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把胃肠病不当事儿

别把胃肠病不当事儿
作者: 王林恒
出版社: 山西科技
原售价: 35.00
折扣价: 22.75
折扣购买: 别把胃肠病不当事儿
ISBN: 9787537749824

作者简介

王林恒,国内知名消化内镜专家,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消化内科副主任,消化内镜诊疗中心主任。 主任医师、教授 1989年毕业于浙江大学医学院。1992年开始从事消化内科及内镜工作,擅长消化道各种内镜的诊断及治疗。每年亲自操作ERCP500例以上,其他内镜下治疗也有丰富的经验。内镜治疗各种胆管结石、胆道蛔虫、梗阻性黄疸、胆瘘、胰瘘、急性胰腺炎、慢性胰腺炎及胰管结石、消化道出血、息肉、食管癌、食管狭窄、胃结石、胃异物、幽门十二指肠狭窄、大肠狭窄、消化道早期癌症等。其中多项技术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并多次应邀在国内消化学术会议上演示消化道内镜下治疗技术。曾承担省部级课题3项,在国家级杂志及国际会议上发表文章20余篇,出版著作3部。

内容简介

胃——人体粮仓 随着时代的变化,人们对胃的形态、位置和功能 的认识越来越明确。胃是人体消化管最膨大的一段, 呈囊袋状,位于上腹部、横膈下。它的形态和大小可 随其内容物的多少和体型的不同而发生相应的变化。 胃的功能正常,则人体气血化源充足,能够令人精神 振奋,四肢活动有力。可见,胃就好似人体粮仓,它 储存并收纳能量,再为人体输出能量,以保证人体健 康,使人活动自如。 胃在身体的位置及外形 ●胃处于身体的位置 古人对人体脏象已有不少记载:胃又称胃脘,上 口贲门与食管相衔接,属上脘;下口幽门与小肠相毗 连,属下脘;上下脘之间属中脘。 ●胃的形态 胃内容物充满时胀大如囊状,空虚时可缩成管状 ;小儿和矮胖者呈牛角型;瘦长者呈钩型。胃的上缘 较短,凹向右上方为胃小弯;胃小弯近幽门处形成一 角切迹;胃的下缘较长,凸向左下方称作胃大弯。 ●胃的构成胃可分成四部分,分别是贲门、胃底 、胃体和幽门。贲门部是紧接贲门的一小段;胃底部 位于贲门左侧,是贲门部以上膨隆的部分;胃体部是 胃的最大部分,位于胃底和幽门之间,胃体和幽门部 之间的界线是通过角切迹所做的水平面;幽门部在角 切迹的右方;幽门部的下口即幽门。 胃壁从内到外大体分为黏膜层、黏膜下层、肌层 和浆膜层四层。黏膜层为最内层,包括表面上皮、固 有膜和黏膜肌层。固有膜内有胃的各种腺体,胃腺体 开口于胃小凹的底部。胃腺由主细胞(分泌胃蛋白酶 原等)、壁细胞(分泌盐酸、内因子等)和黏液细胞 等构成。不同部位腺体的组成有所不同,贲门腺、幽 门腺主要由黏液细胞组成,胃底和胃体的腺体主要由 主细胞、壁细胞等组成,胃酸即由胃底和胃体的腺体 分泌;黏膜下层是一层疏松结缔组织,含有丰富的血 管和神经丛;肌层由内斜、中环和外纵三层平滑肌构 成,环形肌在幽门处增厚形成幽门括约肌;浆膜层即 脏腹膜,为最外层,临床上常和肌层合称肌浆层。 中医诠释胃的生理功能 ●胃主受纳胃在消化道中有接受和容纳饮食的作 用。食物经口咀嚼搅拌后,在胃中消化,暂时贮存在 胃中一段时间,然后推向小肠。胃受纳水谷是机体营 养之源,所以胃为“水谷之海,五脏六腑之源,五味 入口,藏于胃以养五脏气”。 ●胃主腐熟 胃受纳饮食后,食物要经过胃的腐熟磨消,变成 食糜,即“腐熟水谷”。食物消化的契机主要在于胃 阳,胃阳可以提供温运的热量,还可以引起胃壁肌肉 的舒张、收缩和蠕动,有利于水谷腐熟成为食糜,也 有利于食物的受纳、混合与移行。在食物刚进入胃的 阶段,幽门还关闭着,未经腐熟的食物留在胃中。此 时,胃充实而肠尚空虚,待腐熟成较多的食糜,胃内 压增高,促使幽门开放,将食糜推向小肠,胃空虚而 肠充实。这种功能也就是胃阳作用于胃壁肌肉收缩和 蠕动的结果。 ●胃主通降 胃气必须时时和顺通达。食物在胃中,经胃气腐 熟后变为食糜,食糜由胃进入小肠,小肠泌清别浊, 凡精微部分,统由脾转输诸脏腑组织,提供营养,糟 粕部分下传大肠,形成粪便而排出体外。这一过程离 不开胃阴与胃阳,胃阴可以制约胃阳的偏亢,还可以 濡养胃府。胃壁肌肉黏膜得到胃阴的濡润和胃阳的温 运,才能促进胃内容物的通降。胃具有独特的运动形 式胃主要接受和贮存来自食管的食团,并将食团磨碎 ,使之与胃液充分混合而形成半流质的食糜,再以适 宜的速度,逐次小量地、分批地把食糜推入小肠。胃 要完成上述一系列过程,首先要依赖于胃的运动。胃 的运动形式包括如下三个方面:容受性舒张:从食物 吞咽开始至食团到达胃之前,食管受到食团的刺激后 可以反射性地引起胃壁肌肉的舒张,使胃能够接受食 物。 紧张性收缩:胃被食团充满后,即呈囊状,胃开 始工作,进行持续较长时间的、缓慢的紧张性收缩, 这是消化过程的一部分。由于胃的收缩,胃腔内会产 生一定的压力,这有助于食物向十二指肠移动。 蠕动:食物进入胃后5分钟左右,蠕动开始。它 一方面使食物和胃液充分混合以利于消化;另一方面 可搅拌和粉碎食物,并推进胃内食物通过幽门向十二 指肠移行。 胃液的成分及其作用 胃液是无色、呈酸性的液体。人体每日分泌的胃 液量为1.5~2升。胃液的主要成分有盐酸、胃蛋白酶 原、黏液、内因子等。 盐酸:即通常所称的胃酸。盐酸在胃里能激活胃 蛋白酶原转为胃蛋白酶,并可以杀死随食物进入胃内 的细菌。盐酸进入小肠以后,又可以促进胰液和胆汁 的分泌。同时,盐酸能帮助小肠吸收铁和钙等物质。 胃蛋白酶原:在盐酸的作用下转化成胃蛋白酶,用来 分解食物中的蛋白质。黏液:黏液具有黏滞性和形成 凝胶的特性,覆盖在胃黏膜表面形成一个厚度为500 微米的保护层,称为“胃黏液屏障”。黏液具有滑润 作用,可以保护胃黏膜免遭食物的机械性损伤,还可 以阻挡胃黏膜与胃腔内过多的胃酸接触。内因子:在 正常胃组织和胃液中存在一种与维生素B12吸收有关 的物质,称“内因子”,它主要帮助人体吸收食物中 的维生素B12。如果缺乏,则会影响维生素B12吸收, 导致造血障碍。 P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