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舍忆旧(老树画画彩插精编)

雅舍忆旧(老树画画彩插精编)
作者: 梁实秋
出版社: 群言
原售价: 39.80
折扣价: 23.50
折扣购买: 雅舍忆旧(老树画画彩插精编)
ISBN: 9787519303426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故都乡情 北平城,历元、明、清以至民初,都是首都所在地。 辇下人文荟萃,其间风土人情可记之处自不在少。明刘侗 、于奕正合撰《帝京景物略》,清乾隆敕撰《*下旧闻考 》都是翔实的记载;晚清的《燕京岁时记》以及抗战前北 平研究院编《北平风俗类征》*是取材广博,巨细靡遗。 寓居**人士每多故乡之思,而怀念北平者尤多,实因北 平风物多彩多姿,令人低回留恋而不能自已。在这方面杰 出的著作,我有缘拜读过的有陈鸿年的《故都风物》,郭 立诚的《故都忆往》,唐鲁孙的《故园情》《中国吃》《 南北看》《天下味》,皆笔触细腻,亲切动人。而*新出 版的要数喜乐先生、小民女士贤伉俪所作之《故都乡情》 ,搜集北平的技艺、小贩、劳工、小吃,形形色色,一一 加以介绍。其中资料全是作者亲身经验,以清末民初的北 平社会实况为蓝本。尤其难能可贵的是喜乐、小民对北平 各阶层有深入的了解,有许多情形不是一般北平土著都能 洞晓的。而喜乐先生雅擅绘笔,力求传真不遗细节,小民 的文笔活泼文雅,图文并茂,相得益彰。 我有一点感想。大概人都爱他的故乡,离乡背井一向 被认为是一件苦事。英国浪漫诗人拜伦因为行为不检不容 于清议,愤而去国,客死海外。他临行时说:“不是我不 配居住在英国,便是英国不配让我来居住。”其言虽激, 其情可悯。其实一个人远离家乡,无论是由于任何缘故, *久必有一股乡愁。我是北平人,我生长在北平,祖宗坟 墓在北平,然而一去三十余年,“春秋迭年,必有去故之 悲”。如今读到这部大著,乃有重涉故园之感。 人于其家乡往往有所偏爱,觉得家乡一切都比外乡的 好。曾见有人怀念故乡之文,始终不说明其家乡之所在, 动辄*“我家乡的桃是如何肥美”或“我家乡的梨是如何 嫩甜”,一似他的家乡所产的水果可以独步天下。其实肥 城桃莱阳梨才是真正的美味,无与伦比,其他各地所产相 形之下直培娄耳。我们并不讥评他的见识不广,我们宁愿 欣赏他的爱乡之殷。我也曾见人为文,夸赏他的家乡的时 候,引用杜工部的诗句“月是故乡明”以表达他的情思。 “外国的月亮圆”,固然是语无伦次,若说故乡之月较他 处为明,岂不同样可嗤。(按:九家注杜诗,师民瞻注云 :“江淹《别赋》‘隔千里兮共明月’。子美工于用字, 析而倒言之,故其语势尤健。”)是工部乃在说故乡之月 此时亦正明也,何尝有比较之意?妄引杜诗,也是由于爱 乡情切,不无可原。喜乐、小民之书没有这种偏颇的毛病 ,北方风物之简陋处于有意无意之间毫无隐讳。 时代转移,北平也跟着变化。辛亥革命是一变,首都 南迁是一变,*寇入侵是一变,而*近三十余年又是** 翻腾的一大变。北平的社会面貌有了变化,北平的风土人 情也跟着有了变化。三十多年前,乃至五六十年前北平风 物的老样子,现在已经不可复睹了。喜乐、小民这部书是 当年北平风物的实录,令人读后无限神往。我相信,有不 少读者,会像我一样,觉得时光倒流,又复置身于那个既 古老,又有趣,“无风三尺土,有雨一街泥”,喝豆汁、 吃灌肠、放风筝、逛厂甸的北平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