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感觉统合与学习能力理论与实践
作者简介
谢腾,龙岩学院师范教育学院副教授,专注于儿童认知发展与教育,拥有丰富的理论研究与教学实践经验。
内容简介
感觉统合的概念是一个“舶来品”,在百度上检索“感觉统合”一词,有不少于35,300,000 个相关结果。从中国知网数据库中,也能找到上千篇学术期刊论文和上百篇学位论文。人们关注感觉统合的原因既单纯又复杂:单纯是因为感觉统合作为一个“进口商品”,自带高人一等的“属性”和网络热点的“新潮”,当人们在社交活动中有意无意地出现这类“高级词汇”,总能不自觉地收获一种单纯的快乐。复杂是因为当人们尝试想要了解感觉统合以后,会有一种“不知其所以然”的茫然,既困惑于感觉统合概念的边界,又对感觉统合理论的科学性心存质疑。最初艾尔斯将感觉统合界定为是身体与环境的交互过程,但随着近年来研究的深入,现阶段主流观点则偏向将感觉统合描述为大脑与身体相互作用的学习过程,由此产生的一个问题,就是感觉统合概念的边界十分模糊,任何问题行为都可以与感觉统合有关,但感觉统合又不是导致所有问题行为的唯一原因。而关于感觉统合理论的发展更是出人意料的三回九转。感觉统合理论属于一种假说,尽管已经有大量的实践经验和一定程度的科学验证,但目前没有直接“看见”感觉统合的过程,因此没有事实或直接证据能证实感觉统合理论就是正确的。不仅感觉统合的理论迟迟得不到正名,感觉统合训练在国内的发展历程也是跌宕起伏,从最初引入时仅限于临床治疗和特殊教育的小范围传播,后经有心人士的刻意为之,将感觉统合捧上“神坛”,甚至一度发展成为治疗自闭症的“灵丹妙药”,吸引了无数家长趋之若鹜,但结果差强人意,一时之间感觉统合变成众矢之的,在社会上和学术界都争议不断,被冠之“智商税”“伪科学”“贩卖焦虑”的头衔。尽管仍有部分研究人员和从业人员的支持,但这种饱受争议的状态让感觉统合理论始终只能游离在医学、康复学、心理学、教育学的体系之外,感觉统合之名似乎愈加迷雾重重,我们究竟应该如何看待感觉统合的概念及感觉统合理论的科学性问题?缘虽未尽但中道而止。 本书主要从四个维度,深入阐述了儿童感觉统合与学习能力之间的关系,并为进行儿童早期教育尤其是感觉统合训练提供了较多建议和训练指导,从理论到实践都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适合从事儿童感觉统合教育的有关人员借鉴和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