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媒体传佳话(中俄媒体交流年背后的故事)](https://file.mhuoba.com/shop/3/100021/picture/book/20210812/18/20210812184029654.jpg)
出版社: 中国广播影视
原售价: 49.00
折扣价: 31.40
折扣购买: 中俄媒体传佳话(中俄媒体交流年背后的故事)
ISBN: 9787504383129
国际合作司: 承担出版物、广播电视节目的进口管理。依法管理境外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机构在华设立办事机构。对境外广播电视节目的引进、播出和中外广播电视节目合作的制作、播出,以及卫星电视接收设施、境外卫星电视节目的落地和接收进行监督管理。
携手推进文化合作,扬起中俄友谊的风帆 ——文化部中俄媒体交流年工作总结 中国和俄罗斯互为最大邻国,当前,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处于历史最好时期。文化交流是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以文化人、以文促情、以文建信”的独特作用。在中俄媒体交流年活动框架内,两国文化部举办大量卓有成效的文化活动,积极推动文化领域交流与合作。 一、互办文化节,播撒友谊的种子 中俄双方在文化领域中的合作机制日臻完善,双方定期召开中俄文化合作分委会会议,规划两国文化领域的合作方向。中俄两国互办文化节已成为机制性项目,是两国文化交流中活动规模最大、影响范围最广、受众人数最多的品牌活动,受到两国各界民众的广泛关注。 2016年,“中国文化节”在俄罗斯举办,中方共组派17个团体、369人次赴俄,举办地方文化周、音乐、舞蹈、戏剧、武术等30余场活动,活动地域覆盖包括莫斯科、圣彼得堡在内的全俄近20个联邦主体,吸引了来自全国不同省市自治区的艺术团体积极参与,向俄罗斯民众展示中国优秀的文化传统和当代舞台艺术发展的最新成就。2017年,在华举办“俄罗斯文化节”,开幕式专场音乐会为两国观众带来一场高水准的文化盛宴,第六届中俄舞台艺术对话推动艺术教育、院校合作再上新台阶,为中俄文化交流向更深层次、更广领域发展夯实了基础。 1.“中国文化节”架起世代友好的桥梁。文化交流是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在两国关系中发挥着“以文化人、以文促情、以文建信”的独特作用。中俄艺术工作者对进一步加深两国文化领域的各层次交流合作有着迫切愿望。中俄互办文化节有利于加强两国民众之间的了解,为两国关系的深入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社会基础。 2016年7月4日,“中国文化节”开幕式专场演出在俄罗斯军队中央模范剧院隆重举行,中俄两国艺术家表演了杂技、武术、京剧、歌舞等10个精彩节目,受到俄罗斯观众的热烈欢迎。 舞蹈《溢彩流金》为晚会拉开帷幕,雍容华贵的盛唐气象和轻歌曼舞的表演融为一体,使观众感受到强烈的视觉震撼。演员以精湛的技艺呈现了《中华武术》《肩上芭蕾》《蹬人》等节目,展示了中国功夫和中国杂技的魅力。京剧《国色天香》完美诠释梅派经典唱段《贵妃醉酒》,让观众感受到中国国粹艺术的独特魅力。演出充分融入了俄罗斯元素,民乐《东方茉莉》就是把中国传统歌曲《茉莉花》和俄罗斯名曲《卡林卡》融合,给观众带来耳目一新的感受。天津歌唱家与俄罗斯四重唱组合共同演唱俄罗斯歌曲《俄罗斯小伙》,中国残疾人艺术团的《千手观音》等精彩节目引起了现场强烈共鸣和热烈欢迎,掌声欢呼声不断,演出取得圆满成功。 此次演出连同在圣彼得堡举行的“记忆?天津”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在伊尔库茨克市举行的“天津电影周”展映活动,集中展示了以津门文化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加深了俄罗斯民众对中国文化的认识和了解,讲好了中国故事,传播了中国声音,有力促进了中俄文化交流,受到中俄两国媒体的高度关注。 为扩大文化节影响,加强中华优秀文化在俄罗斯地方的存在,2016俄罗斯“中国文化节”打破以往仅由中方外派团组演出的模式,利用俄罗斯多地举办国际艺术节的契机,与艺术节组委会直接联络,由俄方艺术节邀请中方艺术团组赴俄演出,以此扩大文化节举办地域涵盖范围,并借助艺术节固有的媒体平台,极大地加强了艺术团组的宣传力度。如青年舞蹈家张翼翔参加萨哈国际舞蹈节、“聆听中国”青年民族乐团参加亚太国际音乐节、金佛爵士乐团参加卡梅什洛夫国际爵士音乐节、李晓川爵士乐队赴克里米亚参加科克特贝尔国际音乐节、北方昆剧院赴雅库特共和国参加“亚洲儿童”国际艺术节等,实现了多个地域上的突破。俄罗斯很多地方是第一次迎来中国的艺术团体,在当地引起强烈反响。同时,通过艺术节的平台,在弘扬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更加重视现当代艺术的交流展示,更加注重迎合俄罗斯青年人的艺术审美,更加关注两国青年艺术家的交流互动,让中俄青年人了解对方所思所想,增进友谊。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中国文化节”期间,适逢鄂木斯克市举办建城300周年庆典,应鄂木斯克市政府邀请,中国首次派出陕西歌舞剧院参加庆典活动,并成为该市建城300年历史上首个演出的中国艺术团体。全团成员团结协作、不辞辛劳、倾情奉献,四场庆典演出活动取得圆满成功。 2016俄罗斯“中国文化节”框架内举办了地方文化周、音乐、舞蹈、戏剧、武术等领域专场演出、中俄舞台艺术对话等30余场活动,活动时间持续全年,活动地点涵盖了莫斯科、圣彼得堡、叶卡捷琳堡、伊尔库茨克、萨哈(雅库特)共和国、萨马拉、卡梅什洛夫、鄂木斯克等广大区域,吸引了来自中国北京、上海、天津、河南、重庆、陕西、新疆等不同省市自治区的艺术团体积极参与,向俄罗斯人民介绍当代中国舞台艺术发展的最新成就。 2.“俄罗斯文化节”系紧民心相通的纽带。2017年9月12日,“俄罗斯文化节”开幕式音乐会在广州大剧院举行,演员阵容强大、水准高超。享誉世界的俄罗斯著名指挥家费多谢耶夫率柴可夫斯基交响乐团100余人演奏了柴可夫斯基、拉赫玛尼诺夫等大师的经典作品。中国男中音歌唱家袁晨野和琵琶演奏家赵聪与俄方联袂合作,为观众带来歌剧《黑桃皇后》选段、中国民歌《在那遥远的地方》以及琵琶协奏曲《丝路飞天》。两国艺术家的精彩演出赢得了观众的热烈掌声,为本次文化节成功揭幕。 指挥家费多谢耶夫已85岁高龄,为给中国观众呈现一场完美演出,不顾旅途辛劳和身体不适,坚持进行彩排,在演出的细节上精益求精。在音乐会前的“俄罗斯文化节”新闻发布会上,费多谢耶夫表示,中俄友谊世代相传,中国带给他亲切的感觉,他率领一百多人的庞大交响乐团来华,处处感受到中国的热情与真诚。 琵琶演奏家赵聪与柴可夫斯基交响乐团合作演出的《丝路飞天》琵琶协奏曲将音乐会推向高潮,中国传统音乐精髓与当代世界音乐语汇相融合,赢得全场热烈掌声。在前排就座的俄罗斯大学生代表们纷纷起身鼓掌欢呼,为中国民乐的魅力绽放、为中俄深厚的友谊而喝彩。 开幕式音乐会外,文化节框架下重要活动——第六届中俄舞台艺术对话于9月13日在广州大剧院举行。两国顶级的艺术院校负责人和知名艺术家就艺术教育、院校合作等话题进行深度交流,为开展务实合作建言献策。2017中国“俄罗斯文化节”的举办,进一步促进中俄文化领域高水平合作,夯实中俄友好的社会基础。 在这些文化交流活动中,中俄两国顶尖艺术家集聚一堂,为两国人民带来文化艺术盛宴,使两国人民友谊更加深厚,彼此的心贴得更近。 二、互办文化大集,深耕睦邻友好的土壤 中俄文化大集由中俄两国文化部、黑龙江省政府、俄罗斯阿穆尔州政府联合主办,是黑龙江两岸人民一年一度的盛大节日,吸引了两国民众的积极参与。中俄文化大集荟萃两国文化精品,文化交流领域不断拓展,内容持续深化,已发展成为中俄两国国家级、区域性、协作性、机制性、规模性、综合性、民众性的文化贸易和文化交流重要平台和品牌项目,开创了国际文化交流合作的新模式,成为中国边境地区对外文化交流合作的成功范例。 第七届中俄文化大集于2016年8月11日至15日在黑龙江省黑河市和俄罗斯阿穆尔州布拉格维申斯克市同步成功举办,以“文化贸易、文化交流、经贸合作、繁荣发展”为主题,两国艺术团除联袂参与开幕式演出外,还分别在黑河市和布市举办专场演出。同时,还举办大型中俄露天篝火晚会、中俄青少年民族风情展演、“国粹京剧”专场演出等一系列文化演出活动。为彰显地域文化、民俗文化的魅力,本届中俄文化大集精心策划了黑龙江“指尖芳华”——非物质文化遗产北方刺绣精品展、中国知名书画家作品展览、中俄文化产品展销。 文化大集期间,黑河市和布拉格维申斯克市主要街道的街牌和路标都改为中俄英文标注,两地主要街道、广场都悬挂着中俄两国国旗,拉近了两国人民间的情感距离。中俄文化大集立足黑龙江两岸双子城,为两国人民搭建了一座文化之桥。越来越多的两国民众对大集产生浓厚兴趣,积极参与大集活动,在相互尊重、平等合作中收获快乐、友谊、幸福。 2017年6月22日至26日,第八届中俄文化大集在中俄两地同期举办。本届大集特点更加鲜明,包括开展高端交流、论坛推介、文化贸易、文艺演出、民众文化、体育文化、文化旅游七大板块33项活动。中国唯一的国家级少数民族艺术表演团体——中央民族歌舞团和被誉为“世界舞蹈艺术巅峰之团”的俄罗斯莫斯科蓝陶瓷舞蹈团,共同参加文化大集开幕式《一带一路,同心同桥》文艺晚会演出,为民众呈现富有民族特色的歌舞盛宴。为扩展文化贸易领域,黑河还邀请20余个国家和地区参展,汇集近千种具有民族文化特色的非遗产品、工艺品。本届文化大集框架内还举办了大型中俄露天篝火晚会、中俄横渡黑龙江、中俄民众巡游狂欢、荧光夜跑等活动,营造两国友好、全民欢愉的热烈场面和浓厚氛围,为促进民心相通、相互交融发挥积极作用。 三、“欢乐春节”将和谐欢乐播撒心田 春节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深层的文化追求,生动而深刻地反映了中国文化素来向往人与环境、人与人、人与自身和谐相处的理想,“欢乐春节”已成为目前我国对外文化交流覆盖面最广、参与人数最多、海外影响最大的综合性品牌活动。“欢乐春节”在俄举办引起“中国热”潮流。我部积极通过开展内涵丰富的高品质春节主题活动,向俄民众推介更多具有中国特色、体现中国精神、蕴含中国智慧的优秀文化。 2016年在“欢乐春节”框架内,我部在莫斯科市和捷尔任斯基市两地共举办25场活动,包括展览4场、演出及联欢活动7场、电影放映14场,参与人数约5300余人,充分利用春节契机弘扬中华文化,讲好中国故事,使更多的俄罗斯民众亲身感受中国文化的魅力。 2017年“欢乐春节”进一步提质增效,创新发展,打造亮点。“美丽天津”艺术团在莫斯科中国文化中心为俄罗斯民众举办2017莫斯科“欢乐春节”专场文艺演出,丝竹缭绕,鼓乐回旋。天津歌舞剧院的音乐家带来了由传统民乐与打击乐相结合的富有中国民族特色的室内乐曲,让俄罗斯观众耳目一新。一曲《敦煌》赢得满堂喝彩;舞蹈演员们则用婀娜动人的舞姿演绎了“敦煌飞天”的唯美与神秘,“桃之精灵”的活泼灵动,“彝山纵情”的激情与欢乐;霍元甲武术学校的学员们表演了中国的传统拳术、太极拳和精武器械;杂技演员献上高水平的《重蹬技》《球技》、双人柔术等杂技表演,令观众赞叹不已。此次活动还在莫斯科五一乡文化宫和莫斯科鲍曼国家技术大学文化宫进行了两场演出。“美丽天津”艺术团的精彩演出,把2017莫斯科“欢乐春节”活动推向高潮,赢得了当地民众的广泛欢迎和赞誉。此外,在莫斯科还举办了“造物记——来自中国的创意礼物展”、电影周、中国民乐演出、纪念汤显祖和莎士比亚展览等一系列精彩的文艺活动。 “造物记——来自中国的创意礼物展”精选中国故宫博物院、国家博物馆、国家图书馆、中国美术馆、恭王府、上海博物馆等单位300件套文化创意精品,主要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展示文创产品与本源文物的文化联系,以文物整体造型为基础,改变材质和用途,制成精仿复制品、日用品、纪念品等;第二部分着重展示文创产品创意构思而生发出的新产品,展现中国文化创意的神思妙想;此外,还包括“春之礼”作为特别单元,传播以春节为主题的中国传统礼俗文化。展览集中展现中国博物馆、图书馆文化创意产业的成果,以“中国生活方式”为演绎指向,展示塑造温暖、幸福、富有文化格调的中国当代生活品质。 2017年圣彼得堡“欢乐春节”系列活动,重点利用中国特色民乐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文化语言开展交流,为俄罗斯民众打开了解中国历史、文化与民俗的窗口。春节期间,共举办了9个项目45场活动,吸引了近10万当地民众参与。除地标性建筑冬宫桥亮红灯、新春庙会、美食节、中国电影节、总领馆杯国际围棋大赛、各类文化大师班、中国历史文化讲座等传统项目外,大型民族管弦乐《画境富春?丝路长安》音乐会登陆马林斯基剧院,反响热烈。还举办了首届圣彼得堡中小学生“欢乐春节”联欢节,首届“欢乐春节”商务论坛,使系列活动更攒人气、接地气、有新气。 中国新春民族音乐会在马林斯基剧院隆重举行。唢呐激昂,大鼓铿锵,这座俄罗斯乃至世界知名的艺术殿堂内座无虚席,这也是近20年来中国民族音乐首次走进马林斯基剧院,是“欢乐春节”首次走入俄罗斯顶级艺术殿堂和高端文化市场。浙江民乐团和陕西民乐团组成的联合乐团上演了大型民乐管弦交响音乐会。音乐会以“丝绸之路”为主题,精彩演绎了中国传统民乐经典曲目及当代民乐管弦作品。最后一首《卡琳卡》由中国民乐团和俄罗斯安德烈耶夫国家民族乐团联袂演奏,将现场气氛推向高潮。 “欢乐春节”第二届元宵庙会历时9天,总面积达2万平方米,总参与人次达8万人。庙会活动丰富多彩,模特服装秀、中俄艺术团体演出、非遗展览、中俄产品集市、中国手工艺品展示、中俄书画作品联展、中华美食节、图书集市、儿童寓教活动及书画、茶艺、中医宣讲等传统文化展演,分布在会展中心4个场馆。其中,“中国传统文化大师班”的互动教学尤为引人注意,国画书法、汉字教学、折纸剪纸、彩砂绘制、麻将围棋等中华传统文化瑰宝尽显魅力。由9位天津民间手工艺传承大师组成的天津非遗展示团队,现场展示了杨柳青木板年画、工艺毛猴、泥人张彩塑、内画鼻烟壶等多姿多彩的民间艺术。文化部委派的“美丽天津艺术团”为圣彼得堡民众带来了武术、杂技、民族乐器及歌舞表演,节日气氛浓厚热烈。俄罗斯小朋友的童装秀妙趣横生、萌态十足的表演赢得观众阵阵掌声。 还有“欢乐春节”首届中小学春节联欢节举办,当地20余所中小学校长和师生等近千人参加了此次活动。这是近年来圣彼得堡基础教育领域普及面最广的一场中华文化宣传活动。文艺演出在《茉莉花》合唱中拉开帷幕,俄罗斯中学生用纯正的汉语演唱的《茉莉花》,即刻把全场观众带入了“中国文化”中。近2个小时的演出掌声、喝彩声不断,最后由中俄师生表演的东北大秧歌《开门红》将整个演出推向高潮。本次联欢节还组织了“圣彼得堡汉语教学成就展”、“快乐汉语”图片展,和“中华文化现场展示”“中国知识问答”等活动。 “欢乐春节”红红火火开展,在俄罗斯营造了浓浓的中国年味儿,让中俄两国人民心贴得更近,情融得更浓。 四、中国文化中心开启品读中国的窗口 海外中国文化中心是开展文化外交的重要窗口和桥梁,在介绍中华文化、增进理解互信、开展交流合作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随着俄罗斯民众接触中国文化的机会越来越多,很多人已经不满足于对中国文化浅层次的认识和符号化的理解,渴望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文化,并通过欣赏中国的文化艺术,了解中国的历史变迁和社会发展,以及中国人的生活哲学和价值理念。在这种情况下,莫斯科文化中心以更加巧妙、有效的方式传播中华文化与中国声音,应为中俄文化交流的题中之意。 莫斯科中国文化中心重点面向俄罗斯主流社会,覆盖各个阶层,积极与当地政府部门、文化机构、民间组织开展合作,围绕“文化交流、教学培训、思想对话、信息服务”等职能,广泛开展交融互鉴,举办文艺演出、展览、学术研讨、互译出版、电影放映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全面、协调、持续地推广和传播中华文化,成为在俄推广和传播中华优秀文化、促进中俄文化交流与合作的重要阵地。 莫斯科中国文化中心为促进中俄文化交流做了大量工作,成绩斐然,已成为中俄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和在俄传播推广中国文化最佳平台。中心成立4年来,既与俄罗斯最具影响力的主流文化机构开展合作,也深入高校、乡镇开展活动。中心既走高层路线,也惠及普通民众。众多精英成为中心的合作伙伴,而广大的普通百姓更是中心的主要受众和忠实粉丝。中医、茶道、国画、戏曲、古典文学等中国传统文化在中心的广泛传播下深受当地民众欢迎,而反映中国现当代社会风貌和人文思想的电影、戏剧、文学,也在中心的重点推广下打开了俄罗斯了解今日中国的窗口。 50多岁的谢尔盖常来莫斯科中国文化中心,在现代化的数字影院观看配有俄文字幕的中国电影。谢尔盖说:“我每周三都来这儿,已经快5年了,在这里看电影和纪录片。我在苏联时期出生和长大,对中国文化很感兴趣。” 莫斯科中心影院每周三放映国产电影,吸引不少俄罗斯粉丝。40个座位的影院时常爆满,需要临时加座。每周影讯提前在俄最大社交平台“联系”上公布,观众既可以提前预约,也可以分享观影感受。在近3000平方米的文化中心楼内,除了影院,还有礼仪大厅、展览厅、多功能厅、教室、图书馆等设施。 如今,莫斯科中心已举办各类活动400余场,得到俄罗斯民众的广泛欢迎。在莫斯科普希金造型艺术博物馆举办的“礼乐中国——湖北博物馆馆藏商周青铜器特展”以及湖北武当武术团在莫斯科国际军乐节上的精彩表演吸引10多万现场观众,更有上亿观众通过电视和网络观看演出。 莫斯科文化中心积极打造品牌活动,通过地方主题文化年活动将不同省区独特的地域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呈现在俄观众面前。2017年是甘肃主题文化年,中心举办的敦煌丝路歌舞演出、剪纸艺术培训得到当地民众的欢迎。其中,“甘肃数字文物展”开启了跨国远程观展新体验。这是运用三维数字的多媒体手段,将实体展陈资源进行数字化采集,直观、生动再现文物原貌的一种展览形式。展览突破了传统的展陈方式,以甘肃省博物馆馆藏历史文物珍品为主要内容,用数字化形式将中国文物呈现在俄罗斯朋友们的面前。许多当地俄罗斯民众或手触多媒体显示屏,或凝视电视或投影,认真端详来自遥远异国的文物珍品。通过人机互动体验等形式,既能消除时间、空间的限制,又能帮助观众多维度、近距离了解珍贵文物,获取更多背景资料和历史信息,让文物“活”起来、“动”起来。新奇的跨国远程观展模式受到了当地民众的好评和赞叹。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中心以汉学家为抓手,站在思想对话的高度,自主创立“品读中国”系列活动,将中俄文化交流真正做成“民心”工程。“品读中国”如今已成功举办4届,每年20余次讲座。几十名俄罗斯汉学巨擘的专业知识、生动讲解,真正让中国文化、中俄友好走进了俄罗斯民众心底。中心推优秀图书,推动中俄翻译家互译出版文学作品。每年举办品读中国文学翻译评奖活动,鼓励俄罗斯汉学家翻译中国文学作品。设立了古典文学、现当代文学、诗歌和终生成就奖四项提名。其中莫言的《丰乳肥臀》俄译本获得过中心颁发的现当代文学翻译奖,此外,《诗经》、余华的《兄弟》、莫言的《生死疲劳》等作品的俄译本正在专家评审阶段。莫斯科中心致力于加强两国文学交流,以文学之美促进两国人民互知互信。 在教学培训方面,莫斯科中国文化中心举办汉语教学、武术、气功、剪纸、国画、戏曲等各类培训班。学员亚历山大几年前曾在这里学习武当拳,现在仍然坚持每天站桩,对中国传统武术有自己的看法。亚历山大说:“之前,我学习了武当太极拳,我觉得它保持了古老太极拳中最根本的东西,还没有被破坏。然而少林拳已经变成了一个旅游项目。7~8月会有甘肃(崆峒山)武术团来文化中心交流,我一定会来(学习)。” 莫斯科中国文化中心还成功举办“图书馆之夜”活动。活动当晚,虽然天气寒冷,下着小雨,但是俄罗斯读者们如期而至。他们首先参观了“苏里科夫美院画展”,此画展为俄罗斯人民画家、苏里科夫美术学院前副院长阿尔基马索夫教授和他的中国学生联合举办的《感受写生》作品展。本次展出除阿尔基马索夫70余幅作品外,还展出10余幅他的中国学生作品。之后,读者们在中心电影厅观看中国影片《全城高考》。该片向观众讲述几位高三学生以及老师、家长、社会在一场牵动每一个中国人神经的高考大试面前的所思所求、所苦所乐,以考生的拼搏精神和远大理想折射时代精神,以可怜天下父母心的情怀关注民生。影片以考生们的不同命运和不同选择反省社会良知,展示了当代社会的人生百态。俄罗斯读者还兴致勃勃地参观了中心图书馆和“尼山书屋”图书展,借阅图书、翻阅书屋新增图书品种。尼山书屋是山东省文化厅和山东出版集团山东友谊出版社与文化中心开设的精品文库,每年都增补图书数百种,现已成为文化中心图书馆的重要馆藏,深受当地汉学家和读者喜爱。 中华文化讲堂“感受中国古典之美——京剧艺术赏析”系列交流活动走进俄罗斯,先后在莫斯科中国文化中心和俄罗斯国立戏剧艺术学院举行,代表团还专程前往位于莫斯科郊区五一村的中共六大会址常设展览馆为工作人员进行慰问演出,并邀请了当地部分居民观看。主讲人江其虎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向俄罗斯朋友介绍了中国京剧艺术蕴含的传统价值观念和综合性、虚拟性、程式性等特征,以及四功(唱念做打)、五法(手眼身法步)、行当(生旦净丑)等基本艺术要素。为增加直观性,国家京剧院著名花旦、国家一级演员管波表演了《贵妃醉酒》《红娘》《拾玉镯》选段,国家京剧院著名琴师、国家一级演奏员叶光表演了京剧著名曲牌《夜深沉》,国家京剧院青年京剧演员晁凡、王超、王熔基表演了《三岔口》《长坂坡》选段以及起霸、趟马等基本功和把子功。为便于观众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江其虎将京剧《梁山伯与祝英台》与芭蕾舞《罗密欧与朱丽叶》进行了对比讲解。京剧演员还为热心观众勾画美猴王、时迁、文丑等脸谱,有两位小女孩非常喜欢脸上的图案,坚持把脸谱保留到活动结束。在俄罗斯国立戏剧艺术学院,江其虎邀请6位青年学生上台学习京剧的基本动作与手法。在六大会址常设展览馆,艺术家们为工作人员和当地居民表演了京剧的多个经典唱段和打戏,赢得了大家的热烈掌声。多位观众表示,原本对中国艺术的了解十分有限,这次活动为他们提供了很好的机会。有的说,深入浅出的讲解,铿锵婉转的京胡,余音绕梁的唱腔,英姿飒爽的武戏,让人回味无穷;中国京剧服装美轮美奂,让人印象深刻;对中国京剧艺术家经受严格的训练才能在舞台上呈现如此美妙的艺术表示敬佩。俄罗斯国立戏剧艺术学院的多位青年学生表示,中国艺术家们表现出来的深厚艺术造诣令人惊讶,京剧与歌剧在人物塑造和表现形式上有很多不同,但艺术是超越国界的,他们都能理解京剧艺术所要传达的价值理念;通过参加此次活动,对如何欣赏京剧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希望在俄罗斯有更多欣赏中国京剧的机会,将来能够有机会到中国留学,到剧场里现场感受京剧的无穷魅力。六大会址常设展览馆所在地五一村居民表示,六大会址常设展览馆的设立为他们提供了不出国门就能欣赏到中国艺术的机会,此次“中华文化讲堂”代表团一行专程前来表演精彩绝伦的京剧艺术,让大家感受到了中国人民的深情厚谊,令人终生难忘。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当前,中俄间的政治互信、经贸合作与人文交流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承载着无数深情厚谊的故事。“一带一路”更将两国和两国人民紧密相连。两国将不断增进民心相通,推动人文交流以及以文化为纽带的全方位合作。深耕世代友好的土壤,以文化交流的种子播撒友谊的绿荫,在中俄睦邻友好的海洋上扬帆远航。 2016-2017年是中俄媒体交流年,中俄两国在新闻报道、媒体产业、新兴媒体、出版发行、影视制作等方面进行了多方交流和合作,展示了中俄两国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良好发展的局面,本书涵盖了交流合作的逸闻趣事,向读者提供了一个展示中俄媒体交流的窗口和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