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中国医药科技
原售价: 45.00
折扣价: 28.80
折扣购买: 儿童多动症(看看专家怎么说)/儿童心理障碍防治丛书
ISBN: 9787521410853
杜亚松,男,医学博士。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儿少精神科主任,儿童行为研究室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长期从事儿童和青少年心理障碍的医疗、教学和科研工作。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全国理事及儿童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分会儿童精神病学组副组长,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心理治疗与咨询专业委员会家庭治疗小组副理事长。 主编《多动症与学习困难》、《专家解答多动症》、《儿童青少年情绪障碍》等书籍。
第一章 认识儿童多动症 第一节 儿童多动症是怎样的一种病 儿童多动症又称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是一种常见的儿 童行为异常疾病。这类患儿的智力正常或基本正常,但学 习、行为及情绪方面有缺陷,主要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 注意短暂、活动过多、情绪易冲动、学习成绩普遍较差、 在家庭及学校均难与人相处,日常生活中常使家长和老师 感到无可奈何。 1798年,苏格兰人Crichton描述了一个孩子自出生以 来便难以控制,说疯话连续长达4天之久,需要4个成人安 抚才能使其平静下来(同时他还表现有难以控制的笑,推 测他可能为“痴笑性癫痫”)。 1809年,Haslam描述了这样一个案例:一名10岁的男 孩,自幼娇生惯养、淘气、难以管教,同时注意力不集中 ,对惩罚有抵触情绪,在学校是老师的一大心病。他行为 粗鲁,具有破坏性并扬言要自杀。Haslam将其描述为意志 的产物,结果令家人恐惧揪心,这清晰地展示了一幅冲动 难以控制的问题画面。后来,当给他展示一个被关起来的 躁狂患者时,他说:“这个地方正合适我。” 20世纪70至80年代,美国报告儿童多动症的患病率为 5%~10%。Tingting Wang等检索发表于2016年3月1日以前 的所有中英文文献,纳入了67个研究,经过Meta分析(元 分析,对具备特定条件的、同课题的诸多研究结果进行综 合的一类统计方法),国内儿童青少年多动症总体患病率 为6.26%,其中男性患病率(8.17%)高于女性(6.22%) 。专家认为,神经生物学的假设或许可以解释为什么女孩 子的多动症发病率相对较低:女孩不同于男孩,能够制造 过多的多巴胺受体,正是这种受体使她们相对受到了保护 。 另外,还需要注意的是,多动症女童患儿表现出来的 症状不同于男童,较男孩没那么吵闹,症状更加隐秘,注 意力不足可能在其诸多症状中排第一位。但是也有极端“ 运动功能障碍”的女孩,表现为非常爱动,没有一个玩具 能让她一直喜欢,偏爱和男孩较量溜冰或骑越野自行车, 而不喜欢玩过家家等游戏,同时多动症也会对她们的学业 造成障碍。 此外,早产儿及剖宫产儿患多动症的概率较高,大约 在60%以上。综合国内外儿童多动症流行病学研究,较为一 致的结果是:儿童多动症发病的高峰年龄集中在8~9岁。 城市患病率高于农村;家庭不和睦、低社会阶层、有儿童 发育性迟滞或者患有躯体疾病者将增加儿童多动症的患病 率。而随着生活方式、环境及饮食结构的变化,儿童多动 症的发病率也越来越高。 专家提醒 多动症多呈慢性过程,症状可持续多年,如果得不到 及时的治疗,50%~60%多动症患儿的症状将持续到成年。 由于儿童时期的忽略,很可能导致其成人后在工作表现、 日常生活或人际关系的互动等方面产生困扰,以至于出现 自信心不足、挫折、沮丧、不明的脾气暴躁等症状,有的 甚至会产生抑郁症。另外,继发或共患破坏性行为障碍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