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明与山水世界/山水

中国文明与山水世界/山水
作者: 编者:渠敬东//孙向晨|责编:杨乐
出版社: 三联书店
原售价: 88.00
折扣价: 59.00
折扣购买: 中国文明与山水世界/山水
ISBN: 9787108071903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今天的这个世界,只讲人的自然权利,却见不到超 越的存在,彻底失了精神上的向度。 “山水”,之所 以重现在我们的眼前,乃因其为中国文化精神的 栖居 之地。在常人看 ,“山水”只是一类题材、一门艺术 :山水画、山水诗、山水音乐、山水文学,甚至是小小 的山水盆景……“山水”作为 中国文化的独特因子, 起于六朝 。东晋南渡 ,士人们面对苦闷的现 实 ,发 现了江南山水的真谛 ,如孙绰所言:“振辔于朝市 , 则充屈之 心生 ;闲步于林野 ,则辽落之志兴 。…… 屡借山水,以化其郁结。” 当其时 ,寺院 、道观也 散布山林之中 ,所谓“别有洞天”,开始成为 一种新 的文化现象 ,传承千年 ,直到今天。 “圣人含道应 物 ,贤者澄怀味象。”(宗炳语)在中国的文化传统 中,“山水”不是一种对自然的摹仿,而要在心性与物 象之间构建一种相互契合的关系 ,寄托一种超越日常 世界的精神追求。“山水以形 媚道”,这是一种“畅 神”的境界,“神之所畅,孰有先焉?”学者常 将“ 山水”与庄学勾连 ,便是领会了此意。相对于庙堂, “山水”乃隐逸之地,以“天下为沉浊”,故寄情“山 水”,遗世而独立。“山水 画”造极于宋元时期 ,即 源自文人对于这一精神创造的高度自觉。世人所以贵画 山水 ,郭熙一语道破 :人在庙堂 ,“然而林泉之志 、烟霞之侣 ,梦寐在焉 ,耳目断绝”。 不过,以“隐逸”之于“山水”,终未道尽“山水 ”之真精神 。“隐逸”终究是一种精神意义的呈现方 式 ,并非与“精进”相对立 。“山水”不是一种逃避 ,不是进取与退舍之间 、凡尘与山林之间的选择。“ 山水”开展的是一片“澄明”的世界 ,是中国人进入 “天地之道”的通路。 《中庸》有云 :“天地之道,可一言而尽也:其 为物不贰 ,则其生物不测。天地之道:博也,厚也 , 高也 ,明也,悠也,久也。”其“至诚无息,不息则 久,久则征,征则悠远,悠远则博厚,博厚则高明。博 厚,所以载物也;高明,所以覆物也;悠远,所以成物 也。”由是观之,“山水”正是通达“天地世界”之道 途,是中国人精神世界的超越体现。中国文明的超越性 固然不在彼岸,却也绝不限于心性。山水之道即天地之 道,是物质精神之合体 ,“天人”关系之本然 。 现代社会物我两分,天人阻绝,“自然”转而为一 纯粹对象的世界。天地山水之精神已然远去,“博厚、 高明、悠远”的澄明之境亦已不再。今天重提“山水” ,乃为重建“天人”关系,重建中国人的精神家园。 “山水”是中国理解世界的维度,亦因历史演变而 转化:从先秦时期绝地天通的山川祭祀,到中古以降澄 怀修身的山水艺术,再到现代平等社会/民族国家背景 下的山河政治,皆为中国文化传统中整全性的精神概念 。遗憾的是,由于现代学科的分野,一直以来文学、艺 术、宗教、历史、政治、社会等领域的文人、学者、艺 术家很少就此开展视野宏阔的共同研究。有鉴于此,《 山水》集刊拟邀学术界和艺术界各方人士,就“山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