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好年代--写给艺术家的21封信
作者简介
罗婉仪,香港出生。在香港、意大利、英国修读设计及艺术,现从事艺术创作、写作及教学工作。艺术作品收录在《万里》、Responses:Intercultural Drawing Practice(2001)、Good Foundations:Trusts&Foundations and the Artsin the United Kingdom(2007)、《牛杂》、Islandis Land–Hong Kong Eye:Hong Kong Contemporary Art(2013)等。曾以笔名kts在香港《明报》发表有关艺术与生活的文章;其中76篇结集出版《文字·绘画》。其他书籍有:《穿越世纪的情书:写给巴黎艺术家的21封信》、《房间》、《一册女书笔记:探寻中国湖南省江永县上江墟乡女书》等。现任教于澳门大学教育学院。
内容简介
亲爱的亨利·马蒂斯先生: 你好。我想你是知道格特鲁德·斯泰因正在写我 的自传《爱丽丝·B.托克勒斯的自传》。我在帮忙整 理抄写文本。里头有好些关于你的资料,我得要向你 请教。 我想先向先生请教一个问题。有一位正在念教育 学的年轻人跟我说,她的兴趣是艺术,她希望念完教 育学后进修艺术,问我会不会太迟。我说不迟,当然 不会太迟。这些天,年轻人买来铅笔、颜色笔,积极 练习绘画,不无战战兢兢的。我忘记跟她说:法国画 家亨利·马蒂斯起初是学法律的;大概在二十一岁的 时候,即大概你这个年纪,因为一场病,马蒂斯待在 家中,百无聊赖,买来一些颜料临摹——他体验到一 个全新境界,他觉得自己像活在天堂。此后,他扔弃 法律书籍、文件打字机,一头栽进艺术世界里去。马 蒂斯先生,我说得对吗? 是的,在艺术的锻炼上,你起步稍迟。跟大部分 同代画家、艺术家一样,你经历了艺术学院的训练: 人像素描、静物风景、雕塑版画、解剖透视、大小比 例、颜色明暗等。学院的训练是厕家、艺术家的一个 重要入门。但学院派的学习也会框住了年轻人的灵魂 ,尤其是制度化了、僵化了的传统与标准。幸好你的 画家老师古斯塔夫·莫罗开明:他鼓励年轻人多到博 物馆观看前人作品,也建议年轻人走到街上观察描画 ,表现自己所见所感。你早期的作品有很高的水平, 但色彩较低沉晦暗。印象主义画家约翰·彼得·罗素 向你解释色彩的理论、指正你的色调。透过罗素先生 ,你知道了克劳德·莫奈、保罗·高更、文森特·凡 ·高,你认识了卡米耶·毕沙罗、保罗·塞尚。从这 些画家的作品中,你知道不同色彩的表达形式,你知 道色彩语言可以呈现的张力。你用色强烈大胆起来。 (是的,我要跟年轻人说要多到博物馆逛逛,多到街 上溜达,多看不同色彩技术的展示。) 20世纪初,你满30岁。相对同代其他画家,你不 算年轻。生活上,你不很充裕。创作路上,你不无波 折。我听说,一个冬天,你要画一幅一个女子和一桌 子水果的画。那时候在巴黎,水果是非常昂贵的食物 。你买来很多水果。为了不让水果轻易变坏,你把房 子的温度保持在很低的水平。房子冷,你绘画的时候 得要戴上手套和穿上厚外衣。整个冬天,你都在绘画 这幅画。可惜,最后,你画的女子和水果不被接受。 你每天都在工作每天都在工作。你努力地工作。你很 沮丧,也很积极。然后,巴黎的秋季沙龙来了。 1905年,秋季沙龙中,你跟其他几位画家展出的 作品叫人非常愤怒:在公众面前呈现的像是用一樽颜 料扔掷出来的东西——多么严厉的批评啊——你的作 品很不受欢迎。你很是懊恼。不过,斯泰因对你的画 却很感兴趣。她在我的自传中写道:这是巴黎的第一 个秋季沙龙,大家都那么热切和兴奋,大家都去参观 ——你知道,我错过了秋季沙龙,那个时候,我还在 美国,我是在1907年才到巴黎的——斯泰因接着写道 :“那里大家看到马蒂斯一幅后来名叫《戴帽子的女 人》的作品:一位拉长了脸孔的女子手执一把扇。” 按斯泰因的话说,《戴帽子的女人》的色彩和结构是 非常奇特的。斯泰因想买这画。 是的,斯泰因喜欢这奇特的画。《戴帽子的女人 》开价500法郎,沙龙负责人说应该可以减至4000第 二天,沙龙负责人对斯泰因说:画家不肯减价。斯泰 因望着《戴帽子的女人》,感到很费解。的确,大家 都在嘲笑这画。但对她来说,这是一幅再自然不过的 画。最后,斯泰因把《戴帽子的女人》带回了家。 斯泰因不明白为什么《戴帽子的女人》让人勃然 大怒。当时出席秋季沙龙的艺术评论家路易·沃克塞 尔先生大抵可以解释:多纳泰罗在一群野兽当中—— 多纳泰罗是意大利雕塑家,他的作品受人尊敬,写实 、平衡、匀称、细致、和谐;而你跟好些人的画—— 不对称的结构,杂乱无章的线条组合,不知所谓的颜 色搭配,吓人的视觉冲击,混乱、狂野、粗拙、非理 性——你们的所谓作品混在高雅的文艺复兴的作品如 多纳泰罗的雕塑当中,那简直像是野兽(Fauve)。 野兽派(Fauvism)由此得名。 是的,学院派在当时仍是主流。被形容为野兽的 画家们用了叫人难以理解的技法:不规矩的结构组织 ,扭曲变形的造型轮廓,强烈对比的颜色,平涂厚画 ,最后,画面看来毫无立体感。你们如此这般的创作 ,大抵因为在巴黎看了凡·高、高更、塞尚等前辈画 家的作品回顾展得到的启发而已。是的,19世纪末20 世纪初的现代艺术不再以宗教或神话故事为中心,后 印象主义画家追求光与色的同时,强调色彩赋予个人 的感受;你跟一些画家抓住这个脉络,尝试打破传统 学院绘画的框架,突显色彩的纯粹:色彩之间的关系 ,色彩的震撼力与张力,色彩的主观感情投射。或者 可以这样说,野兽般的非技术性,是画家对色彩自发 与随意的一个表现形式,对色彩解放的一个过渡。是 的,野兽性只是一个过渡;事实上,野兽派也很快结 束。 因着《戴帽子的女人》,你跟斯泰因认识了。这 之后,你有时候到她在花神街27号的住所,聊天、进 餐。我听说,《戴帽子的女人》还有一个小插曲。当 沙龙负责人把有人想购买《戴帽子的女人》的消息告 诉你的时候,马蒂斯太太反对减价出售:如果对方真 的有兴趣,是会有兴趣付所要求的价钱的。的确,斯 泰因对你的作品很感兴趣,一直都在购买。她在住所 的起居室的墙上挂满了画,你的、巴勃罗·毕加索的 ,还有许多其他人的。我知道,你跟毕加索先生一直 互相欣赏,虽然你们从不亲密;我听说,你把非洲雕 塑介绍给毕加索先生,启发他一幅重要作品的创作, 不过,这不是我想研究的事情,就不在这里冗赘了。 事实上,你的作品影响着很多年轻人。后来,断泰因 要跟兄长把购人的艺术作品分家的时候,她的兄长拥 有了全部你的画,但,《戴帽子的女人》仍然放在斯 泰因那里。 不久后,你画《生命的喜悦》(The Joy of Life)——斯泰因在我的自传中也提到了——粗枝大 叶的线条,黄色大地,男女拥抱,共舞,或站或卧, 松弛,一阕浪漫诗篇,生命快乐之源。你要把人的肢 体变形,让位于颜色的和谐与强烈的呈现。你曾指出 ,你要呈现很多颜色,你要把它们都放到一个平衡的 位置,一个稳定的状态,它们互相支援保卫,而不是 伤害或破坏对方。的确,《生命的喜悦》的颜色带来 喜悦,那是现代生活需要的颜色。《生命的喜悦》以 后,一切都不一样了。其后,你不再那么狂野混乱, 你已远离野兽派风格。 P26-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