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贵族文化史/世界历史文化丛书

英国贵族文化史/世界历史文化丛书
作者: 许洁明//王云裳
出版社: 上海社科院
原售价: 88.00
折扣价: 52.00
折扣购买: 英国贵族文化史/世界历史文化丛书
ISBN: 9787552026474

作者简介

许洁明,云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欧洲研究中心主任。中国欧洲研究会理事、中国英国史研究会理事。1988-1990年在英国格拉斯哥大学现代历史系深造,师从当时皇家历史学会副主席、英国历史学会主席凯斯·罗宾斯教授;1998年获南京大学世界史博士学位,师从中国英国史研究会会长钱乘旦先生。曾在《历史研究》《世界历史》《欧洲研究》《史学理论研究》等刊物发表论文数十篇,出版有《17世纪的英国社会》、《英国通史》(与钱乘旦教授合著,为第二作者)、《殊途同归——近代欧洲工业文明的兴起》等专著、译著数本。 王云裳,云南大学世界史在读博士。英国谢菲尔德大学硕士,曾在英国和欧洲游学数年。

内容简介

第四章 英国贵族的尚武传统与征战精神 一、中世纪英国贵族的尚武传统 从《贝尔武普》到《亚瑟王之死》 从前文中关于英国贵族的起源上就可以看出,英国贵族是“打”出来的,它与军事民主时代的英雄首领、罗马—不列颠时代的罗马老兵、盎格鲁—萨克逊时代的强悍塞恩,以及诺曼征服时代的征战贵族,不无渊源。在西欧历史上,除了教界贵族外,世俗贵族无论处于哪个等级,大 都崇尚武艺、英勇善战。英格兰当然也不例 外。征战是贵族最古老的职业。英国贵族尚 武的精神,是这一职业精神的进一步内化和 传承。在中世纪,所有的英国贵族几乎都有 骑士身份、骑士装备和战术,都是骑士军事 制度中的一员,上从国王、下到士兵,无不 如此。贵族集团的尚武传统和征战精神,与 战争频繁环境下的寻求发展和守土自保,有 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正如朱伟奇在《中世纪 骑士精神》中所说,“好荣誉胜过生命是骑士精神的核心,好战则是骑士精神的外部特征——战争最显英雄本色”。 在英国文化史上,英雄史诗《贝尔武普》是首屈一指的古英语诗篇,它反映了盎格鲁—萨克逊 时代南下的日耳曼人的精神面貌。诗中日耳曼高特部族的人,相信武器只有沾染鲜血,才会变得坚硬 而锋利。即便是“夺命”的复仇之剑,久不沾血也会“软”了一刀。这部史诗处处洋溢着对尚武精神 的赞扬,以及对战斗的渴望和对荣誉的推崇。 当高特部族的国王罗瑟迦将他的鹿庭交给贝尔武普时,他说道:“接过这殿堂之冠好好保卫吧,当心 你的名誉,传播你的力量,警惕你的强敌!奇功自有厚报,只要你挺立不倒。”贝尔武普没有辜负罗瑟迦的期望,为高特人除害,斩杀了怪物格伦德尔,因此成为高特部族的新国王和鹿庭的新主人。他一生战功赫赫,到了两鬓斑白的晚年仍勇武不减当年。当恶龙成为高特人的祸害时,贝尔武普发出了最后的誓言。他说:“年轻时代,我曾无数次搏击凶顽。如今两鬓如霜,高特人的王,我依然盼望战斗……只要那恶龙敢出洞与我较量。”最后,贝尔武普为了族人的安全与恶龙搏斗并同归于尽。 可见,英国贵族崇尚为王国、为荣誉、为族人而战死疆场。为王者是贵族第一人,是在这种尚武传统中耀起的明星。这种尚武精神是一种英格兰贵族引以为自豪的文化传统。英国学者认为萨顿胡出土的 7 世纪盎格鲁—萨克逊贵族铁制头盔的碎片修复后,与《贝尔武 普 》 中描写的头盔十分相像。 关于亚瑟王的传说在各个历史时期的发展,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英格兰贵族的尚武传统。英国历史上是否真有亚瑟王其人,如果有,那么谁是亚瑟王的原型,是一直没有定论的问题。但是,作为一种精神文化传承,作 为英格兰骑士理想的化身,亚瑟王的故事及其发展过程,却为人们提供了可 以分析和思考的材料。各个时期尚武的英国贵族,在精神层面上对于亚瑟王 的故事作出了不同的诠释。最终,他们的认同是趋于一致的:亚瑟王就是英 国历史发展过程中,有着尚武精神的英格兰人世世代代所塑造的英雄形象。 亚瑟王是不是一个真实存在的历史人物,与这个传奇人物体现出来的战斗精 神和领主形象,以及这个传奇人物对英国贵族心灵上的牵引力量相比较,早已显得不那么重要了。重要的是,他表现了英国贵族的尚武传统和征战精神。这种共同意识的存在,在历史上随着关于亚瑟王传奇各种版本的出现,一步一步地得到了加强。 英国最早的历史学家和神学家比德,于7世纪末8世纪初写成《英吉利民族教会史》。在这本英国最早的正史中,比德谈到萨克逊人入侵时,并没 有提到亚瑟这个人的存在。8 世纪末 9 世纪初,内努斯的《不列颠史》面世,开始提到军事统帅亚瑟与其他国王一起抵抗了萨克逊人对英格兰的入侵。内努斯还具体说到,在亚瑟所指挥的 12 次战役中,最后一次是白顿山之战,就是在这场战斗中亚瑟一个人杀死了 960 个敌人。11世纪的编年史家、马尔默斯伯利的威廉,在其著作 《不列颠历史》中评论说,关于崇尚武力的亚瑟的故 事,在不列颠应该大书特书,在真实的历史中,亚瑟长期支撑国家免遭衰败命运,并激发了英格兰人的战斗精神。 在大不列颠群岛,12 世纪时关于亚瑟的故事得到极大的发展,并几近定型为今天人们歌颂的“亚瑟王”。蒙默斯的杰弗里在 1136 年写成了拉丁语散文 《不列颠列王传》。其中,他说自己根据牛津副主教赠 送的用古英语编写的诗书,把亚瑟定位为一个国王,并在原有传奇的基础上,增添了亚瑟王的父亲尤瑟、亚瑟王的妻子格温维尔、威尔士的王侯帕德瑞根及其外甥莫德雷,以及圆桌骑士高文等人的传奇角色,希望人们把亚瑟王的传奇故事转变为骑士理想的楷模。杰弗里笔下的亚瑟王,显然有着征服者诺曼底公爵的影子,并开始出敢于为贵妇人的爱情而上刀山下火海的骑士形象。 杰弗里的著作被译为多种文字,在法兰西、德意志,甚至整个欧洲 传颂。在各种各样改写和传颂的版 本中,卫斯以法语写成的浪漫诗歌体完成于 1155 年,并被他作为礼物呈送给安茹王朝国王亨利二世的王后埃莉诺。在卫斯的作品中,最有影响的是他开始了对于圆桌骑士的详细描写。这样,由于圆桌骑士的栩栩如生的存在,亚瑟王成为中世纪英格兰地地道道的骑士头领。到了 12 世纪下半叶,著名的诗人奎利坦·德·特鲁伊斯,又添油加醋地 增补了关于“骑士寻找圣杯”的故事。其中,骑士的勇武善战,不仅表现在比武大会和实际战斗中,还表现在与超自然的恶龙和巨人,所进行的殊死搏斗之中,以及魔境城里的探险奇遇中。这样,骑士斗恶龙并救出美艳公主的故事,成为欧洲历代画家和诗人们喜好表现的题材。到了 15 世纪末叶,马洛礼于 1485 年发表了著名的《亚瑟王之死》,这是英文版亚瑟王故事的集大成者。 这个亚瑟王传奇故事的发展演变过程,使人们对亚瑟王越来越持有一种开放的态度,认为亚瑟王传奇的确孕育着一种英国贵族的精神和风范:从亚瑟拔起巨石中的宝剑而显示出超人的勇武之力,并依据上帝意旨而成为国王,到他当之无愧地成为 150圆桌骑士的首领,所强调的都是勇武、搏斗和战功。无论是为了寻找圣杯,还是出于取悦贵妇,在勇敢、忠诚、慷慨、宽容、彬彬有礼等骑士品格中,居于第一位的是勇武善战。直到临终,亚瑟王仍然要投剑入湖、乘船而去,到极乐岛守护圣杯,并随时准备率军抗敌、保卫家园。从《贝奥武普》到《亚瑟王之死》,所强调和奠定的都是英国贵族的尚武精神和骑士风范。 佩剑仪式与骑士勋章 12 世纪的《不列颠列王传》中,记载了某城堡主在授予骑士宝剑时说 道:持我给你的剑,遵循上帝制定的指令,最高的秩序—— 骑士制度的秩 序,应该是没有污点的。在英格兰,候补骑士经过十几年的苦心学习和修炼 武艺之后,年满 21 岁时通过严格考查和隆重的授封仪式后,就能成为一名光 荣的骑士。在骑士称号授封仪式上,授予宝剑成为中心环节,因为宝剑被认 为是骑士战斗精神的象征,所以人们也把授予骑士称号的仪式称之为“佩剑 仪式”。随着基督教思想的深入,骑士佩剑仪式的程序日渐复杂:在整个仪式 过程中,候选骑士要经过斋戒、洗浴、忏悔、祈祷、宣誓、穿戴盔甲、装上 马刺等环节后,才能接受象征骑士职能的宝剑。 斋戒和沐浴象征着洗尽凡尘、洁净灵魂。洗浴斋戒完毕后躺在洁白的床 上,代表其良知的安然,以此平息上帝对他以前所犯罪恶的愤怒。离床穿 衣时程序更加复杂,数件不同颜色和款式的衣服各有自己的象征意义:崭新的亚麻布衣服,象征未来生涯中洁身自好、远离邪恶;大红色的袍服,代表对上帝的潜心景仰和对教规的全心维护,以及不惜流血、勇于牺牲;黑色长筒袜,表示不惜一己生命,要踏平世上一切不公;白色的腰带,表示永葆圣洁和抵御玷污;最后还要在外面披上一件大红斗篷,用以代表仁慈宽怀。穿戴完毕之后,还要在祭坛前通宵伫立或者跪拜 10 小时,以进行忏悔和祈祷。 第二天清晨,即将成为骑士的年轻人跪在仪式主持者面前,宣誓决心为履行一名真正骑士的责任而奋斗到底,直到流尽最后一滴血。此时,其他骑士走上前,为他在靴子上装好踢马刺,并帮助他穿上铠甲、戴好头盔。每增加一件装备,他们都要送上一句祈祷和祝福。然后,主持者把一柄寒光闪闪的宝剑,佩带在这位年轻人的腰际,口念,“我授予你这把宝剑,表明你成 为上帝的战士”,“愿上帝一直赐给你勇气”。然后,主持者抽出自己佩带的另一柄宝剑,剑身平放在被封骑士的肩上,轻轻拍打几下,向新骑士庄重地宣告骑士行为准则。这种用剑身轻拍骑士肩头的做法,被教会寓以新的含意,这就是“从噩梦中醒来,保持清醒、信仰基督,为获得崇高的荣誉而战斗”。总之,骑士佩剑仪式非常感人,很多人终其一生都会忠于自己许下的成为“上帝的战士”的誓言。但是,这个仪式花费非常昂贵,服饰、装备及其他礼仪花销,使 14 世纪英国不少有资格的年轻人,宁可终身保持骑士扈从的身份,也不敢想象佩剑仪式。 从 11 世纪末期到 13 世纪中叶,骑士称号与封建制度之间的关系发生了 变化,骑士在军事上与战争中的重要意义一点点地淡化。到了 16 世纪,骑士称号已变成君主可以随意授予的一种荣誉。中世纪和近代,英国贵族的尚武精神还表现在勋章制度和嘉奖仪式上。在法国,立军功的战士被允许在头盔上加插一束白翎。而在英国,获得胜利的骑士则被赏赐有权佩饰绶带,后来又进一步发展成为复杂的勋章制度。例如,最高贵的嘉德勋位和金羊毛勋位、最卓越的圣·米迦勒和圣·乔治勋位、古老的蓟花勋位、崇高的巴思勋位等。在英国,最重要、最古老的骑士勋章主要有 3 种:嘉德勋章、蓟花勋章与圣帕特里克勋章。嘉德勋章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在英国的骑士勋章荣誉制度中最高级别的勋章,它主要适用于英格兰。1540 年苏格兰的詹姆斯五世初创,1687 年詹姆斯二世正式确立的蓟花勋章主要使用于苏格兰。1787 年设立但是在爱尔兰独立后停止使用的圣帕特里克勋章主要应用于爱尔 兰。 嘉德勋章一直是英国的最高荣誉勋章,获得者自然取得嘉德骑士的勋位。 这个制度由英格兰的国王爱德华三世于 1348 年创立。关于这一勋位起源的最早记载已经毁于大火。人们无法确知嘉德勋章制度最初的创立宗旨。有一种说法是,“嘉德”是爱德华三世为了再现亚瑟王的骑士精神而建立的一个骑士团。“嘉德”意即吊袜带,象征着骑士对贵妇人的尊敬。关于这条吊袜带,有一个生动的传说,有助于人们了解勋章上格言的由来。这就是,据说爱德华三世与索尔兹伯里女伯爵肯特的琼在跳舞时,女伯爵的蓝色吊袜带不小心掉落在地上,旁边的人都在暗自发笑,爱德华三世却豪爽地拾起吊袜带,并套在了自己的腿上。同时,他还用法语告诫朝臣们,“认为这是坏事的人可耻”,其意为“恶人有恶念”。后来,这句话竟成了嘉德勋章上的格言。获得这一勋章的人有权使用“爵士”的称号,并在名字后面加上 K.G.,即嘉德骑士的缩写。嘉德勋位的标志包括:刻有上述格言的勋章、圣乔治的十字星,以及饰有圣乔治和龙的徽记的领章。 嘉德勋章获得者的在世成员,包括英国国君和威尔士亲王在内,一般不得超过 24 人。嘉德勋章的最主要标志是印有“恶人有恶念”的金字“绶带”。在正式场合勋章拥有者必须要佩戴这个绶带。在其他标志中,有时也印有这样的图案。嘉德勋章设立初期,有一些并非骑士的贵族女性也获得了它。但是,自从亨利七世把嘉德勋章颁发给自己的母亲之后,历代英国国君都不再向任何女性授予这枚勋章, 除少数的女王向自己颁授嘉德勋章外。也就是说,其后在英国,君主之外的贵族中只有男士才能获此殊荣。一直到了 1987 年,伊丽莎白二世才改变这个习惯。 据说,在历史上,当一名嘉德勋章佩戴者离开人世时,活着的佩戴者每个人可提名 9 个候选人:其中,3 人必须拥有伯爵或者高于伯爵的爵位,3 人必须拥有男爵或高于男爵的爵位,3 人可以属于骑士阶层。英国君主在这些候选人中最后定夺谁是最合适者。而且,并非被提名最多的人就一定会获此殊荣。1862 年,维多利亚女王废弃了这种提名方式,改由君主本人自行决定嘉德勋章的被授予人。外国君主也可以成为嘉德勋章的特例佩戴者,第 一个特例是 1813 年获此殊荣的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一世。特例勋章的颁发一般需要有一道特别的法令。但是,1954 年后无需这道法令,英国国王也可自行向外国君主颁发嘉德勋章。嘉德勋章的获得者,如果犯下重罪,英国君主也有权剥夺其勋章。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德国的皇帝威廉二世、奥地利的皇帝弗兰兹·约瑟夫一世,以及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昭和天皇等,曾被英国国王剥夺了他们的嘉德勋章佩戴权。但是,十分有趣的是,战后伊丽莎白二世又向昭和天皇颁发了此枚勋章,使他成为历史上两次获得嘉德勋章的外国君主。 什么是贵族? 贵族之所以称之为贵族,除了城堡与庄园、财富和特权,还有道德与修养、责任和担当,更有对荣誉的无比珍视和对自由灵魂的执着追求。 本书是一部英国贵族生活史,图文并茂地展现了城堡里的奢靡、庄园中的慈善,大贵族的联姻、宅邸里少男少女们的喜怒哀乐,再现了千余年间引领英国历史发展潮流的贵族精英文化。包括英国贵族阶层的道德观念与宗教理想,他们的尚武传统与征战精神、婚姻观念与嫁娶行为……,以及20世纪以来贵族阶层的生存现状,贵族精神在现当代的流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