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河尺素(一位古典知识分子的日常)

山河尺素(一位古典知识分子的日常)
作者: 朱幼棣//翟永存
出版社: 四川人民
原售价: 45.00
折扣价: 28.80
折扣购买: 山河尺素(一位古典知识分子的日常)
ISBN: 9787220101977

作者简介

朱幼棣(1950—2015),生于浙江黄岩,做过矿山技术员,毕业于山东大学中文系。曾历任新华社国内部副主编,工业采访室副主任,教科文、政治采访室主任,新华社新闻研究所副所长,中共山西省委办公厅副主任。1992年被评为新华社高级记者。享受国务院专家津贴。获首届《萌芽》创作荣誉奖、首届“地球奖”、中国新闻荣誉奖。在经济、地质、能源、医药、文学以及书法等诸多方面有深入研究,被财经作家吴晓波称为“百科全书式的人物”“中国最杰出的历史地理学者”。出版有《大国医改》《怅望山河》《无药》《书风法雨》《温州大爆发》(与陈坚发合著)《沉默的高原》等多部著作。

内容简介

朱先生: 您好。很高兴那天在广州的花园酒店认识您,只 是当时您忙着和银行的人聊天,而我忙着和久未见面 的您的姐姐晓华聊天,所以没有机会说话。不过,朱 大姐一直在和我聊您,看得出,她非常以你这个弟弟 为自豪。 在网上读了您的几篇文章后,说实在的,我非常 惊讶,甚至觉得有些不可思议。觉得您同时生活在几 个世界里似的,至少同时兼有几个身份:一个是怆然 怀古、遗世独立的诗人或说作家;一个是从容应对喧 哗纷杂世务的国务院司长;同时又是一个清醒纵论天 下、忧国忧民的学者。当作家或官或学者,一职足以 累身,何以您能身兼数职而游刃有余呢? 读了你的《后望书》的部分章节,读了你谈黄岩 方言的文章,还知道你的毛笔字写得非常好……我想 ,最真实的你,也许是一个传统文人,从容淡定,讷 于言敏于行。人则有治国宏略,济世奇才;出则修身 养性,棋琴书画,样样精通…… 今夜坐在电脑前,写这封信,感觉是很有诗意的 。这封信在我是觉得写给—个诗人;窗外风声阵阵, 夜色如此静谧。我住在25楼,又是江边,这个季节, 几乎夜夜有风声——那是非常繁复绝不单调的天籁之 音啊。常常读书累了,端一杯茶,站在窗前,听风声 ,看远处洛溪桥灯光繁密,心底是一片宁静的幸福… …幸福,我想就是心灵的宁静吧。 还是要自我介绍一下。翟永存,曾是河北大学讲 师,后来南下广州,先后在《希望》和《南方都市报 》做记者编辑。现在是《家庭》杂志的编辑记者。 就聊到这里吧。寄去我的一张照片,读其信,知 其人才好。 谨颂冬安。 翟永存敬呈 2006年12月20日 小翟: 你好! 回到北京后一直很忙,要起草总理的一个讲话提 纲。其实也只是几千字的东西,但要反复修改,心里 也安定不下来。刚刚交上去,又接到了一个活儿,也 是领导的一个讲话。有时人不太有兴趣的事情也必须 做,还得做好。我总想这就像农民种庄稼,这是解决 口粮的问题,饭碗的问题。 在这期间,我又把《后望书》的第八部分写完了 ,给蓝狮子发过去了。他们也催得急。这本书大约有 20万字,就余下最后一个单元了。人们常说“团结一 心向前看”,我还老想朝后瞧一瞧。方便时请你再看 一看,提些意见。此外,手头还写着几篇决策参考之 类的研究文章。有时也觉得很累。 自己写的东西要离工作远一些,因为工作太敏感 。我在新华社担任中央组组长时,就没有写过红墙内 外一个字,反写了一本关于珠宝的书。现在研究方言 也是,亦是为家乡做点事。家乡一个亭子叫我写碑记 ,我写了如下文字,附在信后。见笑。 常常在心沉意静的时候,想写一些自己愿意写的 文字,做一些自己愿意做的事情,看一点自己愿意看 的书,也找朋友喝茶和聊天。 姐姐的身体非常不好,我一直很担心。 即颂一切好! 朱幼棣 2006年12月21日 朱先生: 上午出去采访——广州市有一位小姑娘,读高一 ,雅思分数考了全国第一,去采访她的父母,想为本 刊写一篇家教故事。给《家庭》写了许多家教故事稿 ,结集出了一本书。一直在往家庭教育方向努力,采 访了许多教育专家的教子故事,希望明年能再出一本 书。虽是做纪实杂志的记者,有自己的专业方向,还 是好的。学者型的记者,这是我努力的目标。 下午回到办公室,看到你的来信,非常高兴。 原来是给总理写讲话稿的啊,令我大跌眼镜。红 墙里的生活是怎么样的呢?红墙内的人是显赫还是寂 寞?是烦恼的时候多还是快乐的时候多?我觉得当官 总不如平民更自由更快乐吧。 P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