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 上海译文
原售价: 78.00
折扣价: 56.46
折扣购买: 奥威尔日记(精)
ISBN: 9787532764365
乔治·奥威尔,英国著名作家。1903年出生于英属印度,1907年举家迁回英国,进入著名的伊顿公学学习。后因经济原因无力深造,被迫远走缅甸,参加帝国警察部队。终因厌倦殖民行径、痴迷写作而辞去公职,辗转回到欧洲,流亡伦敦、巴黎等地。一边深刻体验下层民众生活,一边从事文学创作,并有多部作品出版。1936年西班牙内战爆发,奥威尔为支持西班牙共和政府而参战,不幸负伤。1939年,二战爆发,他积极参加反纳粹的活动。西班牙内战与二战的苦痛经历,让他对战争与和平、极权与民主、社会关怀与人类理想进行了深刻的思考。 1945年,乔治·奥威尔出版了著名的小说《动物农场》。1949年,他的代表作《1984》问世,在全球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入选多国中学生必读书目,被翻译成62种文字,总销量超过5000万册。1950年,乔治·奥威尔因肺病去世,年仅47岁。
开始工作前,农场会给每人发一张印出来的工作 条款,其目的 就是把采摘工在某种程度上变成奴隶。根据条款,农 夫可以以任何 理由在没有预先通知的情况下解雇工人,并且只按8 蒲式耳l先令 而不是6蒲式耳1先令核算工钱,这样等于是抢走了他 四分之一的 收入。如果哪个工人在采摘季结束之前就辞职不干了 ,那他的工钱 同样按上面的标准核算,而且你没法拿上全额工钱跑 路,因为农场 最多只预付给你三分之二的钱,剩下的要欠到采摘季 的最后一天才 结算。管筐的(也就是工头)拿的是计日工资,不是计 件工资,但一 旦发生罢工他们的工资就要停发,因此他们自然要上 天入地地阻止 罢工。总的来说农夫把采摘工们玩弄于股掌之间;除 非后者组织起 自己的工会,不然这种情况就永远无法得到改变。不 过,试图在这 里组织工会是毫无用处的,因为半数的采摘工是女人 和吉卜赛人; 他们实在太笨,看不到工会的用处。 下面说说我们的居住条件。讽刺的是,农场里最 好的寄宿合居 然是废弃的马厩。我们大多数人睡在10英尺宽的锡棚 里,窗上没 有玻璃,四周到处是洞,风也进雨也进;里面唯一的 家具是一堆麦 秆和啤酒花藤,除此以外别无他物。我们的棚里住了 四个人,而有 的棚里居然挤了八个——这其实是好事,因为人多更 好保暖。睡在 麦秆里的感觉糟透了(它比干草要冷得多);金吉和我 每人只有一条 毯子,头一周里我们就害了冻疮;后来我们偷了许多 大口袋来保 暖。农场免费提供生火的木头,但数量不够。水龙头 在200码开 外,厕所也一样,但那实在是太脏了,我们宁可走上 一英里也不愿 去用它。附近有一条小溪,可以用来洗衣服,但想在 村里洗个澡就 像买条听话的鲸一样难。 ×采摘工似乎有三类人:东伦敦人——大多是街 头小贩、吉卜 赛人,还有流动农场工,当中掺杂着些流浪汉。金吉 和我就是流浪 汉,这让我们赢得了不少同情,尤其是从那些境遇相 对较好的人那 里。有一对小贩夫妇,对我们就像父母亲一样。他们 是那种每个周 六晚上都喝得七荤八素,每说一样东西都要加上“操 ”的人,但我 再没有见过有谁比他们更善良、更体贴了。他们一次 次地给我们送 吃的。一个孩子会拿着平底锅来到我们的窝棚里:“ 艾瑞克,妈妈 原本打算把这炖菜扔掉的,但她说那可就浪费了。你 们愿意吃 吗?”当然他们根本没打算把菜扔掉,但故意这样说 ,避免予人施 合的嫌疑。一天他们甚至送来了一整只烧好的大猪头 。他们自己也 曾流浪过好几年,因此对我们格外同情。“啊,我知 道那是什么感 觉。睡在他妈的湿草丛里,早上去问送奶人讨一杯茶 。我有两个儿 子就是在路上生下的……”另一个善待我们的男人是 个纸厂工人。 此前他曾在莱昂斯饭店做过捕鼠人。据他讲,莱昂斯 的厨房里灰尘 和老鼠多得令人难以置信,就连它们在卡德比的总部 也是这样。他 曾在托格莫顿街的莱昂斯分店工作,那里的老鼠多得 吓人,晚上赤 手空拳进厨房甚至都有危险,必须带上一把左轮枪。 ¨我和这些人 相处了几天后,实在是懒得再装伦敦土腔了,于是大 家注意到我说 话“不一样”。同往常一样,这让他们对我更加友善 了,因为这些 人似乎觉得“贵人落魄”是件格外痛苦的事。 布莱斯特农场的200号采摘工里,吉卜赛人占了 五六十个。他 们看上去格外像东方的老农——同样的宽脸盘,既麻 木又狡诈,同 样在自己的世界中精怪无比,出了这个圈子就无知得 令人发指。他 们大多目不识丁,孩子们也都似乎从未上过一天学。 一个40岁左 右的吉卜赛人问我:“巴黎离法国有多远?”“赶着 大篷车去巴黎 要几天?”诸如此类的问题。一个20岁的年轻人总喜 欢问我相同 的谜语,一天问上五六遍:“想知道什么事情你做不 了吗?”“什 么?”“用电线杆挠蚊子屁股。” P16-P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