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卑与超越

自卑与超越
作者: [奥] 阿尔弗雷德·阿德勒
出版社: 民主与建设
原售价: 39.80
折扣价: 15.36
折扣购买: 自卑与超越
ISBN: 9787513936149

作者简介

阿尔弗雷德·阿德勒(Alfred Adler):当代欧洲著名的心理学家,个体心理学之父,现代心理学和心理疗法领域有影响力的人物之一。一八七○年生于奥地利维也纳,一八九五年毕业于维也纳大学,并获博士学位。他初是弗洛伊德的忠实信徒,一九一二年后和弗洛伊德分道扬镳,自成一派。经过艰辛钻研的结果,他创造了“自卑情结”为中心思想的新心理分析学派:“个体心理学”。阿德勒认为人类一切行为都是出于“自卑感”及对自卑感的克服。他把这项理论实际应用于教育方面,已获至相当的成果。一九三七年在讲学途中因心脏病病逝苏格兰。主要作品有《自卑与超越》《人性的研究》《个人心理学的理论与实践》《自卑与生活》等。 译者 黄光国:台北市人,美国夏威夷大学社会心理学博士,现任台湾大学心理学创系教授,致力于结合东、西文化,以科学哲学作为基础,发展本土社会心理学。著有《中国人的权力游戏》《儒家思想与东亚现代化》《王者之道》《知识与行动:中华文化传统的社会心理诠释》,译有《自卑与超越》等,以及中英文学学术论文五十多篇,曾获得台当局国科会杰出研究奖三次、优良研究奖十余次、*“国家”讲座两次。曾任国科会特约研究员、亚洲心理学会会长、国科会卓越计划主持人,目前为海峡交流基金会顾问及总统府国策顾问、台湾大学终身特聘教授,台大讲座、杰出人才讲座及台当局*“国家”讲座教授,亚洲本土及文化心理学会会长。

内容简介

一 生活的意义 人类生活于“意义”的领域之中。我们所感受到的,并不是单纯的环境,而是环境对人类的重要性。即使是对环境中单纯的事物,人类的经验也是以人类的目的来加以衡量的。“木头”指的是“与人类有关系的木头”,“石头”的意思是“能作为人类生活因素之一的石头”。假使有哪一个人想脱离意义的范畴而使自己仅仅生活于单纯的环境之中,那么他一定非常不幸;他将自绝于他人,他的举动对他自己或别人都毫不起作用,总之,它们都是没有意义的。我们一直是以我们赋予现实的意义来感受它,我们所感受的不是现实本身,而是它们经过解释后的意义。因此,我们可以顺理成章地说,这些意义多多少少总是不完全的,它们甚至是不完全正确的。意义的领域即是充满了谬误的领域。 假如我们问一个人:“生活的意义是什么?”他很可能回答不出来。通常,人们若不是不愿让这个问题来困扰自己,就是用老生常谈式的回答来搪塞它。然而,自有人类历史起,这个问题便已经存在了,在我们这个时代,青年们——甚至上了年纪的人们也常会爆出这样的呼号:“我们是为什么而活?生活的意义是什么?”不过,我们可以断言:他们只有在遭受到失败的时候,才会发出这种疑问,假使每件事情都平淡无奇,在他们面前也没有困难的阻碍,那么这个问题便不会被诉之于言辞。每个人都只把这个问题和对它的答案表现于自己的行为之中。如果我们对一个人的话语充耳不闻,而只观察他的行为,我们将会发现:他有个人对于“生活意义”的理解,他的姿势、态度、动作、表情、礼貌、野心、习惯、特征等等,都遵循此意义而行。他的作风表现出:他好像对某种生活的解释深信不疑,他的一举一动都蕴含有他对这个世界和他自己的看法,他似乎断言:“我就是这个样子,而宇宙就是那种形态。”这便是他赋予自己的意义以及他赋予生活的意义。 因人而异的生活意义是多得不可胜数的。而且,我们说过,每一种意义可能多少都含有错误的成分在里头。没有人拥有正确的生活意义,而我们也可以说:只要是被人们应用的生活意义,也不会是错误的。所有的意义都在这两个之间变化。然而,在这些变化里,不同的人赋予生活不同的意义却有高下之分:它们有些很美妙,有些则很糟糕;有些错得多,有些错得少。我们还能发现:较好的意义具有哪些共同特质,而较差的意义又都缺少哪些东西。这样,我们可以得到一种科学的“生活意义”,它是真正意义的共同尺度,也是能使我们应付与人类有关的现实的“意义”。在此,我们必须牢牢记住:“真实”指的是对人类的真实,对人类目标和计划的真实。除此之外,别无其他“真实”。如果还有其他“真实”存在,它和我们也没有关系,我们无法知道它,它也必然是没有意义的。 生活中的三种联系 每个人都有三条重要的联系,这些联系是他必须随时铭记于心的。它们构成了他的现实,他们面临的问题都是这些联系所造成的。由于这些问题总是不停地缠绕着他,他也必须不断地回答因此而产生的问题,他的回答即能表现出他对生活意义的个人理解。 这些联系之一是,我们居住于地球这个贫瘠星球的表面上,无处可逃。我们必须在这个限制之下,依靠我们居住的地球提供给我们的资源繁衍生息。我们必须发展我们的身体和心灵,以保证人类的未来得以延续。这是个向每个人索取答案的问题,没有人逃得了它的挑战。无论我们做什么事,我们的行为都是对人类生活情境的解答,它们显现出我们心目中认为哪些事情是必要的、合适的、可能的、有价值的。这些解答又都被“我们属于人类”以及“人类居住于此一地球之上”等事实所限制。 当我们考虑到人类肉体的脆弱性以及我们所居住环境的不安全性时,我们可以看出:为了我们自己的生命,为了全体人类的幸福,必须拿出毅力来界定我们的答案,以使它们眼光远大而前后一致。这就像我们面对一个数学问题一样,必须努力追求解答。不能单凭猜测,也不能希图侥幸,必须用尽我们力所能及的各种方法,坚定地寻求答案。我们虽然不能发现完美的永恒答案,然而,却必须用我们的所有才能,来找出近似的答案。我们必须不停地奋斗,以找寻更为完美的解答,这个解答必须针对“我们被束缚于地球——这个贫瘠星球的表面上”这件事实,以及我们居住的环境所带给我们的种种利益和灾害。 现在,我们讨论第二种联系。我们并不是人类种族的成员,我们四周还有其他人,我们活着,必然要和他们发生关联。个人的脆弱性和所受的种种限制,使得他无法单独地达到自己的目标。假使只有他孤零零地活着,并且想只凭自己的力量来应付自己的问题,他必然会灭亡掉。他无法保持自己的生命,人类的生命也无法延续下去。他必须和他人发生联系,此种联系是因为他的脆弱、无能和限制所造成的。个人为自己的幸福,为人类的福祉,所采取的重要步骤就是和别人发生关联。因此,对生活问题的每一种答案都必须把这种联系考虑在内:它们必须虑及“我们生活在和他人的联系之中,假使我们变得孤独,我们必将灭亡”这个事实。我们的问题和目标就是:在我们居住的星球上,和我们的同类合作,以延续我们的生命和人类的命脉。我们要生存下去,我们的情绪、行为就必须和这个问题与目标互相协调。 我们还被另一种联系所束缚。人类有两种性别,个人和团体共同生命的存续都必须依赖于这个事实。爱情和婚姻即属于这种联系,每一个男人或女人都不能对这个问题避而不答。人类面对这个问题时的所作所为,就是他对生活给出的答案。人们可以用许多不同的方式来解决这一问题,他们的举动即表现出:他们认为可以寻找到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 这三种联系构成了三种问题:如何谋求一种职业,以使我们在地球的天然限制之下得以生存;如何在我们的同类之中获取地位,以使我们能互助合作并分享合作的利益;如何调整我们自身,以适应“人类存在有两种性别”和“人类的延续和扩展,有赖于我们的爱情生活”等事实。事实上,这三种问题就是人类不得不面对的职业、社会和性这三个问题。 个体心理学(Individual Psychology)的研究发现,生活中的每一个问题几乎都可以归纳于职业、社会和性这三个主要问题之下。每个人对这三个问题作反应时,都明白地表现出他对生活意义的深层的感受。举个例子说吧,假如有一个人,他的爱情生活很不完美,他对职业也不够尽心尽力,他的朋友很少,因为他发现与同伴接触是件痛苦的事。那么,由他生活中所遭遇的这些拘束和限制,我们可以断言:他一定会感到“活下去”是件艰苦而危险的事,生活对他来说机会太少而挫折太多。他活动范围的狭窄,可以用他的判断来加以了解:“生活的意义是——保护我自己以免受到伤害,把自己圈起来,避免和别人接触。”反过来说,假使有一个人,他爱情生活的各方面都非常甜蜜而融洽,他在工作上取得了可观的成就,他的朋友很多,他的交际范围广泛而成果丰硕。我们能断言,这样的人必然会感到生活是个富于创造性的历程,生活中充满了机会,却没有不可克服的困难。他应付生活中各种问题的勇气,可以用下面的断语来加以了解:“生活的意义是——对同伴发生兴趣,作为团体的一分子,并对人类幸福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赵丽颖 饰演 心理医师沈雨(迷雾剧场《谁是凶手》)反复阅读的书! ●权威译本:亚洲心理学会会长黄光国译自阿德勒研究院指定版本,译文简洁流畅,语言深入浅出,书中疑难之处加注释说明,消除理解障碍。 ●新增注释、插图、作者年谱。 ●书目:哈佛大学、香港大学、北大、清华等数所高等学府推荐阅读。 ●名家推荐:弗洛伊德、荣格、罗斯福、马斯洛、墨菲、舒尔茨、奥普拉、乔迪·威廉姆斯、白岩松、毕淑敏、俞敏洪等历代名家、大师推崇之作。 ●启蒙书:个体心理学创始人阿德勒,带我们走出自卑,超越自我。青少年心理成长过程中自我了解、自我解疑释惑的一部心理启蒙书,家长和教师了解孩子内心世界的工具书。 ●畅销80余年,版本无数。与弗洛伊德齐名的心理学大师——阿德勒的代表作,帮助无数人找到强大的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