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漪教育实践百问选编

于漪教育实践百问选编
作者: 卜健,吴国平
出版社: 上海教育
原售价: 65.00
折扣价: 42.90
折扣购买: 于漪教育实践百问选编
ISBN: 9787572024313

作者简介

吴国平,副编审,上海市人,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文学学士、管理学硕士、教育学博士。先后从事过教育行政工作和教育编辑工作,主持《教育参考》杂志十年,2008年起供职于上海师范大学现代校长研修中心,兼任上海市教育学会副秘书长,上海市陈鹤琴研究会指导专家等。

内容简介

2.育分还是育人是教育的根本性问题 问:您率先提出了“育分”“育人”的问题,并且指出育分还是育人是教育的 根本性问题。事实上,在很多老师那里,育分工作看得见摸得着,育人工作却比 较模糊,也不容易评估,我们究竟应该怎样把握育分和育人的关系? 于漪:教育的本质究竟是什么?古今中外教育家论述教育,无不聚焦于人 的培养和人之完成。即教育是“教人”的,教学生“成为人”,“完成人的美好品 质”。生而为人,是生物性或生理的生命,与其他有生之物一样。而要具备“人 之为人”的特征,超越生物性的生命,须教育进行导引,滋养心灵,培养德行,学 习如何做人,开发潜能,发展生存能力。教育归根到底是要彰显人内心的美德, 要促使教育对象不断地自我提升,达到至善的境界。教育的本质是增强人的精 神力量,思想道德素质是自己内心约束的东西,是由社会的公德跟个人的道德 观念、道德情感、道德追求结合在一起的。真正的教育是引导人的灵魂达到高 处的真实之境,是人生境界的提升。教育是把人的灵魂用力往上拉,引向真理 世界;知识、技能是帮助灵魂攀升的阶梯。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也曾讲过:“任 何真正的教学不仅是提供知识,而且是予学生以教育。”①教育须有信仰,没有信仰就不成其为教育,而只是教学的技术而已。教育的本源所在是使它的文化功 能和对灵魂的铸造功能融合起来。“立德树人”是教育最本质的问题,德育为 先,育人为本。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引导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 值观和荣辱观,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和谐的人”,把学生从自然的人培 养成为合格的社会公民。 基础教育从事的是国民素质教育,是在为未来公民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 文化素质、身心健康发展奠基,它的质量优劣关系到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 家家户户的幸福。基础教育的教师肩挑千钧重担,责任大于天,生命的意义与 价值寄寓其中。 只看到知识、技能,只信奉“分”,教育的准星就偏离了,因此,教育的目的是 “育人”而不是“育分”,“育分”是违背了人全面发展的过程与规律的。 教育的本质聚焦在人的培养、人的发展、人的精神提升上,聚焦在学生的全 面发展和终身发展上。发展是学生的基本权利,把每个学生蕴藏的潜能变成发 展的现实,使他们终身受益,这是教育的职责,更是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 使命。 知识传授和技能培养在基础教育中占有重要位置,但它不是素质教育的全 部,只是素质教育有机组成部分,是人的素养的一部分。新时代教育塑造新人, 须树立全面质量观,着力于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片面质量观干扰,不坚 守全面育人,某些方面短板乃至缺失,就会对学生的成长造成残缺,这种伤害和 不完美,有的会影响一辈子。道德有缺失,体魄欠强健,审美少体验,劳动不实 践,任何一项都会影响成长的质量,影响人生的走向,影响人生的幸福。树的成 长除了阳光、雨露,还要吸收氮、磷、钾乃至微量元素,更何况人的发展? 本书是对于漪教育思想的高度总结和凝练,对指导中青年教师成长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可以帮助年轻教师更好地理解和应对教育中的各种挑战。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实用性、专业性、思想性兼具的教师教育类读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