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智慧101(春之卷)

孔子智慧101(春之卷)
作者: 韩胜男
出版社: 商务
原售价: 18.00
折扣价: 14.40
折扣购买: 孔子智慧101(春之卷)
ISBN: 9787100088602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第1篇 忠恕之道,一以贯之 罗素在《西洋哲学史》一书中,把“思想”看作 是一个文化的核心枢纽,他说:“思想并非遗世独立的 冥想,而是政治和生活的脉动,一面为其时代的产物, 一面又有助于新时代的创造。” 那什么又是“文化”呢?杜威博士说得好:“人类 日常生活上的联系和共同生活的条件,这种错综复杂 的关系,我们称它为文化。” 居里夫妇,志趣相投,专心致力于科学研究。他 们试图提供人类更好的生活方式,夙夜匪懈,发愤忘 食,经过不断的尝试,终于在1898年12月发现镭, 对后世科学发展贡献甚巨。 居里夫人后来感慨地回忆道:“世界上最快乐的 事,莫过于为理想奋斗。”而孔子毕生为了推展仁道, 奋斗不懈,他的思想正是中华文化的核心枢纽。 陈立夫在《四书道贯》序文中指出:昔人以“德 配天地,道古今”,誉颂孔子者,岂溢美之词哉。夫以 大道一贯,至显而明,凡四书之所重者,均为可大可 久之道…… 甚至在《四书道贯》总论中又说:“自汉代立学, 奉孔子为先圣先师,唐、宋以降,暨乎明清,先后有 大成至圣先师之尊称;其间盖二千五百余年矣……” 正如孟子所说:“有官位的君子,他那流风余韵, 最少可以传续五代以上;即便是没有官位的土人,他 的流风余韵,也可以超过五代。我虽不曾亲自做孔子 的弟子,然而孔子的流风余韵还没断绝,我还可以从 传授的人那里,间接得到他的道统……” 智慧如孟子(被后世尊称为亚圣)者,尚且如此 尊崇孔子,陋鄙无识的我们,还拒孔子的学说与思想 于千里之外,岂不是入宝山空手而回吗! 孔子说:“曾参啊!我的‘道’是浑然一体,可以 贯通万事万物的。”曾子连忙应道:“是的。”孔子离开 后,其他弟子问曾子说:“夫子方才说的一贯之道,究 竟是什么意思啊?”曾子回答道:“夫子之道,说穿 了,就是忠和恕两个字。” 孔子所说的“吾道一以贯之”,曾参用“忠恕”二 字来作说明,是正本清源的说法,其实孔子的中心思 想就是一个“仁”字,而“忠恕”则是“仁”字的着 手工夫。 换句话说,“仁”是孔子确立我们理想人格的道德 准则,而“忠恕之道”则是为仁的基本原则与方法。 它是孔子待人的基本原则,“忠恕”是一体两面,所 以,孔子才说“一”以贯之,而非“二”以贯之。 根据南宋大儒朱熹在《论语集注》中的说法,尽 己之谓“忠”;推己及人之谓“恕”,但孔子的孙子孔 伋(子思)在《中庸》中说:“能做到忠与恕,就离中 庸的大道不远了,不愿意别人施加在我身上的,就不 要去施加在别人身上。” 孔伋并进一步推演说:“‘君子之道’当要求为人 子女的,能尽全力来孝顺自己的父母;为人臣子的, 能尽全力事奉国君;为人弟幼的,能尽全力来恭敬兄 长;为人朋友的,能尽朋友之谊,去对待朋友。”这正 符合孔子所说,“仁者”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 达人”的原则。 清朝的刘宝楠更在《论语正义》一书中解释:“己 立己达,忠也;立人达人,恕也。二者相因,无偏用 之势。”也就是说,竭尽自己的心力便是“忠”;推己 之心,以及于仁(人)便是“恕”。所以,孔子所推广 的“道”,虽然感觉干端万绪,其实都是一贯的——不 过“忠恕”二字而已,再从“忠恕”向外推而广之, 推己及人,甚至仁民爱物。 但在功利主义、金钱挂帅的今天,人欲横流,道 德式微,不知仁义为何物。今天,人们不将自己的快 乐建筑在别人身上,已属万幸,还要奢谈忠恕之道, 简直就是缘木求鱼啊!P1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