ 基于丹麦、夏威夷、安第斯三个社会、千年尺度的考古材料,探究权力的形成与维持机制。 (1)探究权力起源的权威之作。领导者如何获得权力,以及权力是如何被制度化的?社会不平等、社会分层与中央权力是如何诞生的?本书是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美国人类学会考古分会会长蒂莫西·厄尔探讨权力来源的经典之作。通过这本书,读者可以了解早期社会权力的起源,洞悉权力的形成与维持机制,并进一步理解不同社会演化路径通往权力之路的差异。 (2)国家起源研究的有益参考。理解酋邦社会同时也是理解此后国家社会兴起时社会复杂性发展的关键。本书基于全球比较视野,对三个不同时空背景下社会史前考古的前沿研究,能为我国文明与国家探源的相关研究提供积极的借鉴作用。同时,本书对酋邦社会中既能促进中央集权、对外扩张,也可导致分裂的动态变化的理解,能为我们提供一个看待现代世界历史背景的视角。 (3)理论与案例结合经典范本。作者基于丹麦、夏威夷、安第斯三个社会、千年尺度的考古材料,融汇运用文化进化论、马克思主义、象征考古学、能动性理论等不同理论,用简明而又优雅的语言对酋长如何在前国家的复杂社会中发展和维持政治权力进行了生动阐述,是理论研究与个案分析相结合经典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