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工厂体系(图解精益制造)

智能工厂体系(图解精益制造)
作者: 编者:(日)川上正伸//新堀克美//竹内芳久|译者:陶俊平
出版社: 东方
原售价: 68.00
折扣价: 44.20
折扣购买: 智能工厂体系(图解精益制造)
ISBN: 9787520711654

作者简介

【日】松林光男 Waku咨询公司董事长,工程师(经营工学)。早稻田大学理工学部毕业。先后在日本IBM、SAP日本、日本Business Create任职。2003年1月成立Waku咨询公司

内容简介

《智能工厂体系》是作为自上市以来受到好评《工厂管理机制》一书的后续篇来写的,最近几年,制造业周围的环境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下述二个方面的变化尤其显著: 第一个方面,随着海外工厂用工成本的上升,对海外工厂优势的再次评估变得越来越迫切。 第二个方面,随着工厂中IT、IoT、AI、RPA的普及,技术面正在发生巨大变化,工厂运转情况的“可视化”、通过机械设备的故障预测、不良削减、成品率提升来削减成本、提高生产效率等,IoT、AI等的应用时机正在急速迫近。 前一本书《工厂管理机制 》中,以工厂业务体系为中心,对制造业的整体业务体系进行了解说,《智能工厂体系》将对现代制造业务的重大课题——工厂、制造业的IT、IoT、AI、RPA进行详细的解说,向制造企业、IT企业的员工们传递这些基本知识是非常重要的。 学习先进的应用案例,推进制造业的全球化,《智能工厂体系》选取了美国制造业先进的全球IT案例,献给正在展开全球化事业的日本制造业中的相关人员,建议想要更加深入理解工厂、制造业的IT、IoT、AI、RPA的诸位,以及想要学习工厂业务体系、制造业务体系知识的诸位,先读《工厂管理机制 》后,再读《智能工厂体系》。 对制造业来说,以是以下三项是重点: (1) 提升本公司的绩效 工厂中的主要管理项目是: Q(品质) 、C(成本) 、D(交期)。 (2) 提升本公司产品、服务的附加价值 功能的提高及用户的使用便利性的提高等。 (3) 开创新的事业 对外销售本企业开发、应用的智能工厂体系(系统) 等。 《智能工厂体系》作者更多的是从日本本土企业全球化发展的角度,对智能制造的必要性及体系结构进行了阐述,因为自从上世纪末开始,随着日本企业在全球化竞争的形势下,制造成本的劣势持续发酵,即使是很小的企业,也在考虑向海外发展。因此,一方面要考虑的是向海外发展的全球化管理、另一方面也是考虑日本本土制造竞争力的提升,而目前中国随着人口红利的消失,人口老龄化越来越突出, 年轻一代对工匠技艺传承的冷漠。这些问题导致中国国内的制造业也开始进入了日本过去几十年的状态,即,劳动力人口开始稀缺,人力成本上升导致制造成本越来越高,员工流动性越来越大,拥有特殊技能的员工越来越缺乏,甚至对管理造成了障碍——虽然有了技能高超的员工,但因为其稀缺性,企业对这类员工的管理也越来越困难。同时,也有许多企业走出国门,向海外发展。如何实现全球化、自动化、智能制造也是摆在中国制造业的课题,中国提出了“ 中国制造2025”,并制定了发展智能制造的相关政策。许多企业已经在进行各种各样的技改项目。书中,对于ERP编号规则等,叙述了当时日本许多企业采用“有含义” 的编号方法,对今后全球化的整合在当今中国企业集团化的发展过程中,也一定有许过类似的问题。因此,从一开始就采用“无含义”对于快速发展中的中国企业是很有参考价值的。 伴随智能工厂的全球发展趋势,相信这样一本从新入职员工到经验丰富的老员工、管理人员都能轻松阅读的书,能帮助中国制造业进一步了解世界发达制造业,并吸收其中的有用知识,为自己所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