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家训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言”要有物,“行”要有格 平凡中的伟大,居于幽暗而自己努力像自然界的 贵百草一样“不辜负一个名称”,像往山上凿路的老 人、化缘在孤岛上建造灯塔的人一样做有益的事业, 体现平凡中的伟大。 ——冯至(毕业于北京大学德文系,翻译家) 端正的品行,是人格之树上的不败之花,是人格 之本。良好的品行,是浩浩长河中的一颗明珠,随着 时间的流逝越发闪光,越发的具有不可战胜的力量。 蔡元培在1917年1月4日的北京大学校长就职典礼上说 :“砥砺德行……必有卓越之士,以身作则,力矫颓 俗……为诸君计,莫如以正当之娱乐,易不正当之娱 乐,庶于道德无亏,而于身体有益……故品行不可以 不谨严。此余所希望于诸君者二也。”品行端正,是 北大人身体力行、共同维护的至高准则,不管是莘莘 学子,抑或是辛勤园丁。 “言有物,行有格”是“2006年十大感动中国人 物”颁奖典礼中对季羡林先生的评词。季羡林先生 1946年被聘为北京大学教授,主讲语言学。先生之所 以能够被奉为“学界泰斗”,不仅是因为他的学识渊 博,更是因为他的德行。有人曾问他:“什么是好人 ?”他回答:“考虑别人比考虑自己多的人。”一语 中的,意蕴无穷。 季羡林先生不只这样说,也是这么做的。有一次 ,一个学生向他借一本书,这本书是非常珍贵的孤本 ,即便沾上一点污迹,都是极大的损失。季羡林有些 为难,但看着学生渴望的眼神,他定了定,说:“一 个星期之后你再来拿,可以吗?”学生很高兴地答应 了。 一个星期之后,这个学生拿到的并不是一本书, 更确切一点说,是一沓厚达几百页的、装订好的、整 整齐齐的信纸,上面写着密密麻麻的蝇头小楷。学生 不解,季羡林有些歉意地说:“很抱歉,我不能把原 本借给你,因为原本太珍贵了,我想要把它捐给国家 。这本书我谁都不借,我担心万一被人损坏,对国家 没办法交代,你肯定能够理解我的。今天给你的是我 的手抄本,虽然阅读起来有些麻烦,但大体上也是一 字不错、一字不落的,也是可以阅读的……” 季羡林的这一做法让学生很是震惊,接连给季羡 林鞠躬。其实,当这个学生开口借书的时候,季羡林 本可以婉言拒绝,这是无可厚非的,学生也会理解。 但为了满足学生的愿望,他硬是花了一个星期的时间 ,日夜伏案书写,愣是把十几万的书稿抄录下来了, 让人感叹、敬佩。 季羡林先生在谈论道德时,曾写到:一个人的思 想、语言和行动方向的正确或错误是有重要意义的, 一个人进行修身的重要性昭然可见。他一生坎坷,但 贫贱不移,即便是在最困难的时候,也没有丢弃自己 的良知和德行。 “功为善行,德为善心。”什么是好的品行?什 么是坏的品行?本没有深邃的伦理可说,几句通俗的 语言即可。只为自己考虑,只顾及个人利益的,就是 坏;能为他人着想,考虑到别人的利益,就是好。为 自己着想和为他人着想,后者超过一半就是好,低于 一半是不好,低于过多,就是坏人了。用这个标尺来 衡量一下自己,就能够分辨出来。季羡林先生曾说: “我承认自己是一个好人,我虽然有不少的私心杂念 ,但总体来看,我为别人考虑的时候还是超过半数的 。至于真话、谎话,也是衡量品行的一个标准。但我 奉行谎话全不讲,真话不全讲的原则,并且已经做到 了大半,我想我也是个好人了。” P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