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奶可乐经济学(4)

牛奶可乐经济学(4)
作者: (美)罗伯特·弗兰克|责编:傅越|译者:王堃//俸绪娴//康溪馨
出版社: 浙江人民
原售价: 69.90
折扣价: 45.50
折扣购买: 牛奶可乐经济学(4)
ISBN: 9787213094842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人们时常过分迷恋过往。然而有时候,从生 活中的一些重要方面来说,现状确实不胜往昔。 比方说,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30 年里, 美国人的收入都以每年近乎3% 的速率迅速增长 。那时,中产阶级充满经济活力,道路和桥梁都 维护良好,每年还会大肆兴建新的基础设施。约 翰?肯尼迪总统强烈号召:“不要问国家能为你 们做什么,要问你们能为国家做什么。”这令美 国人欢欣鼓舞。那时,人们坚信,美国能够在登 月竞赛中拔得头筹。那时的人们是乐观的。 然而好景不长。在政府干预的几十年里,美 国经济增速极其缓慢,只有那些收入处于顶端的 人才赚得盆钵满盈。美国大型公司高管的薪水在 此期间增长了10 倍,而剔除通货膨胀的影响后 ,员工工资实际上却下降了,中产阶级大多负债 累累。 在当时的美国,建设高速铁路系统、智能电 网等紧缺基础设施的提案被一再搁置,已有的基 础设施也因失修而日益破败。穷人和富人同样受 颠簸的公路和危险的桥梁的困扰。供水和排水系 统也频频出现故障。数不胜数的学校被废弃,许 多美国人生活在因缺少维护而随时可能倒塌的水 坝下。苏联削减了用于隔离未加妥善处理的核原 料的开支。 更令人不安的是,即便是在这些紧迫的问题 面前,美国政府似乎不能有所作为,几乎陷于彻 底瘫痪的境地。之所以会如此,通常是因为他们 刻意忽视了支配人类行为的基本事实和逻辑。 对此,一个有力的佐证便是美国没能解决由 2008 年的经济危机引发的失业“顽疾”。正如 约翰?梅纳德?凯恩斯(John Maynard Keynes) 在大萧条时期做出的解释:深陷泥潭的经济鲜能 自行恢复。他指出,消费者是不会带头刺激经济 的,因为他们自己都还承受着债务的压力和失业 的恐惧(如果还没失业的话)。投资者也不会带 头刺激经济,因为大多数企业的生产已经过剩。 最后,凯恩斯推断,政府才是唯一既有能力又有 动力刺激支出,从而提振就业的角色。人们普遍 失业的情形,就像飞机每天起飞时座位还都是空 的,没有任何价值。毫无疑问,必须采取一切办 法避免这种浪费。然而经济刺激计划的批评者立 即谴责政府支出本身就是一种浪费,他们无视了 那么多迫切需要关注的好项目。例如,根据内华 达州交通局的数据,如果立即修复80号州际公路 上一段16 公里的破损路面,将会花费600 万美 元;但如果推迟至两年以后才进行修复,那时气 候和交通使用会对路面造成更加严重的损害,进 行同样修复的花费将达到3 000 万美元。 在经济严重衰退的时期,人员和设备都被空 置。同时,伴随着全球市场的萧条,生产所需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