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抗战将领/陕西抗战记忆丛书

陕西抗战将领/陕西抗战记忆丛书
作者: 编者:刘俊凤|总主编:陈答才
出版社: 太白文艺
原售价: 40.00
折扣价: 26.40
折扣购买: 陕西抗战将领/陕西抗战记忆丛书
ISBN: 9787551311335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第一节 “中条山铁柱子”之总司令——孙蔚如 1928年年初,杨虎城赴日考察,临行斟酌再三, 决定将军务委托孙蔚如,认为孙“深沉稳练,工于心 计,且驭下宽厚温和,兼收并蓄,托以重任,当不辱 命”。孙蔚如果然不辱使命,把军队带得有声有色。 直至1930年中原大战,孙蔚如追随杨虎城师长加入国 民革命军,开始独当一面。中原大战正酣之际,奉令 任南阳守备司令,以确保前方补给和后方安全。1931 年11月,又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潼关行营参 谋长名义率部进军甘肃,激战而胜,被蒋介石任命为 甘肃宣慰使,兼领军民两政。时而守土,时而攻地, 竟也是进退自如。唯政务一职,难得长久,旋即卸去 ,专职军事。以当时之抗日局面看,战场仍是他可以 放开手脚的地方,这个陕西省政府主席的位子,反倒 令人颇感困顿。 陕西省政府主席一职,令孙蔚如想起了老师长— —抗战爆发前的十七路军总指挥杨虎城将军。同是陕 西人,自是对家乡有一份“造福地方”的殷切深意。 杨虎城将军是他的老上级,也是前任陕西省政府主席 。 早在抗战全面爆发前,担任第十七路军下属第三 十八军军长的孙蔚如就率部开往陕南,准备配合四川 军阀围攻川陕苏区和红四方面军。不过,这么多年来 左突右进的军阀乱战,看着跟随自己的兄弟们纷纷殒 命,令他心生厌倦,去汉中途经留坝县张良庙时,就 曾赋长诗抒怀:“村舍皆丘墟,陇亩失东西……止戈 以为武,赤手拯灾黎……英雄事割据,儿子亦古今。 ”忧国忧民反对内战之情溢于言表。“九一八事变” 后,一直以来与自己没有什么直接冲突的红军,远不 像之前的军阀那样混乱散漫。孙蔚如有些踌躇。 正是在这个时候,他的少校参谋武志平主动找上 了他。 武志平(1901—1991),北京通县人,时任第十 七路军三十八军(军长孙蔚如)的少校参谋,同时也 是中共地下党员。1933年3月,西安中共地下组织负 责人王右民、宋绮云向武志平传达中央“特科”的指 示:通过可靠的关系建议杨虎城不要和红军正面冲突 ,并设法开辟川陕苏区的秘密交通线。 在汉中三十八军司令部,武志平与军长孙蔚如进 行了一次长谈。考虑再三,孙蔚如令武志平去川北红 四方面军总部进行联系。1933年5月13日,武志平化 装成红十字会的人员由南郑出发,长途跋涉,来到大 通江北岸的苦草坝,首先见到了傅钟。武志平撕开薄 棉袄的衬里,从里面抽出一条白绸缎,系军长孙蔚如 的绢书,上面写着:“现外患日亟,大敌当前,炎黄 子孙,以民族生存为重,抗日救国,人同此心,义之 所在。我军赞成贵军《一月宣言》同仇敌忾、一致抗 日的主张,特派武某前来磋商。”为表示诚意,孙蔚 如让武志平将一整套四川北部的军事地图和一些通信 器材、医药器械等,交给红四方面军负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