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功与笔工

启功与笔工
作者: 李兆志//李日强
出版社: 文物
原售价: 32.00
折扣价: 20.50
折扣购买: 启功与笔工
ISBN: 9787501027934

作者简介

李兆志,1946年生,山东省莱州市朱桥镇紫罗后李家村人。曾任掖县制笔厂厂长,掖县十届人大代表,莱州市九届、十届政协委员。1982年被聘为全国毛笔质量评比会评委。轻工业部SG374—84毛笔标准起草小组成员。1988年被选为中国文房四宝协会第一届理事会理事。出版专著《中国毛笔》。李日强:李兆志女儿。

内容简介

盲闯小乘巷 1980年8月,我向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求援黄鼠狼 尾来到北京。我们“掖县苗家公社毛笔刷子厂”是一 家社办企业,生产需要的原料没有纳入国家计划供应 ,我们只好背着花生米,提着芝麻油等土特产品,找 亲戚、求老乡,四处求援计划外指标。用当时流行的 话说:社办企业是属小鸡的,要自己刨食吃。 北京,我们伟大祖国的首都。雄伟庄严的天安门 ,宽敞整洁的天安门广场,迎风飘扬的五星红旗,这 一切,都令我是那么的向往。从我走进校门的第一天 起,就高举小拳头,用清脆的童声,千遍万遍地高呼 :“伟大的祖国,我们热爱您。” 那天,我终于来到了北京。但是,面对今天的北 京,我这个34岁的农民却是那样的无奈:住旅馆需要 县级以上单位的介绍信,我们社办企业的介绍信,不 论是旅馆还是招待所,一律不予接待。几经周折,在 亲戚的带领下,换乘了几次公共汽车,终于住进了一 个单位的“内部招待所”。所谓“招待所”,其实只 有四间低矮的西平房。每间屋里,有四张木板床,每 张床上配置一套被褥、一个枕头。靠近门口的墙角, 放了一张摇摇晃晃却仍然顽强站立的桌子,还有一个 坐在上面就会吱吱呀呀叫唤的小方凳。桌上搁着一只 铁皮网做外壳的简易热水瓶,桌下放着一个搪瓷洗脸 盆。这些用具,是四位求宿人的公共用品,房间倒收 拾得干干净净。当然,能住上这样的地方也是谢天谢 地了,总比蹲火车站候车室好得多。 屋漏偏逢连阴雨,我去求援原料的单位领导到外 地开会去了,我要在这里干等三天,这可真急人,这 三天干什么?游览名胜古迹,没钱。而招待所里,又 没有电视机。思来想去,我终于想出一个办法:我喜 欢写毛笔字,尽管写得不入体,怎么也能把墨汁抹在 纸上,用这个活打发时间,倒也不失为上策。说干就 干,我从旅行袋里取出一支毛笔,用洗脸盆打来自来 水代替墨汁,再到街上捡回几张破报纸,“文房三宝 ”俱全。不一会儿,报纸上跃起了水迹。报纸湿了, 晾干;再湿了,再晾干;昏头昏脑地不知道写了多少 遍,第一天总算熬过去了。 第二天早晨,我站在招待所的大门口,看着潮涌 般的自行车队,前轮咬后轮,后轮压前轮,追逐着自 己的目标,想今天再干什么?我突发奇想,北京是我 们伟大祖国的文化中心,会写毛笔字的人一定很多, 去找个老师教我写毛笔字,再打发一天。 我回到招待所值班室,冲着一位50岁左右的值班 员说:“同志,这附近有没有会写毛笔字的人?我今 天没什么事,想找位同志,跟他学写毛笔字。” 我话音刚落,值班员头也没抬,甩出了一句:“ 出大门向右拐,向前走大约五十米,在马路对面的胡 同里,有一位会写字的。” “他叫什么名字?” “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