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赢得世界杯

如何赢得世界杯
作者: 克里斯·埃文斯
出版社: 浙江教育
原售价: 99.90
折扣价: 62.00
折扣购买: 如何赢得世界杯
ISBN: 9787572247354

作者简介

克里斯·埃文斯 足球专栏作家,自由撰稿人。《442》《卫报》等知名杂志撰稿人,The Set Pieces网站编辑。采访过众多Top球员和教练,包括杰夫·赫斯特、路易斯·费利佩·斯科拉里、吉米·卡拉格、罗伯托·马丁内斯、朴智星和里奥·费迪南德等。 [译者简介] 央视体育记者、主持人,从事体育传播、报道工作超过30年,参与创办CCTV5体育频道和CCTV5+体育赛事频道,为《体育新闻》《世界体育报道》《足球之夜》等栏目的创建和发展贡献力量。从1996年开始参加各种大赛转播报道,与同事共同探索节目呈现方式,在体育内容传播的主持工作中略有心得。

内容简介

第十四章 关键之战:施展绝技,掌握全局 世界杯期间,关键比赛纷至沓来。一支球队刚刚赢下了必须赢得的比赛,几天后又将迎来一场更加重要的比赛。 在最高水平的对抗中,往往最微小的差距就决定了哪支球队能够晋级下一轮,哪支球队要预订回家的机票,因此主教练们会努力在帮助球队赢得竞争优势的同时不给对手留下任何机会。多年来,主教练们尝试着各种策略,以确保在终场哨声吹响时,自己的球队可以取得胜利,但有时他们所选择的胜利之法并不精明和巧妙,反倒显得愚蠢和古怪。 塞普·赫伯格(Sepp Herberger)是世界足坛历史上最早的创新者之一,他于1954年率领联邦德国队首夺世界杯。当时,现代足球理念和技战术体系还格外罕见,但赫伯格竟然已经开始采用视频分析法来研究对手。他还非常在意天气 和场地条件对球队表现的影响,并且与阿迪达斯的创始人阿道夫·阿迪·达斯勒(Adolf Adi Dassler)一道研发出了世界上第一款可调节鞋钉的足球鞋,以确保球员们可以适应各种条件的场地。 然而,其他教练并不像赫伯格一样喜欢如此多的变化和创新,他们长期以来一直坚信,当一场重要比赛来临时,如何让自己的球队发挥出最大的潜能才是正道,为此要坚定不移地去提升球队的实力。通过使用秘密武器去探知对手的弱点和短板,通过巧妙的战术调整来强化自己的优势,求助于“黑魔法”……世界杯中奇招频现。 人们可能认为,与在俱乐部执教的同行们相比,国家队主教练看起来多了些贵族风范和书卷之气。但千万不要被这种印象所蒙蔽,他们并非总是态度温和,需要时也能够应对各种激烈的心理对抗。当世界上最受瞩目的奖杯开始展开激烈争夺时,国家队教练们会尽其所能,力求让自己的球队在残酷竞争中脱颖而出。 障眼法 沃格茨乔装成了卖可口可乐的商贩。这位联邦德国队助理教练从头到脚穿着 这家全球软饮料巨头企业所特有的红白两色相间的服装,正在执行着一项秘密任务:刺探下一个对手的“军情”。这位在1974年曾随队赢得过世界杯的足球名宿潜伏在墨西哥考瑞基多拉体育场的看台上,密切关注着场内正在训练的苏格兰队。 沃格茨是受主教练贝肯鲍尔嘱托来执行秘密任务的。1986年世界杯小组赛中,联邦德国队将在第二轮迎战苏格兰队。这是一场关键的比赛,因此贝肯鲍尔希望自己的助手可以在赛前探听到更多有价值的消息。在明目张胆地入场遭拒之后,沃格茨只好乔装改扮,偷偷潜入球场看台,窥视着苏格兰队主教练亚历克斯·弗格森的赛前训练。 “沃格茨遭到了我们的拒绝,因为弗格森强调这不是一次公开的训练。”苏格兰队教练克雷格·布朗说,“但是可口可乐是世界杯的官方赞助商,场边就有贩售的摊点,沃格茨是个足智多谋的家伙,他找到了一个卖可口可乐的商贩,并对商贩说:‘如果你把你的可口可乐帽子和白色上衣,还有那个饮料桶给我,那我就给你一件德国队球衣。’那个商贩不过是可口可乐雇来的,根本不知道眼前这个德国人到底在搞什么把戏,因此沃格茨顺利地用球衣交换来一整身可口可乐商贩行头,并得以进入球场偷偷观看了整堂训练课。” 弗格森全然不知德国人在看台上偷窥,他毫无戒备地在训练中演练了全套的战术安排,而沃格茨则在隐蔽处顺利记下了苏格兰队的首发阵容。暮色将至,他偷偷起身离开体育场,将日后成为曼联传奇主教练的弗格森的全套战术安排和人员安排通通放在了贝肯鲍尔的案头。 “我们并不知道曾经发生过这样一件事,直到赛后与沃格茨闲聊时,我们才恍然大悟。”布朗回忆道,“沃格茨说:‘我了解你们,我知道戈登·斯特拉坎 (Gordon Strachan)肯定会首发出场。’他承认自己看了我们的赛前训练。弗格森气疯了,从那以后,弗格森给沃格茨起了一个‘可口可乐人’的绰号。” 尽管联邦德国队的做法看起来并不光明正大,但布朗也承认:“在世界杯上每支球队都会这样做。”布朗还记得,在他自己执教苏格兰队时的一次赛前训练中,他发现看台上有对手的球探,便当即决定操练起比赛中根本不可能会使用的技战术,给对手来了一场“反间计”。 并非只有布朗一人会使用障眼法迷惑对手。虽然看台上的那些球探会想尽办法研究对手的技战术演练,希望借此帮助球队击败对手,但他们无法料到对方教练在训练之外想出的奇招。 1994 年世界杯上最著名的进球之一便是在未经训练的情况下呈现出来的。瑞典队主教练汤米·斯文松发现队内球星托马斯·布罗林在帕尔玛队效力时有一个任意球配合绝活,因此在 1/4 决赛与罗马尼亚队交手前,他想让这一精妙配合在这场生死战中再现。但斯文松并不敢在赛前训练中演练,因为他对对手的球探有所顾忌,害怕这一配合到了比赛中难以达成一招制敌的奇效。 “比赛前两天,斯文松告诉我要在比赛中实施那种任意球配合,但是在训练中切记不要演练,因为他知道每堂训练课罗马尼亚队都会派人来窥视。”布罗林回忆道,“我们没有在训练中练习这个绝招,只是做了纸面上的细节推演,因此在与罗马尼亚队的比赛中我们是第一次使用,尽管我们已经为此讨论交流过无数遍了。” 比赛进行到第78分钟,瑞典队终于获得了一个前场位置极佳的任意球机会。纸面演练得几乎炉火纯青的瑞典球员们发起了精妙的进攻,主罚球员并没有直接将球吊入禁区,而是轻巧地推向人墙右侧,渗透在人墙中的布罗林快速前插,成功地接应皮球,将球打进。 “那个进球背后有着很神奇的故事。拿到球后,我并没有按照预先的设计将球传向中路寻找队友,”回忆那记精彩绝伦的任意球时,布罗林陶醉地说,“在最后一秒钟,我看到了对方守门员的位置,我的脑海中突然浮现出一个念头,‘哇, 我简直是在面对着空门啊!’我的状态很好,完全可以自己直接射门。我果断射门,球真的进了。” 这个进球至关重要。随后,瑞典队在加时赛中力挽狂澜,将罗马尼亚队拖入点球大战,最终击败对手,挺进4强。这充分展示了执教者的远见卓识以及球员的个人创造力是如何在一场关键比赛中充分发挥作用的。在提供战术智慧和允许球员自由发挥创造力之间找到完美平衡本身就是一种不同寻常的执教能力。 让球队中的每一个人都朝着正确的方向 随着世界杯赛程的推进,比赛愈加关键,竞争愈加残酷,胜负往往只在一瞬间,这需要主教练实施更加精细的管理。 回顾过往几十年,顶级教练们习惯于扮演木偶大师的角色,他们会将一场比赛精细地切分成不同的阶段,以便更好地掌控比赛。越来越多的国家队教练在执教过程中也会范水模山,但是效果不佳。因为他们在平日里与国脚们相处时间不长,对他们产生的影响力总是很有限。 在为写作本书进行了许多采访后,我发现那些顶级国家队的国脚都有一种特质,当重大时刻来临,需要他们担当责任的时候,如果能让他们放开手脚去踢球,那将会带来更好的效果。 “希丁克是一位深谙人心的主教练,他知道如何激发球队。”曾帮助荷兰队打入1998年世界杯4强的鲍德温·岑登说,“他知道何时适合在管理上松弛一些, 也知道何时该让球队重新聚合在一起。如果你想要让我谈谈球队纪律,那么我记得在法国世界杯时,我们还有一定程度的自由。他的管理策略很有条理,他并不采用那种无为而治和放松式的管理模式,而是很擅长让球队中的每一个人都朝着正确的方向,也擅长引起全队的共鸣。同样,如果你允许队内有经验的老队员主 动树立榜样,承担更多的责任,那么当场上有事情发生时,他们就有能力去带领球队做出调整,适应局面。如果你拥有这样的一批球员,并对他们持完全开明的态度,鼓励他们做出决定,让他们变得更重要,那么他们在场上起到的作用甚至比主教练在场边还要大。比赛中,一名主教练能做的事情很有限,你会希望拥有在场上可以解决问题的球员。” 这便是让荷兰队在重要时刻屡屡受益的足球管理哲学。1998年世界杯上,埃德加·戴维斯(Edgar Davids)第92分钟的关键进球帮助荷兰队进军1/4决赛,迎战阿根廷队。在与阿根廷队的苦战中,又是在伤停补时阶段,丹尼斯·博格坎普(Dennis Bergkamp)攻入了精彩绝伦的一球,助力球队击败强敌,杀进4强。 希丁克的足球哲学在当年并不罕见。当然,时至今日主教练们还是需要对球队进行不同程度的掌控。但在2000年左右,一些国家队认为,球员的影响力至关重要。 最极端的例子是德国队,在过去几届大赛中,一名强力球员的影响力是这支球队取得成功的关键所在。虽然有一种观点认为,在20世纪90年代末到21世纪初德国队之所以被低估,是因为这支传统强队没有完全适应越来越复杂的足球运动,但到了2002年,德国队第四次闯进了决赛,证明球员主导的方式依然有效。 “在我们那个时代,全队一直在不断讨论着:如果我们想取得胜利,那么我 们到底要做到什么。”德国队前国脚、后卫克里斯蒂安·齐格解释道,“为了找寻胜利的方法,球队有时候会选择球员践行团队责任,或是做一些与以前不同的事情,或者再讨论一下我们到底应该做些什么,再或者一旦主教练宣布了上场名单,我们就在场上以我们认为的最好的方式来赢得比赛。” 2002 年,传奇射手鲁迪·沃勒尔(Rudi V?ller)率队参加世界杯,将一支并不被人们看好的德国队带进了世界杯决赛,因此时年42岁的他备受赞誉。但是 随着日后沃勒尔执教国家队的内幕故事不断被透露出来,人们关于他的认知开始发生变化。 “沃勒尔因为其性格在更衣室很受尊重,但我并不认为这有什么大不了的。”德国足球记者拉斐尔·霍尼施坦因说,“德国队前国脚菲利普·拉姆曾在自传中写道,因为平日的训练并未正常进行,所以沃勒尔常常很沮丧。他有时只会简单发令‘:让我们做个五对五对抗吧。’‘让我们练练角球吧。’再不然,他会直接说:‘你们出去踢踢球吧’。” 几位德国队曾经的主教练也有过类似的情况。当时有传言称,4年之后率队 征战世界杯的尤尔根·克林斯曼也实行类似的做法。不过随着俱乐部和国家队内部运行方式的改变,一些过往旧事自然也会成为人们的谈资。 在2002年世界杯上,德国在淘汰赛阶段接连三场以1∶0的比分挺进决赛。齐格透露说,守门员奥利弗·卡恩(Oliver Kahn)和中场大将迈克尔·巴拉克 (Michael Ballack)等经验丰富的老球员在这几场关键比赛中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在一场比赛结束之后,一直到下一场比赛来临之前,由七八位老球员组成的一个小核心团体都会聚在一起,聊聊过往一周球队里的大事小情,评点一下球员,讨论如何安排才是最好的。”曾效力于利物浦和 拜仁慕尼黑的齐格回忆道,“这并非是一个人在起作用,而是七八个人在共同起作用,他们想的都是如何取得更好的结果。因此我们彼此之间会讨论很多,并且想尽一切可能来让球队沿着正确的道路前进。显然,沃勒尔也会找球员们谈话,如队长卡恩或巴拉克,他们会交流所思所想。无论是教练还是球员,参加大赛唯一的目标都是取得最大的胜利。” 无论国家队训练营内部如何展开活动和交流,越到大赛后期,教练和球员之间的深入理解就越显得重要。在激烈的比赛中,通过主教练与场上球员之间建立起的信任纽带,信息和战术调整能够在团队之间无缝、高效地被传递。同时,团队处于自由的氛围中,这能够鼓舞人心,保障球队赢得胜利。 总会有这样一个问题,主教练到底是干什么的?”在谈及 1990年世界杯期间生活在英格兰队大本营的经历时,《淋漓尽致》(All Played Out)一书的作者皮特·戴维斯说,“如果成绩不佳,主教练被解职,顶替的人随即就会到来。看着这样的局面你会问:‘我们现在怎么做才能 扭转败局呢?要改变些什么呢?’在世界杯上也会面临同样的问题:主 教练要如何将球队带到更好的水平呢?那一年,英格兰队团结一致完成 了目标,但如果鲍比·罗布森没有在 1990 年意大利世界杯时执教英格兰队,这一切断然不会发生。对于我们这些从未经历过世界杯的人来 说,永远也不可能知道那些隐秘的执教魔法。细节决定成败,一个微小的改变会带来质的变化。如果你看过在与联邦德国队的半决赛中英格兰队的表现,你一定会想那是怎么做到的。不管最终是什么原因,他们天生就该有这种能力,而罗布森是在正确的时间里将他们带到了那个完美的高度上的人。” 两种战术与四种可能 在备战大赛时,主教练最吸引人的部分当属他们精心准备的战术安排。通常,他们制定的战术风格可分为两派:要么坚持迄今为止一直奏效的战术策略;要么发动战术突袭,让对手猝不及防。 让我们以2002年率队征战世界杯的爱尔兰队主教练米克·麦卡锡为例,他始终固守一项原则:只要没坏,便不修理。“球员们会因为主教练的行为举止和突然变化而感到紧张。”麦卡锡解释说,“你设想一下,如果我突然说:‘我们来到了一个新的比赛阶段,所以让我们用X来替代Y吧。’所有球员都会对此回应道:‘我们已经Y了很久,为什么一定要换成X呢?’当教练这么做时,一定会引发球队内部的怀疑、恐惧和紧张,他们会想知道到底是为什么。所以教练一定要坚持一直所做的,保持球队踢球的方式和对比赛的投入程度。”与此相反,率领法国队赢得1998年世界杯的法国名帅艾梅·雅凯则完美诠释了另一种风格。1/4决赛开战前,雅凯根据对手的情况以及法国队球员的状态,大胆地调整了首发阵容。 “在雅凯将我列在出战意大利队首发名单中时,所有人都感到惊愕,因为在此之前我只在与丹麦队的比赛中出场过。”法国队前球员克里斯蒂安·卡伦布回忆道,“但是雅凯选择了我,因为我曾经在意甲桑普多利亚队踢过球。你可以看看,在首有多少在意甲踢球的球员:有效力于 AC 米兰的马塞尔·德塞利(Marcel Desailly),有效力于尤文图斯的齐达内和德尚,还有来自国际米兰的 劳伦特·布兰克(Laurent Blanc)和尤里·德约卡夫(Youri Djorkaeff),帕尔玛 的利利安·图拉姆(Lilian Thuram)和阿兰·博格西昂(Alain Boghossian)。对战意大利,雅凯深知我们的内心深处的愿望,就是要战胜他们。为什么呢?因为 我们热爱意大利,我们在他们的联赛中踢球,完全了解意大利人的性格,熟悉他们所有的球员,我们知道意大利队球员们的心态,这是一场更具策略性的比赛,我想这就是雅凯排出这套首发阵容的原因。” 这是一个大胆的决定。但正如赛前所预料的那样,两队彼此之间都太熟悉了,双方在120分钟内见招拆招,最终均无建树,战成0∶0,只能通过点球大战决一胜负。结果,法国队以4∶3的比分艰难取胜,跻身4强。 因为世界杯的比赛性质不同,国家队主教练在做出任何调整时都要比俱乐部同行更加坚定和自信。由于俱乐部主教练提前几个月便能拿到一个赛季的完整赛程,即使是参加锦标赛也大约可以早两个星期知晓对手是谁,因此有相对充足的时间来打磨战术。但是在世界杯淘汰赛阶段,赛程紧,竞争激烈,从越过一个关口到面对下一个对手,这之间只有几天时间。在世界杯上,任何失误都是难以接受的,一个小小的失误都有可能导致球队惨败出局,当然这其中也会蕴含无尽的惊喜与意外。 “我们想让球队做好准备,变得更加灵活。”比利时队主教练罗伯托·马丁内斯在 2018 年率队打入4强,灵活的战术变化是他们当年取得成绩的重要原因。“当你已经建立了一套非常结构化的体系时,你很难突然做出灵活调整。因此我们的策略是建立不同的战术体系,以便能将球员使用在不同的位置上。” 1/8 决赛面对日本队时,比利时队一度0∶2落后。面对被动局面,马丁内斯只有依靠换人来改变场上局势。神奇的是,他换上场的马鲁万·费莱尼 (Marouane Fellaini)和纳赛尔·查德利(Nacer Chadli)分别攻入一球,帮助比利时队将比分扳平。最后时刻比利时队再次攻破日本队大门,最终以3∶2的比分涉险过关,这是自 1966 年世界杯后,在淘汰赛阶段第一次有球队在0∶2 落后的局面下逆转晋级。 几天后,在对战巴西队时,比利时队再出奇阵。巴西球员们错愕地发现,比利时队前锋罗梅卢·卢卡库出现在右路,中场核心凯文·德布劳内(Kevin de Bruyne)则被安排到了左路。结果,比利时队以2∶1的比分淘汰巴西队,得以晋级4强。马丁内斯说:“尽管赛程紧变化快,有时我们并不能马上确定下一个对手是谁,但我们完全能够先做好充分的赛前准备以应对接下来的困难。” “你可能不知道下一个对手是谁,但最多不过是四种可能罢了,你总能预测出自己未来大致的晋级路线图。参加世界杯的31支球队并非都是你要面对的对手,所以你总有办法可以缩小对手的范围。” 突然的变化和意想不到的对手虽然难免会打乱备战工作的节奏,但有时也能因势利导成为一件好事。英格兰队在1986年世界杯所付出的惨重代价是一个非常好的案例。在 1/4 决赛对阵阿根廷队前,由于对阿根廷队太过了解,英格兰队反倒思虑过重,重负加身。英格兰队众将都明白,如果想在墨西哥阿兹台克体育 场战胜阿根廷队,那么他们就必须限制住马拉多纳的发挥。但是,也许是因为太 重视这个环节了,英格兰队主教练鲍比·罗布森在赛前针对马拉多纳做了过度的 表达。 “赛前,人们对于马拉多纳盛赞有加,纷纷猜想他会对我们造成怎样的打击。”英格兰队的加里·史蒂文斯(Gary Stevens)回忆道,“我非常尊重罗布森,但是我觉得他对于马拉多纳的评价显然是过多了。我并不是说马拉多纳不能被赞扬,只是马拉多纳的表现已经说明了一切,不必再做过多地渲染了。但是在队中,我们过于强调马拉多纳的威力,罗布森一直在喋喋不休地谈论他,甚至有些吹捧的意思了。他一直在强调马拉多纳多么出色,多么有威胁,如果我们不能控制住马拉多纳,一旦马拉多纳状态良好,将会给我们带来怎样的打击。” 比赛临近时,史蒂文斯曾是盯防马拉多纳的人选,但当比赛真的到来时,彼得·里德(Peter Reid)担起了这项重任。最终,英格兰队所有的战术考量都没能起到有效作用,马拉多纳也用两个致命的进球证明了罗布森的断言是正确的。但是史蒂文斯坚持认为,现代足球执教方式中一定要提倡避免像罗布森那样过度强调对方核心的做法。 “我不得不说,运动心理学专家在那种时候会起到积极作用。”曾效力于托特 纳姆热刺队的史蒂文斯说,“运动心理学专家们不仅能和球员们一起训练和生活,而且在某种程度上,还能给主教练提建议。他们并非要去批评,而是在做观察。我已经听了太多罗布森关于马拉多纳的描绘:马拉多纳是个天才,马拉多纳可以伤害你,马拉多纳几乎可以靠一己之力击败我们。我相信如果有一位运动心理学家在球队里,那他一定会在早餐结束之后坐下来和罗布森说:‘我一直在聆听,也收获了不少,但我认为可以有更好的办法,比如……’然后他会提出建议。有 些人可能会持不同的观点:因为他是一名伟大的球员,所以在与他交手时我们必 须有所作为,他的作用和价值会对我们有激励作用。但对我而言,我已经足够健康、强壮、敏捷、机智,如果你告诉我,我可以应对马拉多纳的进攻,这才会对 我有所激励。” 与阿根廷队对阵的球队的主教练有时会有些灰心地想:即使再安排出什么应对之策,也很难限制住状态绝佳的马拉多纳。因为即使是在一场比赛中他表现平平,他也有能力突然爆发,使比赛局面迅速利好阿根廷队。事实上,主教练们尝试过各种方法来针对马拉多纳,但都没有取得好的成效,而超级大赛往往又能充分激发出这位球王的巨大能量。因此毫不奇怪的是,当合规之法无法阻击马拉多纳时,那与之对阵的主教练们也只好求助于“黑魔法”了。 “黑魔法” 这其中最有名的例子可能要属1982年世界杯意大利队使出的狠招数了。时任意大利队主教练恩佐·贝尔佐特要求铁血后卫克劳迪奥·詹蒂莱(Claudio Gentile)不择手段地限制住马拉多纳。这位经验丰富的意大利后卫施展出了大师级的欺诈手法,对马拉多纳死缠烂打,最终将马拉多纳的阿根廷队淘汰出局,而且最令人震惊的是,在90分钟的比赛中,詹蒂莱对马拉多纳的犯规总计23次,但居然没有得到哪怕一张黄牌。 对超级巨星们来说,遭受对手紧盯和“特别关照”,甚至遭受粗野犯规一向是家常便饭,直到新的规则出台,那些原始、粗野的球风才被禁止。在此之前,当在技战术层面无法解决问题时,有些主教练就会希望通过身体对抗打开局面。 20世纪30年代,奥地利队素有“梦之队”的美誉,但是在 1934 年世界杯中却蒙受“冤案”,惨遭淘汰。而球王贝利在1962年和1966年的世界杯中不断 被对手侵犯乃至身受重伤,这也让他心灰意冷甚至准备放弃1970年世界杯。此外,这种粗暴的方式也被集中使用在20世纪50年代号称“黄金一代”的匈牙利队身上。 强大的匈牙利队是20世纪50年代世界足坛最强的球队之一。1950年至1956年,他们出战50场比赛,仅仅输掉了1场球。具有强烈悲剧色彩的是,那场唯一输掉的比赛是1954年世界杯决赛,他们负于联邦德国队,而德国人至今还将这场对决称为“伯尔尼奇迹”。 通过回顾那届世界杯,我们可以清晰地发现,两队在小组赛阶段的第一次交手深深影响了决赛结果。虽然匈牙利队在那场比赛以8∶2的比分狂胜联邦德国队,但是这一切都是有代价的:联邦德国队成功“摧毁”了他们的绝对核心费伦茨·普斯卡什。 “随着比赛的进行,我的对手发现他们利用技术无法阻碍到我,于是他们开始采取非常粗暴的方式来对待我,”普斯卡什在自传《匈牙利队长》(Captain of Hungary)中写道,“这样踢下去我迟早是要受重伤的。我们朝着德国人的大门猛攻,我在没能受到任何阻碍的情况下带球推进,随后将球传给了桑多尔·柯奇士,然后准备继续向前去占据我的新位置。就在我出球的一瞬间,我的脚踝后侧被凶狠地踢了一脚,非常疼,但是我顾不上多想,继续向前跑去。那个踢我的人 想要什么?我问自己。他想让我彻底残废被抬下场吗?我们当时已经5∶0领先了,很难想象即使我下场又会对比赛的结果产生怎样的影响。我只是不能理解对手的行为,索性也就不再想了。但是随后我的脚踝严重受伤,我站不住了。” 重伤的普斯卡什缺席了此后的两场比赛。然而面对与联邦德国队的冠军之争,尽管很多人认定他尚未痊愈无法复出,但他一定要重回球场。虽然普斯卡什努力地表现着,但在那个无法换人的时代,每位球迷都看出了匈牙利队表现差劲的根本原因在于这位“飞奔的少校”表现不佳。 虽然重击对方核心大将去其锐气,属于胜之不武,但是主教练向球员们灌输的不惜一切代价赢得胜利的观念其实并无不妥之处,它的确可以让球队在关键时刻获得优势。在众多主教练中,阿根廷主教练卡洛斯·比拉尔多可以算是为胜利无所不用其极的典型人物了,他以高标准的治军之法和对胜利与生俱来的欲望而 赢得了“冷血赢家”的称号。 尽管如今在谈起阿根廷队1986年赢得世界杯时,人们都会重点回忆马拉多纳出神入化的表现,但毕竟赢得最终胜利依靠的还是球队的整体发挥。他们团结一致面对激烈竞争,当比赛进入白热化阶段时,他们并不排斥最大化地利用规则,而马拉多纳的“上帝之手”则是这一表现的最佳诠释。4 年后,阿根廷队再次打进世界杯决赛。尽管世人公认这一届的阿根廷队已不像4年前那般强大, 但球队展现的勇气、决心和韧性甚至超过了4年前,他们最终一路奋战闯进了决赛。 《运动的世界:1990 年意大利世界杯的内幕》(World in Motion: The Inside Story of Italia’90)一书的作者西蒙·哈特(Simon Hart)在一次采访中直接将问题抛给了比拉尔多,问他如何看待外界的评论以及他自己拥有的名声。“对我来说,这是错误的。”在回答有关外界认为阿根廷队有悖体育精神是否公平这一问题时,比拉尔多很乐意为自己辩解,他说,“如果这事关法律的话,那就必须考虑修改法律了。如果你偷了东西,那么持枪抢劫和空手偷窃是完全不同的。我们踢得很好,我们遵守了比赛规则,并没有做任何奇怪的事情。” 这并非阿根廷人第一次被批评在世界杯中以不光彩的方式赢得比赛。早在1978 年世界杯上,本土作战的他们就曾匪夷所思地6球大胜秘鲁队,从而最终 以净胜球优势力压巴西队跻身决赛。那场比赛一直广受争议。甚至到了决赛时阿根廷人也在利用各种因素来让对手荷兰队感到不安。他们没有按时到场,随后又公开质疑荷兰队边锋雷内·范德科克霍夫(René van de Kerkhof)手臂上佩戴石膏护具的合理性,但其实在整个世界杯期间,这位荷兰球员都是戴着石膏护具登 场的。不过,时任荷兰队主教练恩斯特·哈佩尔(Ernst Happel)丝毫未受影响,他依旧从容地调动着球队。 “一名阿根廷球员找到主裁判说:‘你看看范德科克霍夫,他胳膊上可戴着石膏护具呢。’他们还说护具太硬,让他必须摘掉它,但这遭到了范德科克霍夫的拒绝。”后卫厄尼·布朗茨(Ernie Brandts)回忆道,“哈佩尔知道情况后,随即发令:‘我们不踢了,我们回家。’我们集体回到了更衣室,足足待了30分钟, 直到范德科克霍夫被允许戴着石膏护具登场,决赛才得以开始。阿根廷人试图用这种方式阻挠范德科克霍夫上场,但哈佩尔很坚决,以退赛来反击对手。体 育场里有12万名球迷在等待着决赛开始,如果决赛不踢,那将会造成很大的损失。虽然哈佩尔赢得了这一回合的较量,但是他的对手塞萨尔·梅诺蒂(César Menotti)才是最终掌控局面的人,他们成功地制造了一起混乱,最终阿根廷人也如愿赢得了世界杯。 这是世界杯历史上最有名的边缘地带较量的例子,世界杯都为此蒙羞。但是,当竞争如此重要的一份荣耀时,似乎什么事情都可能发生。毕竟人们最终记住的只是谁赢得了世界杯。 ● 第22届卡塔尔世界杯于11月20日正式开幕,想看懂世界杯,《如何赢得世界杯》中有你得知道的那些事儿。 ● 《如何赢得世界杯》揭开赛场内外的秘闻,给出了赢下大力神杯的关键。这本书会给你更多角度,让你能更好地预测哪支球队会捧杯成功。 ● 央视体育知名主持人张斌担纲翻译并做诚意导读。 ● 知名解说员张路、詹俊、刘建宏、颜强,足坛名宿孙雯、孙继海等联袂推荐。 ● 湛庐文化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