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中国物资
原售价: 36.00
折扣价: 28.80
折扣购买: 读三国学做人做事/智慧经典丛书
ISBN: 7504723762
你在争论中可能有理,但要想改变别人的主意,你就错得太徒劳了。从 人称自己是万物之灵的那一刻起,其个性似乎就已犯了同样的毛病,一种自 我优越感、自我权威感在内心、在头脑、在全身滋长着,并借着社会心理的 奥妙的遗传,一代代的继承了下来。当“能够承认自己错误”成为一种难能 可贵的、可供称赞的美德时,那一种“优越”与“权威”便在社会上取得了 其普遍的地位,并在体内确立了其支配地位。正因为如此,人们才将廉颇的 负荆请罪、李世民的善于纳谏千古传颂。“认错”这一简单的行为,在今人 的心中有着何其沉重的分量。我们难道能说这不是因为我们缺乏足够的勇气 去推翻那心中的“自我权威”,并进而消灭多余的“自我优越”?我们心中 有那么一种毁灭的冲动,却冲不破那一层古怪的心理障碍。 在热闹的争论中,我们日益变得孤立。当所有人都不对我们表示好感时 ,我们终于体会到“人多时候最寂寞”的悲凄境地。“佛祖”释迦牟尼来到 我们的面前,在一片祥和中,告诫我们:“恨不消恨,端赖爱止。”争强疾 辩绝不可能消除误会。所以,我们不再固执,我们准备抛弃争论,重头做起 。 但我们却犹豫了。纽约联合国总部内似乎永不休止的辩论,让我们再一 次怀疑自己做出的决定是否正确。“佛祖”永远不会了解那些辩论对人类的 重要性,因为他生活的是另外一个纯“爱”的世界。作为世人,我们无法对 此熟视无睹。我们在迷惑中,习惯性地准备重新拾起争论的大棒。 然而,当我们进一步思考,并进而发现把自己与联合国相提并论时,我 们便不禁哑然失笑。个体与集团各自有其很大的特殊性,莽撞的类比,往往 是荒谬而毫无意义的。当我们正在探索日常生活中的为人处事时,却一再顾 虑联合国这一庞大的特殊组织,无疑是毫无道理的。 所以,让我们回到平凡的生活中来,听一听林肯是如何斥责一位和同事 发生激烈争吵的青年军官的: “任何决心有成就的人,决不肯在私人争执上耗费时间。争执的后果不 是他所能承担得起的。而后果包括发脾气,失去了自制。要在跟别人拥有相 等权利的事物上多让步一点;而那些显然是你对的事情就让步少一点,与其 跟狗争道,被它咬一口,倒不如让它先走。就算宰了它,也治不好你被咬的 伤。” 是的,我们承担不起后果, “就算宰了它,也治不好你被咬的伤。” 所以我们宁愿在一定基础上作出让步,以避免争论。 如今,我们已经有了足够的心理准备,我侗已下定决心尽量避免争论。 然而,麻烦的是,我们并不太明了我们应该如何去做,这样是有可能遭至“ 自我优越”与“自我权威”的反攻倒算的。所以,我们要学会“承认自己也 许会错”。苏格拉底在雅典一再告诫门徒:“我只知道一件事,就是我一无 所知。”“我也有一些想法,不过也许不对,我常常出错,不过希望我被原 谅,啊,依我看,这是——”结果,我们在任何场合下都畅行无阻,因为没 有人会反对“你也许不对”的看法。 所以,在承认自己错误的同时,我们便已备下了灭火剂。但这也许并不 够,因为灭火剂也会有“没招”的时候。所以,我们在小心翼翼地试图指出 对方显然是错的地方时,我们不得不讲究一个适当的方式。 英国19世纪一位叫查士德·斐尔的爵士对他儿子说: “如果可能的话,要比别人聪明,却不要告诉人家你比他聪明。” 300年前的伽利略说: “你不可能教会一个人任何事情,我只能帮助他自己学会这件事情。” 所以我们“必须以若无实有的方式开导别人,提醒他不知道的好像是他 忘记的。”因为不论你用什么方法指责别人——眼神、语调、手势、话语, 只要你告诉他错了,他就绝不会对你善罢干休。因为,你直接打击了他的智 慧、判断力、荣耀和自尊心。他决不会改变他的想法,他只想反击,人类的 好斗性此刻暴露无遗。即使你搬出所有柏拉图或黑格尔的逻辑,也改变不了 他的看法。因为你伤了他的感情。 P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