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中信
原售价: 69.00
折扣价: 44.90
折扣购买: 5G+(5G如何改变社会)
ISBN: 9787521708165
李正茂 1962年生于四川省成都市,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组成员、副总经理,工学博士、教授,兼任中国通信学会副理事长、**移动通信协会(G**A)董事会成员、海峡**通信交流协会副理事长,担任TD-LTE**发展倡议组织(GTI)领导委员会成员。曾任电子科技大学重点实验室主任,**863计划通信技术主题专家组成员,中国联合通信有限公司*组成员、副总经理。获***学位委员会、原**教育委员会颁发的“做出突出贡献的中国博士”称号,并获中国科学技术协会颁发的中国青年科技奖、电气电子工程师学会(IEEE)授予的2017年度杰出行业**奖,享***特殊津贴。
“5G+”——未来已来 2019年6月6*本书成稿之际,***正式向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中国广电发放5G商用牌照,中国由此正式进入5G商用元年。值得一提的是,此次没有如往常一样发布临时牌照,而是跳过5G试商用阶段,直接进入5G正式商用,相较于原先的2020年5G商用计划,中国的5G商用时间整整提前了一年。在中国5G牌照发放之前,韩国、美国、瑞士、英国已经开通了5G服务,5G正在从一个概念变成我们身边真实发生的事情。 移动通信系统历经了4代,从20世纪80年代的1G开始,基本保持了10年一代的发展规律。1G使移动通话成为可能,2G大幅降低了通话成本并引入了短信和WAP(无线应用协议),3G开始有了视频和互联网业务,4G奠定了移动互联网的根基,我们可以从中看到移动通信系统的发展始终围绕着提升以带宽和速率为核心的连接能力这条主线。到了5G,这一情况发生了一些变化,5G不再一味追求人人通信的体验速率(达到4G的10~100倍),而是*强调满足物联网、边缘计算、行业应用等多种场景的需求,相比4G只有峰值速率和移动性两项指标,**电信联盟(ITU)定义了包括时延、连接数密度等在内的八大关键指标。同时,不同于之前4G软硬一体的网络设备形态,5G网络架构天然具备了软件化、云化、服务化等特性,这给5G 带来了比肩互联网的灵活性。正是这些新的变化,使5G 得以**连接,进一步与其他技术融合,实现对各行业的赋能,真正做到“5G 改变社会”。 中国移动在推动中国通信技术产业在“1G 空白、2G 跟随、3G 突破、4G 并跑、5G **”的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基于对5G 实质和核心价值的深刻理解,中国移动提出了“5G+”计划,我们希望通过本书向大家详细阐明中国移动在“5G+”计划方面的思考。“5G+”计划的内涵体现在4 个方面。**是“5G+4G”,5G 和4G 协同,二者共同构成的网络基础设施,为客户提供数据和话音业务,是解决当前网络经营和网络性能的关键一环。第二是“5G+AICDE”,这是“5G+”行动计划的核心。通过推动“5G+AICDE”,产业空间将会变得**巨大。第三是“5G+Ecology”,我们希望大家一起构建开放型的生态体系,充分发挥5G 带来的生态辐射力和影响力,促进5G 和各行各业的融通发展。第四就是通过前面三个方面,真正实现*广泛的“5G+X”,如“5G+ 智慧医疗”“5G+ 智慧校园”“5G+ 智慧交通”等,真正为经济、社会、民生带来丰富多彩的变化。 “5G+4G”:中国移动在4G 时代建设了***大、质量*佳的4G 网络,4G 基站数达到241 万1,4G 用户数超过7.23 亿、每用户月均流量约为5.7GBa2。5G 时代必须继续发挥4G 精品网络的价值,中国移动所得的2.6GHz 的5G 频段紧邻4G 频段,5G 和4G 长期并存,不仅要求两张网络未来在业务上进行有效协同,而且要求在5G 规模建网之初就考虑4G 和5G 的联合建网与高效协同,这使得在5G 网络建设初期,中国移动得以利用原来2.6GHz 频段的LTE(长期演进)网络优势,实现5G 网络的快速部署和连续部署。 “5G+AICDE”:迄今为止人类经历了机械化、电气化、信息化三次工业革命:蒸汽动力技术和铁路建设触发了**次工业革命(18世纪60年代至19世纪40年代),这一时期诞生的现代工厂、城市经济及世界新阵营,**人类进入机器生产时代;电力和内燃机的发明与应用触发了第二次工业革命(19年纪70年代至20世纪初),这一时期诞生的大规模工业生产、多样化产业结构新形态,推动人类社会迈入电气时代;电子计算机、互联网技术和空间通信技术共同触发了第三次工业革命(20世纪四五十年代至21世纪初),这一时期诞生的**发展的社会交流、新的商业模式及大幅跃升的全要素生产率,推动人类步入信息时代。纵观人类工业革命的历史,我们发现实现工业革命越来越依靠多项技术创新的叠加式**和浪潮式推进,越来越难以通过个别技术的突破或个别产业的增长实现,集群式技术的融合是工业革命发生的重要催化剂。**,第三次工业革命方兴未艾,随着移动互联、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物联网、边缘计算等新技术的集体涌现,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主要特征的第四次工业革命已加速向我们袭来。要促进这些技术形成“1+1>2”的化学反应,需要一个强大的技术基座,那就是通信系统,4G依靠其大带宽可以与移动互联、大数据等某些技术形成单一化学反应,而5G由于其多场景、多指标的设计理念,可以作为桥接AICDE的技术中枢,相比4G的单一化学反应,5G带来的是规模链式反应,有效催化创新技术的体系化,从而推动新一代工业革命的浪潮。 “5G+Ecology”:从1G开始,移动通信产业就形成了自成一体的生态系统,这个生态系统包含各种各样的“物种”,如用户、电信运营商、网络设备供应商、终端设备供应商、应用服务提供商、系统集成商、内容服务提供商等。每一代移动通信系统的升级换代都伴随着一次生态系统的变迁。从1G到2G再到3G,由于通信系统能力的限制,移动通信构成的生态系统几乎是封闭的,即便有移动梦网、互联网等内容和服务的存在,也远未构成一个围绕在移动通信生态核心之外新生态的存在,因此这几次生态系统的变化*多算是量变。4G的到来迎来了生态系统的**次质变,大幅提升的通信速率和带宽使得在移动通信生态之上得以构建出一个移动互联网新生态,各种视频、社交、生活服务的应用百花齐放。如果说4G 带来通信生态系统内部的一次质变,那么5G 带来的则是通信系统及社会多行业的一次质变。5G 不同于传统的几代移动通信技术,其不再由某项业务能力或者某个典型技术特征定义,它不仅是一项具有*高速率、*大带宽、*强能力的技术,而且是一个多业务、多技术融合的网络。通过全社会的参与,5G 将与无人机、机器人、VR/AR(虚拟现实/ 增强现实)、视频等丰富多彩的垂直行业应用结合,构建5G 生态系统。 “5G+X”:在前三个“+”的基础上,5G 具备了与社会各行各业融合协同发展的可能,5G 的赋能将深刻改变社会各行业的发展轨迹,催生智慧能源、智慧交通、视频娱乐、智慧城市、智慧工业、智慧医疗、智慧金融、智慧教育、智慧农业等。5G 与各行各业融合发展的全新模式, 将***、深层次地创新、变革、颠覆传统的社会生产、人民生活和社会治理模式,开启泛在智能的产业互联网新时代。 尽管5G 给了人们如此丰富的想象空间,也收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但5G 从技术到产业都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现阶段人们对5G 应该有比较理性的认识。首先,5G 是构筑**竞争优势和**安全的战略必争地,是经济转型、产业升级的新引擎,**各国都十分重视5G,甚至不惜代价抢跑,但我们需要看到,由于5G 普遍采用*高频段,这意味着5G 工程需要建设*多的基站、传输、局址,资本开销大,在社会责任和经济效益方面需要做好平衡。其次,5G 与行业结合的优势特性已经被广泛宣传,**、行业、产业都在塑造5G 赋能行业的美好场景,部分行业应用在边缘计算、低时延通信、安全隔离等方面的特殊需求也已逐渐显现,然而当前阶段5G 的NSA(非独立组网)路线相比SA 路线的成熟度高,5G 初期只能拿NSA 作为应对市场竞争压力的手段,但NSA 路线仅支持eMBB(增强移动宽带)场景,其无法从根本上满足5G 时代赋能行业的需求,我们要看到5G发展需要一个技术迭代的过程。*后,5G成为社会热门话题,5G炫酷的业务体验和场景已经激发了用户极大的兴趣,运营商与各行业不计成本的演示合作,让全国上下认为5G箭在弦上,万事俱备,在5G真正商用部署之后,现在演示的场景到了真实客户场景下是否还会存在都是未知数。5G是长跑,象征意义的先跑或者抢跑并不能决定未来能否继续**,打好基础才能行稳致远,我们也借此呼吁业界同人和社会各界一同推动5G的技术成熟、产业繁荣、行业协作,让“5G+”早*成为现实。 “5G+”——未来已来 2019年6月6*本书成稿之际,***正式向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中国广电发放5G商用牌照,中国由此正式进入5G商用元年。值得一提的是,此次没有如往常一样发布临时牌照,而是跳过5G试商用阶段,直接进入5G正式商用,相较于原先的2020年5G商用计划,中国的5G商用时间整整提前了一年。在中国5G牌照发放之前,韩国、美国、瑞士、英国已经开通了5G服务,5G正在从一个概念变成我们身边真实发生的事情。 移动通信系统历经了4代,从20世纪80年代的1G开始,基本保持了10年一代的发展规律。1G使移动通话成为可能,2G大幅降低了通话成本并引入了短信和WAP(无线应用协议),3G开始有了视频和互联网业务,4G奠定了移动互联网的根基,我们可以从中看到移动通信系统的发展始终围绕着提升以带宽和速率为核心的连接能力这条主线。到了5G,这一情况发生了一些变化,5G不再一味追求人人通信的体验速率(达到4G的10~100倍),而是*强调满足物联网、边缘计算、行业应用等多种场景的需求,相比4G只有峰值速率和移动性两项指标,**电信联盟(ITU)定义了包括时延、连接数密度等在内的八大关键指标。同时,不同于之前4G软硬一体的网络设备形态,5G网络架构天然具备了软件化、云化、服务化等特性,这给5G 带来了比肩互联网的灵活性。正是这些新的变化,使5G 得以**连接,进一步与其他技术融合,实现对各行业的赋能,真正做到“5G 改变社会”。 中国移动在推动中国通信技术产业在“1G 空白、2G 跟随、3G 突破、4G 并跑、5G **”的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基于对5G 实质和核心价值的深刻理解,中国移动提出了“5G+”计划,我们希望通过本书向大家详细阐明中国移动在“5G+”计划方面的思考。“5G+”计划的内涵体现在4 个方面。**是“5G+4G”,5G 和4G 协同,二者共同构成的网络基础设施,为客户提供数据和话音业务,是解决当前网络经营和网络性能的关键一环。第二是“5G+AICDE”,这是“5G+”行动计划的核心。通过推动“5G+AICDE”,产业空间将会变得**巨大。第三是“5G+Ecology”,我们希望大家一起构建开放型的生态体系,充分发挥5G 带来的生态辐射力和影响力,促进5G 和各行各业的融通发展。第四就是通过前面三个方面,真正实现*广泛的“5G+X”,如“5G+ 智慧医疗”“5G+ 智慧校园”“5G+ 智慧交通”等,真正为经济、社会、民生带来丰富多彩的变化。 “5G+4G”:中国移动在4G 时代建设了***大、质量*佳的4G 网络,4G 基站数达到241 万1,4G 用户数超过7.23 亿、每用户月均流量约为5.7GBa2。5G 时代必须继续发挥4G 精品网络的价值,中国移动所得的2.6GHz 的5G 频段紧邻4G 频段,5G 和4G 长期并存,不仅要求两张网络未来在业务上进行有效协同,而且要求在5G 规模建网之初就考虑4G 和5G 的联合建网与高效协同,这使得在5G 网络建设初期,中国移动得以利用原来2.6GHz 频段的LTE(长期演进)网络优势,实现5G 网络的快速部署和连续部署。 “5G+AICDE”:迄今为止人类经历了机械化、电气化、信息化三次工业革命:蒸汽动力技术和铁路建设触发了**次工业革命(18世纪60年代至19世纪40年代),这一时期诞生的现代工厂、城市经济及世界新阵营,**人类进入机器生产时代;电力和内燃机的发明与应用触发了第二次工业革命(19年纪70年代至20世纪初),这一时期诞生的大规模工业生产、多样化产业结构新形态,推动人类社会迈入电气时代;电子计算机、互联网技术和空间通信技术共同触发了第三次工业革命(20世纪四五十年代至21世纪初),这一时期诞生的**发展的社会交流、新的商业模式及大幅跃升的全要素生产率,推动人类步入信息时代。纵观人类工业革命的历史,我们发现实现工业革命越来越依靠多项技术创新的叠加式**和浪潮式推进,越来越难以通过个别技术的突破或个别产业的增长实现,集群式技术的融合是工业革命发生的重要催化剂。**,第三次工业革命方兴未艾,随着移动互联、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物联网、边缘计算等新技术的集体涌现,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主要特征的第四次工业革命已加速向我们袭来。要促进这些技术形成“1+1>2”的化学反应,需要一个强大的技术基座,那就是通信系统,4G依靠其大带宽可以与移动互联、大数据等某些技术形成单一化学反应,而5G由于其多场景、多指标的设计理念,可以作为桥接AICDE的技术中枢,相比4G的单一化学反应,5G带来的是规模链式反应,有效催化创新技术的体系化,从而推动新一代工业革命的浪潮。 “5G+Ecology”:从1G开始,移动通信产业就形成了自成一体的生态系统,这个生态系统包含各种各样的“物种”,如用户、电信运营商、网络设备供应商、终端设备供应商、应用服务提供商、系统集成商、内容服务提供商等。每一代移动通信系统的升级换代都伴随着一次生态系统的变迁。从1G到2G再到3G,由于通信系统能力的限制,移动通信构成的生态系统几乎是封闭的,即便有移动梦网、互联网等内容和服务的存在,也远未构成一个围绕在移动通信生态核心之外新生态的存在,因此这几次生态系统的变化*多算是量变。4G的到来迎来了生态系统的**次质变,大幅提升的通信速率和带宽使得在移动通信生态之上得以构建出一个移动互联网新生态,各种视频、社交、生活服务的应用百花齐放。如果说4G 带来通信生态系统内部的一次质变,那么5G 带来的则是通信系统及社会多行业的一次质变。5G 不同于传统的几代移动通信技术,其不再由某项业务能力或者某个典型技术特征定义,它不仅是一项具有*高速率、*大带宽、*强能力的技术,而且是一个多业务、多技术融合的网络。通过全社会的参与,5G 将与无人机、机器人、VR/AR(虚拟现实/ 增强现实)、视频等丰富多彩的垂直行业应用结合,构建5G 生态系统。 “5G+X”:在前三个“+”的基础上,5具备了与社会各行各业融合协同发展的可能,5G 的赋能将深刻改变社会各行业的发展轨迹,催生智慧能源、智慧交通、视频娱乐、智慧城市、智慧工业、智慧医疗、智慧金融、智慧教育、智慧农业等。5G 与各行各业融合发展的全新模式, 将***、深层次地创新、变革、颠覆传统的社会生产、人民生活和社会治理模式,开启泛在智能的产业互联网新时代。 尽管5G 给了人们如此丰富的想象空间,也收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但5G 从技术到产业都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现阶段人们对5G 应该有比较理性的认识。首先,5G 是构筑**竞争优势和**安全的战略必争地,是经济转型、产业升级的新引擎,**各国都十分重视5G,甚至不惜代价抢跑,但我们需要看到,由于5G 普遍采用*高频段,这意味着5G 工程需要建设*多的基站、传输、局址,资本开销大,在社会责任和经济效益方面需要做好平衡。其次,5G 与行业结合的优势特性已经被广泛宣传,**、行业、产业都在塑造5G 赋能行业的美好场景,部分行业应用在边缘计算、低时延通信、安全隔离等方面的特殊需求也已逐渐显现,然而当前阶段5G 的NSA(非独立组网)路线相比SA 路线的成熟度高,5G 初期只能拿NSA 作为应对市场竞争压力的手段,但NSA 路线仅支持eMBB(增强移动宽带)场景,其无法从根本上满足5G 时代赋能行业的需求,我们要看到5G发展需要一个技术迭代的过程。*后,5G成为社会热门话题,5G炫酷的业务体验和场景已经激发了用户极大的兴趣,运营商与各行业不计成本的演示合作,让全国上下认为5G箭在弦上,万事俱备,在5G真正商用部署之后,现在演示的场景到了真实客户场景下是否还会存在都是未知数。5G是长跑,象征意义的先跑或者抢跑并不能决定未来能否继续**,打好基础才能行稳致远,我们也借此呼吁业界同人和社会各界一同推动5G的技术成熟、产业繁荣、行业协作,让“5G+”早*成为现实。 1.探索时代的变革力量,提供理解5G的全新视角 5G是什么?5G将如何发展?5G会对我们的生产生活产生怎样的影响?为什么“速度是5G*无聊的应用”? 本书基于作者们数十年来对移动通信技术的深度参与和全面把握,系统阐述了5G的前世今生,“5G+”的“新平台、新战略、新机遇,新技术、新架构、新生态,新体验、新动能、新模式”。 通过这本书,你将深入了解**特别是中国各行各业推动和应用5G所做的工作。全面而立体地感知新时代的变革力量,清晰而透彻地理解5G带来的发展脉动。 2.领*企业倾心解读,前沿趋势一网打尽 中国移动特别邀请了华为、海信、上汽、浦发银行、腾讯等领*企业,从信息通信技术支持到业务模式推广和场景应用,从车联网构建到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再到互联网进一步发展详细介绍了新时代、新技术下的行业发展趋势。 在这本书中,各个行业的专业人士将为你深度解读5G浪潮下“5G+”硬核能力新技术如何与各行业应用深度融合,带你体验新时代的跨界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