敕勒川年华
作者简介
冯同庆,祖籍山西,生于上海,长在北京,北京四中毕业后到内蒙古土默特左旗插队,后在北京师范大学读书、工作,现在中国劳动关系学院任教,从事社会学教学与研究。
内容简介
第一章 我到非洲奔丧送朵儿入土 朵儿,我的发小,敕勒川插友,红粉知己,离 开敕勒川后仍研习农业,又到非洲办农场,我们分 别四十年后,她不幸罹难,我去参加葬礼,送她入 棺入土。 近四十年后,2005年2月,非洲班图洛,我从寒 冷的北京飞到这里,天气明媚温暖,却是来参加发 小、插友张朵儿的葬礼,曾经的红粉知己啊。 她来这里办农场已经十年了,川流瀑布旁,逶 迤丘陵边,地幅数千顷,栏牛数万只,棚鸡几十万 ,近日购下新地,新路也铺通啦。 她想试路,就 让丈夫,非籍英裔的小约翰·亨利·史密斯(John Henry Smith Jr.)开动路虎越野,她策马扬鞭,挥 动八米长套马杆,贴身竞速。 道路上,一个拐弯处,落日的霞光,蜂蜇似的 刺人眼帘,亨利不由得急打车把,车体侧滑,旁边 的朵儿还在直冲,连人带马扎进轮下、滑入底盘… … “How are you!Red guard of Mao! Children of Mao!”正历丧妻之痛的亨利来接我, 问着好,称我“毛主席的红卫兵”“毛主席的孩子 们”。 “你们老外还这么称呼我们?‘文革’过去那 么多年了,都是历史啦。”我解释着,与他一起, 走向停放棺木的教堂。 白绫幔帷上,竟有几行汉字—— 古老京城送游子 苍茫敕勒来少年 青春年华归何处 俯地仰天问阴山 这么多年过去了,看来,朵儿念兹在兹,还是 当年的京城,还是当年的敕勒川,还是那里的青春 年华。 尽管阴阳两隔,朵儿还是那么漂亮,好像更加 丰满,神韵尤在,我埋下头,热泪淌心,很多往事 画片似的闪回……“别任性!”我告诉自己打住。 我取出一支枳芨礼盒,那是敕勒川上,“风吹 草低”的草编织的,枳芨是弱碱地上,一种顽强生 长的禾草。往往长到比人还高。坚挺的芒叶,晾晒 干爽,翠绿鹅黄,纤细透亮,可以做成各种工艺品 。 我把盒子里几样受托之物,交给亨利,一是小 驹带给朵儿的信,一是敕勒川的女娃子妮妮让带的 两个手袋,一撮黄灌区壤土,一只金箔锻蚊虫。 小驹的信,说不用拆封,她俩能神交,妮妮是 蒙古族,按照习俗,栗钙土人葬,陪伴安息,金蚊 虫人棺,转运来生,就都放在了朵儿身上。 然后,我小心翼翼,挪到了她的神阙穴,就是 脐中,俗称肚脐眼,我们都知道,这是人体唯一能 本书的出版恰逢北京知青纪念赴土左旗插队50周年之际,是这代人纪念青春,回报第二故乡的一份特殊礼物。50年前,这群北京知识青年插队来到土默特左旗,与各族人民共同劳动生活,挥洒青春热血;返城工作后,北京知识青年不忘回报土左旗父老乡亲。改革开放以来,土左旗的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北京知识青年重返第二故乡,感受新时代的土左旗新貌。相信,50年前在这片热土谱响的一首汉蒙礼赞,一曲京蒙长歌会长留天地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