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维铮学术讲演录
作者简介
朱维铮(1936—2012),江苏无锡人,著名历史学家、教育家。生前为复旦大学资深教授、中国思想文化史研究室主任,从教52年。2006年获德国汉堡大学荣誉博士,是汉堡大学授予中国人的首个荣誉博士,也是自季羡林之后德国高等学府授予中国人的第二个荣誉博士。朱先生治学严谨,功力深湛,眼光独到,笔锋犀利,具有深刻的现实关怀,是1980年代文化史研究的主要倡导者、开拓者和建设者,治学范围涵盖中国经学史、中国史学史、中国近代史、中国思想文化史和中西文化交流史等多个领域,已刊论文及讲演录二百余篇,著作十余种,主持整理、编选和校注重要典籍近百种,《走出中世纪》等翻译成英文出版,在海内外享有很高声誉。
内容简介
从五经到十三经 时间:一九八三年十 月十二日 地点:华东师范大学 所谓经学,从字面上 看,就是关于“经”的学问 。现在人们提及“经”。便 说指孔夫子的经书,并说 “经”有六种,《诗》《书 》《礼》《乐》《易》《 春秋》,即所谓“六经”。 我们讨论问题,不能 从定义出发,只能从实际 出发。于是,我们自然会 发生疑问,以上流行的说 法,符合历史实际吗? 疑问的解答,需要从 两方面考察入手:孔子有 没有留下六种著作?现存 的“五经”——《乐》本无 经或已亡佚一是孔子的遗 著吗? 关于前一问题,古往 今来的学者争论很大。极 端疑古的学者,如钱玄同 ,甚至否认孔子与六经有 任何关系。周予同先生不 赞同这种说法,以为孔子 为了讲学授徒的需要,根 据古文献编写过六种教本 ,即后世所说的“六经”。 但这是周先生晚年的意见 ,可参看他的《六经与孔 子的关系》一文。他早年 倒比较倾向于老师的看法 ,见他所著的《孔子》一 书(均收入拙编《周予同 经学史论著选集》)。 据我的初步考察,以 为倘说孔子同六经毫无关 系,那是站不住脚的。孔 子晚年整理古代文化遗产 ,留下五种或六种著作, 系统记录虽初见于《史记 .孔子世家》,离孔子去 世已近四百年,但战国时 代不少著作已时而提及某 种书名或引用某些经文, 例如孟轲便说孔子“作《 春秋》”,现在还没有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