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工基础(高等学校机械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规划教材)
作者简介
王立,工学博士,北京科技大学能源与环境工程学院教授、院长,博士生导师,英国伯明翰大学客座教授。历任中国金属学会理事、中国金属学会能源与热工学会副理事长、北京制冷学会副理事长和北京热物理与能源工程学会理事。长期从事热能工程、制冷与低温领域的教学与科研工作,主要研究方向包括能量转换、储存和有效利用;气体分离新技术与新工艺、气固流态化理论及应用等。出版著作3部、教材2部(包括“十二五”国家规划级教材1部),发表论文三百余篇,获国家专利30余项。
内容简介
第3章 压气机与膨胀机 3.1理想气体的性质与热力过程 热能与机械能之间的转换,必须借助某种物 质才能进行。例如蒸汽动力装置中的水蒸气就是 这种物质。如前所述(第1章),我们把这种实现 热能和机械能之间相互转换的媒介物质称为工质 。研究热力过程和热力循环的能量关系时,必须 确定工质的各种热力学参数值。不同性质的工质 对能量转换有不同的影响,工质是能量转换的内 部条件。因此,工质热力性质的研究是能量转换 研究的重要基础。 为了实现某种能量的转换,或使工质达到某 种预期的状态,热力系统的工质状态总是发生变 化,称为热力过程,简称过程。例如,燃气轮机 中燃气膨胀做功过程的目的是为了实现热能转换 为机械能; 压气机中气体的压缩增压过程,则 是为了获得预期的高压气体。工质热力过程分析 计算的目的,在于揭示过程中工质状态参数的变 化规律以及能量转化情况,进而找出影响转化的 主要因素。 3.1.1理想气体及其状态方程 热机中的工质皆采用容易膨胀的气态物质, 包括气体和蒸汽。气体是指远离液态,不易液化 的气态物质; 而蒸汽则是指离液态较近,容易 液化的气态物质,两者之间并无严格的界限。 在工质的热力性质中,压力p、比体积v、 温度T之间的关系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对于实 际气体,这种关系一般比较复杂。但是,通过大 量实验发现,当密度比较小,也就是比体积比较 大的时候,处于平衡状态的气态物质的基本状态 参数之间近似地保持一种简单的关系。为此,人 们提出了理想气体的模型: (1) 气体分子之间的平均距离相当大,分 子体积与气体的总体积相比可忽略不计; (2) 分子之间无作用力; (3) 分子之间的互相碰撞以及分子与容器 壁的碰撞都是弹性碰撞。 实验证明,当气体的压力不太高,温度不太 低时,气体分子间的作用力及分子本身的体积皆 可忽略,气体的性质就比较接近理想气体,气体 可作为理想气体处理。例如,在常温下,只要压 力不超过5MPa,工程上常用的O2、N2、H2、CO 等气体以及主要由这些气体组成的气体混合物, 都可以作为理想气体处理,不会产生很大误差。 另外,大气或燃气中所含的少量水蒸气,由于其 分压力很低,比体积很大,也可作为理想气体处 理。但是火力发电厂中所使用的水蒸气,压力比 较高,密度比较大,离液态不远,不能作为理想 气体看待。 本书在体系结构上打破了把“热工基础”分为工程热力学和传热学两篇的做法,全书包括热工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热量传递过程与换热器、热工设备应用等三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