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中国戏剧
原售价: 49.50
折扣价: 24.30
折扣购买: 水浒传四大名著足本精校+写作背景+内容梗概+思维导图+章节导读+详细注释+疑难注音+真
ISBN: 9787104034476
水浒传 施耐庵(1296—约1370年)名彦端,字肇瑞,号子安,别号耐庵。兴化白驹场(今江苏省大丰市白驹镇)人,元末明初小说家。代表作品有长篇古典小说《水浒传》,其他作品有《志余》《隋唐志传》,套曲有《秋江送别》等。 施耐庵自幼聪颖过人,博才多学。19岁中秀才,28岁中举人,36岁与刘伯温同榜中进士。他曾在钱塘(今浙江省杭州市)为官三年,因不满官场黑暗,不愿迎合权贵,弃官回乡。后又在张士诚起义抗元时受邀参与谋划,献计献策,却因张士诚贪图享乐、不纳忠言而离去。施耐庵游走山东、河南等地,而后回到白驹场隐居,专心著书。后来,施耐庵为躲避明朝征召,潜居淮安,染病而殁。 写作背景 北宋徽宗宣和年间,正是宋朝内忧外患最严重的时期,外有强敌辽国和金国时时入侵边境,甚至掳走徽、钦二帝,迫使北宋南迁,在临安偏安一隅。国内昏君奸臣当道,苛捐杂税极其严重,导致民不聊生。由此,北方地区爆发了以宋江为首的农民起义,这是《水浒传》创作的最初依据。南宋时,水浒故事已成为说书艺人们讲述、演唱的重要内容。到宋末元初出现的《大宋宣和遗事》,就有了“梁山泊聚义”“杨志卖刀”“智取生辰纲”“宋江杀惜”等故事。在长达三百年左右的时间里,出现了许多以水浒故事为题材的话本和戏曲。施耐庵正是在民间长期流传的故事和话本、戏曲的基础上,经过加工再创造,写成了长篇章回体小说《水浒传》。 作品赏析 《水浒传》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艺术地再现中国封建社会农民起义的白话章回体小说,作为中国侠义小说的代表作品,“忠义”二字始终贯穿全书,这也是当时社会环境的具体体现。 本书在艺术特色上采取了与之相适应的文学形式和文学语言,构成了以理想主义、英雄主义为基调,充满英雄豪迈之气的艺术风格。情节结构别具一格,谋篇布局精密讲究,故事情节极富传奇性,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跌宕起伏,变化莫测。 作者在塑造人物特色方面,巧妙地将英雄人物置入真实的历史环境中,紧扣人物的身份、经历和遭遇来刻画人物的性格,使情节层层递进,引人入胜,塑造出众多个性鲜明的艺术形象。 这部小说最闪光的思想在于,它对封建统治者视为“盗贼草寇”的起义农民给予充分肯定,并深刻揭示了农民起义的社会根源——官逼民反。上至皇帝、高俅这样的君臣,下至大小官吏,无不横行霸道、昏庸无能,导致民不聊生,尖锐的阶级矛盾逐渐加深。
水浒传 诗曰: 绛帻鸡人报晓筹,尚衣方进翠云裘。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 日色才临仙掌动,香烟欲傍衮龙浮。朝罢须裁五色诏,佩声归到凤池头。 话说大宋仁宗天子在位,嘉祐三年三月三日五更三点,天子驾坐紫宸殿,受百官朝贺。但见: 祥云迷凤阁,瑞气罩龙楼。含烟御柳拂旌旗,带露宫花迎剑戟。天香影里,玉簪珠履聚丹墀;仙乐声中,绣袄锦衣扶御驾。珍珠帘卷,黄金殿上现金舆;凤尾扇开,白玉阶前停宝辇。隐隐净鞭三下响,层层文武两班齐。 当值殿头官喝道:“有事出班早奏,无事卷帘退朝。”只见班部丛中,宰相赵哲、参政文彦博出班奏曰:“目今京师瘟疫盛行,民不聊生,伤损军民多矣。伏望陛下释罪宽恩,省刑薄税,以禳(ráng,向鬼神祈祷消除灾殃)天灾,救济万民。”天子听奏,急敕翰林院随即草诏:一面降赦天下罪囚,应有民间税赋悉皆赦免;一面命在京宫观寺院,修设好事禳灾。不料其年瘟疫转盛。仁宗天子闻知,龙体不安,复会百官,众皆计议。向那班部中,有一大臣越班启奏。天子看时,乃是参政知事范仲淹。拜罢起居,奏曰:“目今天灾盛行,军民涂炭,日夕不能聊生,人遭缧绁(léi xiè,古时捆绑犯人的绳索。引用为监狱)之厄。以臣愚意,要禳此灾,可宣嗣汉天师星夜临朝,就京师禁院修设三千六百分罗天大醮(道士为禳除灾祟而设的规模盛大的道场),奏闻上帝,可以禳保民间瘟疫。”仁宗天子准奏。急令翰林学士草诏一道,天子御笔亲书,并降御香一炷,钦差内外提点殿前太尉洪信为天使,前往江西信州龙虎山,宣请嗣汉天师张真人星夜临朝,祈禳瘟疫。就金殿上焚起御香,亲将丹诏(皇帝用朱笔亲自写的诏书)付与洪太尉为使,即便登程前去。 洪信领了圣敕,辞别天子,不敢久停。从人背了诏书,金盒子盛了御香,带了数十人,上了铺马(铺,驿站,古代供传递政府文书的人休息、住宿或换马的地方。铺马,驿站所备的马),一行部从,离了东京,取路径投信州贵溪县来。于路上但见: 遥山叠翠,远水澄清。奇花绽锦绣铺林,嫩柳舞金丝拂地。风和日暖,时过野店山村;路直沙平,夜宿邮亭驿馆。罗衣荡漾红尘内,骏马驱驰紫陌中。 且说太尉洪信赍擎(持送;携带。赍,jī)御书丹诏,一行部从上了路途,夜宿邮亭,朝行驿站,远程近接,渴饮饥餐,不止一日,来到江西信州。大小官员出郭迎接,随即差人报知龙虎山上清宫住持(对僧寺、道院主持人的称呼)道众,准备接诏。次日,众位官同送太尉到于龙虎山下,只见上清宫许多道众,鸣钟击鼓,香花灯烛,幢幡(指佛、道教所用的旌旗。幢,chuáng)宝盖,一派仙乐,都下山来迎接丹诏,直至上清宫前下马。太尉看那宫殿时,端的是好座上清宫。但见: 青松屈曲,翠柏阴森。门悬敕额金书,户列灵符玉篆。虚皇坛畔,依稀垂柳名花;炼药炉边,掩映苍松老桧。左壁厢天丁力士,参随着太乙真君;右势下玉女金童,簇捧定紫微大帝。披发仗剑,北方真武踏龟蛇;靸履顶冠,南极老人伏龙虎。前排二十八宿星君,后列三十二帝天子。阶砌下流水潺湲,墙院后好山环绕。鹤生丹顶,龟长绿毛。树梢头献果苍猿,莎草内衔芝白鹿。三清殿上鸣金钟,道士步虚;四圣堂前敲玉磬,真人礼斗。献香台砌,彩霞光射碧琉璃;召将瑶坛,赤日影摇红玛瑙。早来门外祥云现,疑是天师送老君。 当下上至住持真人,下及道童侍从,前迎后引,接至三清殿上,请将诏书,居中供养着。洪太尉便问监宫真人道:“天师今在何处?”住持真人向前禀道:“好教太尉得知:这代祖师号曰‘虚靖天师’,性好清高,倦于迎送,自向龙虎山顶结一茅庵,修真养性,因此不住本宫。”太尉道:“目今天子宣诏,如何得见?”真人答道:“容禀:诏敕权供在殿上,贫道等亦不敢开读。且请太尉到方丈(僧寺、道院主持人住用的房间。也可用作对僧寺、道院主持人的称呼)献茶,再烦计议。”当时将丹诏供养在三清殿上,与众官都到方丈。太尉居中坐下,执事人等献茶,就进斋供,水陆俱备。斋罢,太尉再问真人道:“既然天师在山顶庵中,何不着人请将下来相见,开宣丹诏?”真人禀道:“太尉,这代祖师虽在山顶,其实道行非常,清高自在,倦惹凡尘,能驾雾兴云,踪迹不定,未尝下山。贫道等如常亦难得见,怎生(怎么、怎么地的意思。有时也写作“怎地”“怎生地”)教人请得下来!”太尉道:“似此如何得见!目今京师瘟疫盛行,今上天子特遣下官为使,赍(把东西送给别人)捧御书丹诏,亲奉龙香,来请天师,要做三千六百分罗天大醮,以禳天灾,救济万民。似此怎生奈何?”真人禀道:“朝廷天子要救万民,只除是太尉办一点志诚心,斋戒沐浴,更换布衣,休带从人,自背诏书,焚烧御香,步行上山礼拜,叩请天师,方许得见。如若心不志诚,空走一遭,亦难得见。”太尉听说便道:“俺从京师食素到此,如何心不志诚!既然恁地(这样的意思),依着你说,明日绝早上山。”当晚各自权歇。 正确的价值导向: 四大名著作为古典小说的优秀代表,几百年来一直深受读者的喜爱,阅读四大名著,有利于培养青少年正直、善良、勇敢、坚毅等优秀品质。 精彩的人物解读: 书中辅以精彩的人物解读关点鲜明、语言精练、寥寥数语便将人物的性格命运阐释清楚,让读者能更加全面了解书中人物,并从中积累丰富的知识和良好的语感,增强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提高写作水平,增强应试能力,从而更好地把握全书的主旨意趣和结构布局。 思维导图: 内含人物关系,事件关系思维导图,将纷繁复杂的历史事件和庞杂众多的人物组织得完整严密,叙述得有条不紊、前后呼应,彼此关联,环环紧扣,层层推进。 内容导读 生僻字注解: 章节前加入内容导读,引导阅读方向,激发读者阅读兴趣,字里行间中依据商务印书馆出版的《现代汉语词典》和《古代汉语词典》对书中疑难字词加以注解及释义帮助读者深化理解,扫清阅读障碍。 真题预测: 针对考纲,参考历届中高考真题精心命题,加入知识点和答案,帮助孩子查漏补缺,提高考试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