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适谈教育/名家谈教育

胡适谈教育/名家谈教育
作者: 胡适
出版社: 辽宁人民
原售价: 21.00
折扣价: 12.60
折扣购买: 胡适谈教育/名家谈教育
ISBN: 9787205081072

作者简介

胡适(1**1.12.17—1962.2.24),汉族,徽州绩溪人。原名嗣穈,昵称穈儿,学名洪骍,字希疆,后改名胡适,字适之,笔名天风、藏晖等。现代**学者、诗人、历史学家、文学家、哲学家。 因提倡文学改良而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之一,胡适是**位提倡白话文、新诗的学者,致力于推翻二千多年的文言文,与陈独秀同为五四运动的轴心人物,对中国近代史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

内容简介

杜威的教育哲学 杜威先生常说,“哲学就是广义的教育学说”。 这就是说哲学便是教育 哲学。 这句话初听了很可怪。其实我们如果仔细一想, 便知道这句话是不错的。 我们试问古往今来的哲学家哪一个不是教育家?哪一 个没有一种教育学说?哪 一种教育学说不是根据于哲学的? 我且举几个例。我们小时候读《三字经》,开端 就是“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这几旬说的是 孔子的教育哲学。《三字 经》是宋朝人做的,所代表的又是程子朱子一派的教 育哲学。再翻开朱注的 《论语》,**章“学而时习之”的底下注语道:“ 学之为言效也。人性皆善而 觉有先后。后觉者必效先觉之所为,乃可以明善而复 其初也。”请看他们把学 字解作仿效,把教育的目的看作“明善而复其初”: 这不是极重要的教育学说 吗?我们如研究哲学史,便知道这几旬注语里面,不 但是解释孔子的话,并且 含有禅家明心见性的影响。这不是很明白的例吗? 再翻开各家的哲学书,从老子直到蔡元培,从老 子的“常使民无知无 欲”,直到蔡元培的“以美育代**”,那一家的哲 学不是教育学说呢? 懂得这个道理,然后可以知道杜威先生的哲学和 他的教育学说的关系。 杜威的教育学说,大旨都在郑宗海先生所译的《 杜威教育主义》(《新教 育》第二期)里面。现在且先把那篇文章的精华提出 来写在下面:(译笔略与 郑先生不同。) 一、什么是教育 教育的进行在于个人参与人类之社会的观念。… …真教育只有一种,只有 儿童被种种社会环境的需要所挑起的才能的活动:这 才是真教育。 二、什么是学校 学校本来是一种社会的组织。教育即是由社会生 活上进行。学校不过是一 种团体生活,凡是能使儿童将来得享*人类的遗产和 运用他自己的能力为群众 谋福利的种种势力,都集合在里面。简单说来,教育 即是生活,并不是将来生 活的预备。 三、什么是教材 学校科目交互关系的中心点不在理学,不在文学 ,不在历史,不在地理, 乃在儿童自己的社会生活。 总而言之,我深信我们应该把教育看作经验的继 续再造;教育的目的与教 育的进行是一件事,不是两件事。 四、方法的性质 方法的问题即是儿童的能力和兴趣发展的次序的 问题。 (一)儿童天性的发展,主动的方面先于被动的方 面……动作先于有意识 的感觉。意思(知识的和推理的作用)乃是动作的结果 ,并且是因为要主持动 作才发生的。平常所谓“理性”,不过是有条理有效 果的动作之一种法子,并 不是在动作行为之外可以发达得出来的。 (二)影像(Images)乃是教授的大利器。儿童对于 学科所得到的不过是 他自己对于这一科所构成的影像。……现在我们用在 预备工课和教授工课上的 许多时间和精力,正可用来训练儿童构成影像的能力 ,要使儿童对于所接触的 种种物事都能随时发生清楚明了又时时长进的影像。 (三)儿童的兴趣即是才力发生的记号。……某种 兴趣的发生,即是表示 这个儿童将要进到某步程度。……凡兴趣都是能力的 记号,*要紧的是寻出这 种能力是什么。 (四)感情乃是动作的自然反应。若偏向激动感情 ,不问有无相当的动 作,必致于养成不健全和乖辟的心境。 五、社会进化与学校 教育乃是社会进化和改良的根本方法。……教育 根据于社会观念,支配个 人的活动,这便是社会革新的**可靠的方法。 这种教育见解,对于个人主义和***的理想 都有适当的容纳。一方面 是个人的,因为这种主张承认一种品行的养成是正当 生活的真基础。一方面是 社会的,因为这种学说承认这种良好的品行不是单有 个人的训诫教导便能造成 的;乃是倚靠一种社会生活的影响才能养成的。 P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