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与历史:哈斯克尔的史学成就和西方艺术史的发展
作者简介
曹意强,1957年5月生于杭州,英国牛津大学博士、中国美术学院教授。主要从事艺术与艺术史研究,著有《艺术与历史》《时代的肖像》《艺术史的视野》《艺术与智性》等,主编《艺术管理概论》《美术鉴赏》《艺术学的理论视域》《艺术史二十讲》《如何看懂一幅画》《美术博物馆学导论》《艺术人文研究》等,发表中英文论文数十篇。
内容简介
长期以来,意大利巴洛克艺术一直受到轻视,其原因就在于人们相信一般性理论。由于它被说成是耶稣会借以笼络人心的工具,或用伊波利特·泰纳[Hippolyte Taine]的话来说,是“迷醉灵魂的甜蜜舞会”,所以,在人们眼里,巴洛克艺术是一种颓废的风格。虽然在20世纪初,一些艺术史家,如海因里希·沃尔夫林[Heinrich W?lfflin]等,曾竭力为其平反昭雪,但终因未能连根拔除那深入人心的“巴洛克艺术即耶稣会精神的表现”这个理论而失败。只有推翻这个概念,巴洛克艺术才能重放异彩。事实上,跟流行的看法相反,意大利巴洛克艺术家进一步完善了文艺复兴的成就,在透视、明暗和色彩技巧上精益求精,创造出了更为复杂、更为惊人的错觉效果。但是,在这个时期,的确没有出现其名声堪与委拉斯克斯[Velázquez]、伦勃朗[Rembrandt]、鲁本斯[Rubens]和普桑[Poussin]等相比的个体艺术家,这是什么原因呢?哈斯克尔的答案是:前所未闻的宗教和世俗的赞助热情抑制了艺术个性和独创性,迫使其就范于一种“公共风格”[public style]。像这样的风格,在19世纪以来日益强调自我或个性表现的时代里,遭受蔑视,是理所当然的了。顺便提一句,《赞助人与画家》的第一章,堪称是西方追溯“个性表现”观念的较早的精彩篇章之一。 一本书关于西方艺术史学史的经典。 本书旨在以哈斯克尔教授的史学成就为引线,展开对艺术史的特性、任务、目的和方法等问题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