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全传(苦魂三部曲之野草梦)

鲁迅全传(苦魂三部曲之野草梦)
作者: 张梦阳
出版社: 华文
原售价: 39.00
折扣价: 23.10
折扣购买: 鲁迅全传(苦魂三部曲之野草梦)
ISBN: 9787507545517

作者简介

张梦阳,男,1945年3月13日生于甘肃天水,祖籍山东临清。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研究生院文学系教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鲁迅研究会副会长。 主要学术成果有:《1913—1983鲁迅研究学术论著资料汇编》(五卷一分册,共一千万字),获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科研成果奖;《中国鲁迅学通史》(三卷,共一百八十七万字),获国家图书奖,收入《中国文库》;《鲁迅全传》(三部,共一百万字),获2016年国家出版基金支持。另有学术随笔集《静斋梦录》《中国当代文学百家丛书·张梦阳散文精品集》《中国鲁迅研究名家精选集·鲁海梦游(张梦阳卷)》和《鲁迅的科学思维——张梦阳论鲁迅》;叙事抒情长诗《谒无名思想家墓》;译著《中国人气质》(与人合译)及长短文章数百万字。曾赴澳大利亚、加拿大、日本、美国和中国香港等地讲学、出席学术会议。

内容简介

第一章 秋夜 西三条 秋天夜空的主角是那轮朗月,宛若圆圆的白玉盘 ,挂在奇怪而高的湛蓝的天上,静谧地将柔和的月光 洒向田野、城市、树木和花草。月边的繁星是配角, 鬼眨眼似的望着地上的万物微笑。 月光下的北京,秋夜是朗润的。偶尔吹过一阵清 风,拂在人们脸上,痒滋滋、清凉凉的,像爱禽羽绒 的抚弄。顺广和居向北,古城西北角的阜成门内有一 条小胡同,往北行,再往西拐,就到了宫门口西三条 。没有路灯,只有皎洁的月光,在月光下朝深处走, 见一座院落的小门,门牌二十一号,新漆过的黑色门 板,黄铜的门环,上方一条镶铜边的信报口。 进门迎面是白色的影墙,左拐有四扇绿色的平门 ,跨过这二道门,就进人一个小小的四合院,南房三 间,北房三间,东西各一间小厢房。进门时的影墙就 是东厢房的南壁。院内种着两株白丁香、两株紫丁香 ,看来是春天才种下的,不够壮大,翠绿的枝叶与银 色的月光相辉映,却显得郁郁葱葱。 南房是会客室兼藏书室,西边一间备有供客人临 时住宿的床铺。东厢房归女工住,西厢房是厨房。主 人住北房,进到房里,中堂右侧放着方桌和洗脸架, 是主人吃饭和洗脸的地方。再往里是接出的一间仅有 八平方米的灰棚,活像“老虎尾巴”。进到里面,只 见北墙上是两扇大玻璃窗,窗下是两条长凳、一副单 人铺板搭成的简易床铺,床上铺着不过一指厚的褥子 ,西头放着条旧棉被,东头有一个白皮箱,箱上摆着 各种书刊。 紧靠床铺的东壁下,是一张三屉桌,桌上一盏煤 油灯:白色透明的灯罩,蓝色玻璃底座,中号高脚, 灯上加一自制的纸罩,闪着昏黄的灯光。灯下书桌右 上方,放着一块方砖砚,一边刻有“大同十一年作” 字样,另两边刻有花纹。砖砚上下都嵌有紫檀木盖和 托。然后是茶杯、烟缸、笔架、笔筒、闹钟和一幅河 北正定烧制的观音瓷像。上方挂着两幅照片:一幅是 鲁迅在日本仙台医学专门学校的老师藤野先生的,戴 眼镜,脸部消瘦,留着八字胡;另一幅是俄国作家安 特莱夫的,显得阴冷与深沉。桌前是一把磨得发光的 藤椅。 西壁上挂着一副请 同事乔大壮书写的《离 骚》诗句“望崦嵫而勿迫,恐鹈□之先鸣”对联,一 幅水粉风景画和孙伏园弟弟孙福熙画的《山野掇石》 封面画。壁下摆着两把椅子和两个茶几。一个茶几上 放着石刺猬头。这刺猬头造型极为奇特,是坐在一个 莲花上的,估计是一个佛像改制的,因为刺猬是不会 坐莲花的。是用来压平石刻拓片的,另外还有几件修 书工具。 南墙书架中格永远放着日用药品,有兜安氏霍乱 吐泻药水,兜安氏止痛药水、十滴水等,都在永远不 变的位置放着,下一格则放的是点心罐和一个福建漆 的八角朝珠盒,是装蛋糕之类的。一个装花生用的洋 铁筒。有客人的时候,主人常常从那里取出点心来请 客,或者写文章到深夜肚子饿的时候取出点心当夜宵 。屋里的东西非常整齐,什么东西都有一定的位置。 主人工作台的中间抽屉内有一块假的银元永远放在一 个小纸盒内,遇到假钱,一定把它撕成两片丢进火炉 。纸字篓不扔果皮或花生之类,如果别人丢进去了, 也会被重新取出来。 煤油灯光下,在广和居出现过的鲁迅先生,这里 的主人,斜躺在铺板上,头靠住白皮箱,一边吸烟, 一边沉思。他一身旧衣,裤子膝盖上有两个膏药般的 补丁。小屋里充满了浓郁、微香的烟味儿。 P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