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怀瑾谈性格与人生/南怀瑾讲述系列
作者简介
南怀瑾,中国当代诗文学家、佛学家、教育家、中国古代文化传播者、学者、诗人、武术家、中国文化国学大师。 历任台湾政治大学、台湾辅仁大学及中国文化大学教授。生前著作多以演讲整理为主,精通儒、释、道等多种典籍,全身心致力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建设与传播,代表有《论语别裁》《孟子旁通》《原本大学微言》《易经杂说》等,被翻译成多种语言。
内容简介
第一章 由成败看人性 不能?亦不为? 古今中外,许多被后世认为是多么伟大,能影响千秋 万世的人物,在当时,大多数都是那么凄凉寂寞的。因为 他们在生前不重视短见的唯利是图,对自己个人,对国家 天下事,都是以如此的人品风格来为人处世的。 之一 司马迁举出驺衍与孟子两个不同性格的人,在当时处 境下,作一强烈的对比。 孟子见齐宣王、梁惠王,陈述那些理论思想的时候, 是如何的受到冷落;而与孟老夫子同时代的驺衍他们,比 起孟子所受的待遇,便大大不同了,可谓备受礼遇。 司马先生拿当时极受尊敬的驺衍,和备受冷落的孟子 作强烈的对比,给大家看。这是历史时代的悲剧?还是人 生的悲剧?抑或闹剧?或者是现实荣华和千古盛名的对照 呢? 许多人都在感叹这个社会、这个时代,太重现实。其 实,在任何时代,任何地区,人活在世间,就要生存;渐 渐的,慢慢的,不知不觉就会重视现实。感叹别人重视现 实的我们,在基本的生活和生存条件上,老实说,有时又 何尝超越现实?何尝不重视现实呢?只是角度不同,观点 不同,程度不同而已。 可是却有极少数的人,他始终漠视现实,为崇高的理 想而努力,放弃自我而为天下人着想,不顾自己短暂一生 的生活现实,而为千秋万代着眼。因此,也就受到人们一 种超越的崇敬,称他为“圣人”了。 “持方枘而内圆凿,其能入乎?” 司马迁接着说,孔子、孟子他们,并不是不懂得怎样 去“阿世苟合”,向时代风气妥协,为了自己本身的现实 利益,随便去迎合别人的意见。实在是非不能也,是不肯 为也。所以他们的个性是宁可为真理正义穷困受苦,也不 愿苟且现实,追求那些功名富贵。 因此,他们所讲的那些天理人伦,政治道德的理想, 对于现实社会,就好比拿一个方形的塞子,要想把它放进 一个圆形的孔中一样,彼此都是格格不入的,哪里能够达 到救世济人的目的呢?“持方枘欲内圆凿,其能入乎?” 之二 随后司马先生又举例:商汤时代,伊尹不得志的时候 ,为了实现他的理想,想尽办法,去作商汤厨师。因此受 到商汤的赏识,请他当辅相,发展了他的抱负,使商汤成 为历史上的名王,他自己也达到实现理想的目的,而名留 千古。 又像春秋末期的百里奚一样,在他穷困的时候,只帮 着那些赶牛车的人喂牛,混口饭吃。但结果他利用了喂牛 的机会,而受到秦穆公的重视,请他当辅相,因此使秦始 皇的上代富强起来。 这些过去历史上的人物,也不错啊!为什么呢?有理 想,有抱负,尚未得志时,不妨在个性上将就别人一点, 先取得别人的信任,肯与你合作以后,才慢慢地引导他们 走上大道:“先合作,然后引之大道。”那也是一种处世 本书选编自南怀瑾先生的《论语别裁》、《孟子旁通》、《老子他说》、《大学微言》、《历史的经验》等著作,分为“由成败看人性”、“由死亡看人性”、“由处世看人性”、“由勇气看人性”、“由进退看人性”五章,使读者有机会在南怀瑾先生轻松家常的口气中,领悟到“人生遭遇,有幸与不幸。虽曰人事,岂非天命哉!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的深刻道理,明白人生遭遇和事业成败皆在于自己,不要以外来因素掩饰性格中的缺陷,内讼自省,让自己人生和事业更加圆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