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伯父伯母周恩来邓颖超
作者简介
周秉德女士,周恩来的长侄女,沈钧儒的长孙媳。自12岁住进中南海,周秉德在周恩来身边生活了十余年,并在周恩来逝世后经常陪伴邓颖超。周恩来夫妇无嗣,周秉德因此成为与他们关系最密切的晚辈。曾任第九和十届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委员,中国新闻社副社长。现为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常务理事、周恩来邓颖超研究中心顾问、北京黄埔同学会宣传委员、北京大鸾翔宇慈善基金会发起人。 著作:《我的伯父周恩来》、《亲情西花厅——我们心中的伯父伯母》(合著)、《周恩来诗联集笺注》(周秉德主编)、《百人访谈周恩来》(周尔钧、周秉德主编)等。
内容简介
一、丰泽园内第一次见伯伯,他与爸爸长得真像 新中国成立前,我们一家住在天津。我父亲周同 宇开了一家小货栈,秘密为解放区提供药品、医疗器 械与资金等,由中共地下党员周士昌单线联系,属于 共产党的外围。母亲王士琴做家务。当时,家中共有 4个孩子:我、大弟秉钧、大妹秉宜和四弟秉华。 1949年上半年,已在北平华北人民革命大学学习 的爸爸,在同伯父周恩来的一次谈话中提到大女儿秉 德小学毕业在即。伯父就说:把她接到北平念中学吧 。伯父知道我爸爸在华大住的是集体宿舍,带孩子不 方便,便提出让侄女住到自己的住所。 6月下旬的一天,刚刚小学毕业的我,在火车的 汽笛声中告别了天津,告别了妈妈与弟妹,随爸爸前 往北平。在火车上,爸爸对我讲起了伯父和周家的一 些往事。 我的父亲周恩寿,字同宇。他有两个哥哥,即我 的大伯父周恩来,二伯父周恩溥。在大伯9岁、二伯8 岁、爸爸3岁那年,奶奶去世了。而爷爷为人忠厚老 实,在外工作多年,只够自己在外面生活,没有能力 照顾儿子们,父亲兄弟三人只好在淮安跟着他们的八 叔(我叫八爷爷)和八婶(我叫八奶奶)生活。我八 爷爷是个残疾人,成天一瘸一拐行动不便,八奶奶没 有文化,他们虽有一个儿子,比大伯年纪还小些,整 个家主要是我9岁的大伯撑着。家中常常无米无菜下 锅,后花园成了他们种菜的地方,能卖的、能当的都 倒腾尽了,开口向人借都没处借了。就这样,亲戚朋 友家里的红白喜事,还得送礼、磕头,这样的事都得 大伯去。他心里有苦无处说。在东北的四爷爷是他们 的亲大伯,他没有孩子,多年在外,经常接济家里, 家里有点难处,大伯都是跟他商量。在大伯12岁时, 四爷爷把他接到了东北读书。大伯在东北读完小学, 又随四爷爷到天津上了南开学校,后来又到日本留学 ,回国后参加了“五四”运动,然后又到法国勤工俭 学,在法国巴黎加入了中国共产党,选定了职业革命 家的道路,经历了许多艰险。 爸爸在淮安苦熬到14岁,没吃没穿,实在没法生 活,便跟我二伯恩溥也到了天津投靠四爷爷,并考进 了南开学校。大伯从日本留学回国时,父亲曾到天津 火车站接他。两人9年未见面了,相见时特别高兴。 大伯参加“五四”运动,创建“觉悟社”时,父亲还 为他当过交通员。大伯22岁到法国去,后来与我的伯 母邓颖超鸿雁定情,写信希望她经常去看自己的两个 弟弟。伯母见到我爸爸,落落大方地作了自我介绍。 正好那年冬天特冷,她从包里掏出一双黑色毛线帮的 新棉鞋,微笑着递给他说:“黑弟,这是我为你做的 一双新棉鞋。”说着,就伸手帮我爸爸脱下脚上那双 张了嘴的旧单鞋,让他穿上新鞋,还用指头压了压前 头,说:“黑弟,我想你正长个,鞋子稍微做大了点 ,前头塞了团棉花,留着明年你还能穿,暖和吗?” “姐姐,暖和,太暖和了……”爸爸3岁丧母,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