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中信
原售价: 39.00
折扣价: 0.00
折扣购买: 生命的未来(精)
ISBN: 9787508655383
杨玉龄,**辅仁大学生物系毕业。目前为自由撰稿人,专事科学书籍翻译、写作。曾任《牛顿》杂志副总编辑、《天下》杂志**文稿编辑。有《肝炎圣战》(与罗时成合著,获第 一届吴大猷科普著作奖创作类金签奖)、《**蛇毒传奇》(与罗时成合著)、《一代医人杜聪明》等书。译有《大自然的猎人》(获第 一届吴大猷科普著作奖**奖)、《生命的未来》(获第二届吴大猷科普著作奖金签奖)等书。 爱德华·威尔逊(Edward O. Wilson),生于1929年,当今**生物学界翘楚,蚂蚁研究**,殿堂级科学**。《自然》杂志评价他为“既是***的科学家,也是伟大的写作者”。《时代》杂志评选他为“全美* 具影响力的25人之一”、“世纪人物”。目前任哈佛大学比较动物学博物馆昆虫馆的荣誉馆长。 他以杰出的科学成就,引发了20世纪生物学的数次革命:与麦克阿瑟共同提出岛屿生物地理学理论,奠定现代物种保护的理论基础;创建“社会生物学”这一全新学科,引发美国学界与民众的大讨论;倡导“生物多样性”概念,使其成为影响**的环保理念……获有100多项大奖,包括美国的**科学奖、瑞典皇家科学院颁发的克拉福德奖、泰勒环境成就奖、世界自然基金会颁发的金质奖章等。 他同时**擅长著述,可以说是* 具文采的科学家。先后以《论人性》和《蚂蚁》两度获得普利策奖。此外,代表作还有《社会生物学》《缤纷的生命》《生命的未来》《知识大融通:21世纪的科学与人文》等。
20世纪是科技飞速发展的年代,是艺术被生气勃 勃的现代主义所解放的年代,也是**和人权传播全 球的年代。但在同时,它也是黑暗而野蛮的世代,因 为其间出现了世界大战、种族屠杀以及差点儿主宰世 界的极权主义观念。就在专注于这类热闹活动之际, 人类也附带摧毁了大量的自然环境,而且还兴高采烈 地大肆耗尽这颗星球上无法再生的资源。于是,我们 一方面加速破坏整个生态系统,另一方面也让存在数 十亿年之久的物种加快灭*。如果说地球供养人类生 存的能力有限——事实的确如此——那么大部分人准 是忙得没有留意到。新世纪的问题 随着新世纪的到来,我们逐渐从这阵狂飙的气氛 中醒来。如今,后意识形态正加速成形,我们或许已 做好准备,要赶在地球毁灭前安顿下来。现在是整顿 地球的时候了,我们也该计算出地球需要提供多少资 源,才能让所有人在不确定的未来过着差强人意的生 活。21世纪的问题在于:为了我们自己以及供养我们 的生物圈,我们以怎样的一种*佳方式从挥霍破坏地 球资源转到可永续发展的文化上来?。 但是底线为何,***的经济学家以及公众哲学 家的看法,却大相径庭。他们总是忽略一些真正重要 的数据。想想看,地球人口数已超过60亿,而且到21 世纪中叶将突破80亿,每人所需的淡水和可耕地,已 经下降到令资源专家担忧的地步。生态足迹 (ecologicalfootprint)——人类为了维持饮食、居 住、能源、交通、商业及废弃物处理等需求,每个人 平均所消耗的生产地及浅海的面积。——在发展中国 家约为1公顷,在美国却高达9.6公顷。对全世界人 类来说,生态足迹数值平均为2.1公顷。在现阶段科 技条件下,如果地球上每个人都要达到美国人的生态 足迹水平,那么我们还需要4个以上的地球才够。全 球发展中**的50亿人口从来没有想过要达到这般***的水平。但是为了要达到起码的生活水平,他们也 加入工业**的阵营,一块儿破坏仅存的自然环境。 在这同时,人类这种动物已经变成一股地球物理作用 力,成为地球上有史以来**种具备这项不靠谱的特 性的生物。我们令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到起码 20万年来的*高值,扰乱了氮循环平衡,造成**暖 化,这对我们每一个人来说,都是个坏消息。 简单地说,我们已经踏入了环境世纪,在这儿, 人们将不久的未来视为一个瓶颈。科学与技术,加上 缺乏自知之明与旧石器时代留下的顽同,使我们陷入 **的境地。现在,靠着科学与技术,再加上远见与 道义勇气,我们一定得通过这个瓶颈。 “且慢!请等一下!” 这是持丰富论经济学家的呐喊。且让我们仔细听 听他要说什么。你可以在《经济学人》(The Economist)、《华尔街*报》(Thw wall Street Journal)以及为企业竞争力研究所或其他与政治有关 的智库所撰写的无数篇白皮书上,读到他的意见。我 将尽可能公允地利用这些数据来概括他的态度,并辨 识出隐含在这种老调里的危险。他将会碰到一位生态 学家,进行一场志趣相投的对话。为什么会志趣相投 呢?因为这个时机再来争斗或辩论,就太晚了。我们 还是先以君子之心假设,这位经济学家和生态学家都 具有一个共同目标,那就是保住这个美丽星球上的芸 芸众生。 这位经济学家注意的焦点在于生产和消费。他说 ,世界想要和需要的就是这个了。当然,他说得没错 。每种生物都得靠生产和消费来生存。树木寻觅并消 耗氮气和阳光,豹子寻找和捕食梅花鹿。农民则把动 植物都清除掉,以便腾出空间来种玉米——为的是消 费。这位经济学家的思维基础在于**的理性选择模 型,以及近乎水平的时间线。他的评估参数包括** 生产总值(GDP)、贸易差额和竞争力指数。他通常任 职于公司董事会,经常到华盛顿出差,有时上上电视 的谈话节目。他坚称,这个星球的资源永远不虞匮乏 ,我们还有得开发。 那位生态学家的世界观则不同。他注意的焦点是 作物生产供不应求、蓄水层枯竭以及备*威胁的生态 系统。他的声音也传到了高层**部门以及企业圈子 里,只是比较微弱。他常常担任非营利性基金会的理 事,帮《科学美国人》之类的刊物写写稿,偶尔也会 奉召到华盛顿去做报告。他坚称,这个星球已经耗损 殆尽,而且麻烦大了。P4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