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化学工业
原售价: 39.80
折扣价: 28.70
折扣购买: 藏在小日子里的慢调台湾(谷声小日子)
ISBN: 9787122263513
桃子,本名蔺桃,现居美国,骨子里懒惰保守,却总忍不住折腾自己。两年记者,一念心动,成了第一届赴台陆生。 在台读研三年,喜欢搭讪,习惯记录。 偶尔出离,经陌生之风景,变从未想之样貌。 经营有“台湾私人订制”微信公众号,与师友合著《陆生元年》。
来台北喝杯咖啡吧 生活感 来台湾读书之前,我是不喝咖啡的。星巴克?也 去,和闺蜜、男人,都去过,他们喝加了牛奶、泡沫 之后仍然味苦的咖啡,我顶多点个星冰乐,一般都是 唤个茶。骨子里认为那是个洋气的东西,我这种保守 的人,还是觉得茶好,传统。 如今,有朋友来台北找我,走在师大、台大附近 ,累了,我差不离都能带他们找到一家不错的咖啡馆 坐坐。然后告诉他,这家店开了多少年了,老板或者 建筑,都有些什么故事。 与其说洋气,不如说,咖啡是台湾人的生活方式 ,就像奶茶和早茶之于广东人和香港人。 我曾经在台湾相对后进的屏东县一位朋友家住过 一晚。早上醒来,她给我准备的早餐是烤吐司,还有 一杯热咖啡。一点儿不意外,即便是乡下老翁,每天 也得至少一杯咖啡。便利店的、现磨的,或者自己烘 焙的,都没关系。 2013年11月,美国《今日美国报》(USATODAY )选出全球十佳咖啡城市,台北是唯一上榜的亚洲城 市,理由是“咖啡是台北的文化遗产,新鲜烘焙的高 品质咖啡豆合乎标准,而且缓慢、劳动力密集式的泡 制方法,造就了真正的好咖啡。” 台北有1000多家咖啡馆,据说是世界上咖啡馆密 度最高的一座城市。前面说过的星巴克,在这里,如 便利商店一样缤纷,而且只是众多连锁咖啡馆中的一 个品牌。类似的品牌还有伯朗咖啡、丹堤咖啡、西雅 图咖啡等好几个。它们各自卖的东西不大一样,星巴 克甜点很不错,伯朗跟雀巢差不多,也卖速溶、罐装 咖啡,丹堤咖啡里台式餐点吃起来很舒服,西雅图咖 啡空间开阔。它们几乎都是开在主街道的拐角、捷运 或公车的中转处,目标是过往人流,还有附近的商务 接洽。人多不说,有时候放的音乐都有种催人走的感 觉。 若想找个地方歪着,享受半刻自在,往往不会选 择这些连锁咖啡馆。台北有名的咖啡达人“水瓶子” 就是这样,去美国,各地的星巴克都是必去的,在台 北,却一定绕着走。 我刚到台北的时候,跟着朋友行走于永康街、泰 顺街,访书店、看展览的途中,就对那些坐在落地窗 里,支颐而坐、默然敲字、细碎交谈的人们,充满了 好奇。坐在那样古朴的咖啡馆里,看着窗外的行人, 会是什么样的感觉呢?什么样的人,会在这样的地方 ,待上半天? 很可能是像我这样的学生党。当我和同学们需要 为作业讨论的时候,两节课之间无处安顿的时候,或 者老板跟你开会的时候,各色咖啡馆都是个适合聊天 的好丢处,一般150元新台币(约30元人民币)可换 得一杯咖啡加甜点,熟了以后老板偶尔还会送点儿小 饼干。 不想一个人待在房间里啃书、写作业或者写稿的 时候,也可以背上书或者电脑,找一家新鲜的咖啡馆 ,新的动力似乎也随之而来。 朱天心是位典型的窝在咖啡馆写作的作家,她的 作品里常常出现咖啡馆,她还写过一篇以咖啡馆为背 景的小说《威尼斯之死》。主人公是位作家,总因为 咖啡馆环境的变化而改变笔下人物的命运。她说,写 作就是要脱离熟悉的场所,参差不一的咖啡馆就成为 可以收容我这个需要的地方。她尽量不和人产生勾连 ,哪怕一个眼神。当店员们已经了解她要点什么咖啡 时,差不多就该换家新的咖啡馆了。 生活久了渐渐明白,什么人会开咖啡馆,比什么 人会来咖啡馆,是个更有意思的问题。去问问台湾年 轻人的梦想,大概十个有九个会说开家咖啡馆。去看 看台北咖啡馆的主人,好多中年未满,海归的,厌倦 职场或商场,或者纯粹因为收藏的古董太多,不分享 出来有点儿暴殄天物的。没在开玩笑。分享,应该是 很多人想开家咖啡馆的最大动机。 最初,可能只是想分享某些东西。 天晓得,这家咖啡馆二十多年来都开在师大的旁 边,前后搬了四五次家。如果不是导师带我去,我根 本不会发现这个像住家一样的小庭院,不仅卖虹吸式 咖啡、特调茶,还有老板娘的特色餐点。一间庭院, 一间地下室、一个既像客厅又像餐厅的空间,里头从 桌子、椅子、窗帘、台灯到画作、艺术品,都是有来 历的古董,“比福和桥下的跳蚤市场还有名”。聚拢 来的都是二三十年的老朋友,曾经混迹于此的台大、 政大、师大小伙伴,多年以后带着孩子上门的,还真 不少。 另外一间像杂货铺一样的咖啡馆,名字有意思得 很:路上捡到一只猫。清淡开阔的温州街上,走着走 着,看到这招牌,就像自己也捡到一只猫一样会心一 笑。日式老木屋设计,推开门,木头椅、皮沙发没一 张重样的,正对大门的一套布艺沙发,大布偶、毯子 、靠垫随意摊着,真以为走进了某位宅男的家。以书 架格成不同的空问,架上的书没一本是直挺的,每个 人窝在自己角落看书,聊天的也轻声,那只店猫懒懒 地在吧台打瞌睡,好像时间也睡着了。据说老板就是 想提供一个台北的休憩空间,像儿时的秘密基地,男 孩的树屋、女孩的衣柜一般的存在。 也可能是分享经历。 电影《第三十六个故事》里的朵儿咖啡馆,原本 苦练烘焙技艺、只想开家咖啡馆的桂纶镁,却在咖啡 馆里遇到一个旅行经历丰富的男人,她用小画作跟他 交换了三十五个故事,最后却决意出走,开始属于她 自己的第三十六个故事。电影谢幕了,这家咖啡馆却 仍留在民生社区里,循声而去的,大多是文艺片爱好 者啊。 极简咖啡是台北有名的“猫咖啡馆”,也在师大 附近巷弄,不好找,但爱猫人们为了猫咪总能“众里 寻他千百度”。老板娘并非天生爱猫,可自从店员抱 回了一只流浪猫,这里就成了流浪猫的中途之家。整 个咖啡馆设计成让猫咪可以随处躺卧,平日里豢养着 二十多只猫,饲料费、猫砂、医药费等支出,都从店 内营收里扣除,不少日本来的客人,会专门给猫咪留 下一笔小费。为了让猫咪们有更宽敞的新家,老板娘 特意在好山好水的宜兰开设分店,把一半的猫咪送了 过去。 也许是分享一种理念。 开在绍兴北街上的慕哲咖啡,顾名思义,仰慕哲 学。2010年,曾留学法国的郑丽君在夫君帮助下,开 设这家“任何人都能走进的咖啡馆”,每周五晚推出 “哲学星期五”活动,有文化沙龙对谈,也有先锋剧 场演出。希望如20世纪90年代的巴黎人,在咖啡馆里 讨论哲学,参与社会、文化等公众议题。如今这种公 共性,还推向了无毒蔬果和针对年轻人的深度旅游计 划。 这种承载着公众梦想的咖啡馆不止一家,台中市 的东海和平咖啡馆,仅采用公平贸易、雨林环保、有 机认证的咖啡豆和其他原材料,便是希望避免自己成 为资本主义剥削链上的一环。同时通过咖啡馆推广这 种绿色、社会关怀的理念,“您在消费的同时,已经 让您的爱心散播于第三世界弱势国家。” 有时候只是分享一种生活方式。 P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