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厂管理机制/精益制造

工厂管理机制/精益制造
作者: (日)松林光男//渡部弘|译者:张舒鹏
出版社: 东方
原售价: 32.00
折扣价: 20.80
折扣购买: 工厂管理机制/精益制造
ISBN: 9787506062893

作者简介

渡部弘(Watabe Hiroshi),万库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高级咨询师。九州大学理学部化学修士。于日本IBM系统部门及生产技术部门任职,从事藤泽工厂的CIM构建及自动化,并参与ERP引进工作。事业部CIO。于SAP日本(股份有限公司)担任CIO,负责培训教育工作。于(股份有限公司)Japan Business Create担任生产商顾问。于普华咨询[股份有限公司(现IBM商务咨询服务(股份有限公司)]担任CIO后,参与设立万库咨询有限公司。 (日)松林光男,万库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高级咨询师。技术士(工程管理专业)。毕业于早稻田大学理工学部。曾于日本IBM从事生产管理系统与技术管理系统构建、生产管理业务、CIM策划、营销辅助、咨询等工作。先后担任SAP日本(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管理咨询总监、行业解决方案总监。参与设立(股份有限公司)Japan Business Create,从事ERP及SCM咨询等工作,后担任常务董事。2003年1月设立万库咨询有限公司,致力于ERP与SCM领域的咨询工作。曾任东邦学园大学经营系教授。专业领域:SCM、业务改革、信息系统构建、ERP/SCP、工厂管理、生产管理。

内容简介

1-1 工厂对物品赋予附加价值   既然生产制造利用的是地球上的有限资源,工厂就必须保证黑字。   什么是附加价值   有的时候,做饭就像是变戏法一样——做饭的材料在没有入锅之前,有些硬得咬不动,有些苦得让人皱眉头,根本无法下咽。而这些材料,只需要几十分钟的加工,就能变成香甜可口的美食。   天然的材料,在未经过加工前很难为我们所利用。这就需要有人为我们“烹饪”,做成一盘可以吃的“菜”。比如铁矿石本身无法用来松土耕地,但只要有谁把它加工成铁锹,我们就可以拿来耕地了。   由此可见,制造业就是对原材料进行加工,使其变成我们可以利用的形式(虽然餐饮业被划分在服务业里,但其工作性质从本质上讲其实属于制造业)。   有一些工厂,比如陶瓷工厂,从原材料(黏土)到最终产品(餐具)进行的是一条龙生产。不过,绝大多数企业从事的是分工制造。比如有些工厂把麦子加工成小麦粉,有的工厂用甘蔗提炼白糖,然后才由下一家工厂烤制出饼干来。   各个工厂有次序地让原材料一步步接近我们能够利用(比如食用)的形式,像前文所述的从麦子到小麦粉,再从小麦粉到饼干的过程。这就叫作“赋予附加价值”(参照图1-1)。   图1-1把原材料变成有用的东西   每家工厂的顾客们需要掏钱购买这些附加价值。买小麦粉掏的钱比买小麦的高,买饼干掏的钱又比买小麦粉的高。我们掏钱的多少,是根据附加价值的程度高低来决定的,而不是进行生产制造所花的费用。   工厂必须保证黑字   让我们从另一个角度重新来看一下这个问题。如果一家工厂收益不错,就说明该工厂正在有效率地生产附加价值为消费者所认可的产品。   相反,如果一个公司总是出现赤字,则说明这家公司虽然拥有社会的宝贵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以及数量有限的原材料,却无法有效率地生产出对我们生活有用的东西。到头来,不过是浪费了人类宝贵的人力、物力、资金和资源。   因此,工厂必须为了实现黑字而努力。因为黑字证明了公司对社会有用,证明公司有存在的价值。相反,产生赤字不仅给股东们造成了损失,还意味着在浪费社会的资源。   为了实现黑字,工厂需要采取各种各样的管理机制。虽然工厂的强弱在根本上取决于制造产品的技术,但只有具备了可以充分发挥技术的管理机制,工厂才能够实现黑字。   关于管理机制,从第5章起还会逐一进行解说。这里暂且简单概括为一个词——QCD管理,即质量(Quality)、成本(Cost)、交期(Delivery)的管理。   质量(Q)并不只意味着产品没有残缺,还表示满足了顾客的期待。成本(C)是指生产时如何最省钱。交期(D)指对产量和交期的管理。   假如有一个物美价廉(即Q和C都好)的圣诞蛋糕,如果D做得不好,比如发货期拖到了12月26日,那么再好的圣诞蛋糕也没了价值。   1-2 形形色色的制造业   对制造业进行分类后,可以清楚地理解产业结构。   在日本,究竟有多少事务所被归类为制造业呢?根据2006年的调查统计,员工达到5人或以上的事务所约有28万个,几乎是理发店总数的2倍。   员工不满5人(包含个体经营)的制造业的事务所数量为55万个,约为商业的商店总数的一半。而这55万个事务所平均每年进行着110兆日元(约合7兆人民币)的生产活动。   制造业的分类   在制造业中,除了有消费者们所熟悉的生产最终产品的公司,还有为其提供原材料(原材料生产商),以及提供生产设备的公司(设备制造商)。后两种公司对于一般家庭来说比较陌生,这从学生求职公司的人气排名榜上的名次可以体现出来。   在政府的统计中,制造业被分为23个业种,也使我们更清楚地了解什么是制造业(参照图1-2)。下面,我们对不易理解的分类名称进行了补充说明。   电器机械器具   其代表是家电生产商,事务所数量最多。该分类还包括生产电脑、通讯设备、照明器具、发电机以及半导体的厂家。   运输机械器具   其代表是汽车产业,还包括造船业及航空产业,生产铁路车辆或自行车的厂家。   一般机械器具   包括生产建筑机械、农用拖拉机、机床、办公室机器、纺织机以及其他产业用机器的厂家。   金属制品   包括生产螺丝、螺母的厂家及生产金属建材、金属罐、刀具、西餐餐具、铸件等产品的厂家。   精密机械   包括生产医疗仪器、光学仪器(相机等)、测量仪等产品的厂家。   组装型和流程型   参照图1-2可知,过去曾是日本产业主力的纺织产业,如今不过在“其他”中占很小一部分。   图1-2制造业中23个业种的产出比率   图1-2中阴影的部分,被称为“组装加工型”产业。这种类型的产业把零部件汇集起来进行加工和组装,最终制成产品。制造汽车和家电就是典型代表。   与组装加工型相对的产业,被称为“流程型”产业。这一类型的产业通过对原材料进行化学处理后制造产品。典型代表是石油化工、药品和钢铁产业等。另外,食品加工也属于流程型产业。   各种不同的组装加工型产业在体系上有很多的共同点,本书将以组装加工型为中心对工厂体系进行解说。流程型的体系虽然千变万化,但基本框架与组装加工型相同。   1-3 没有工厂就没有我们的生活   在资源稀缺的日本,制造业承担着赚取外汇、创造优质生活的重任。   在日本这个国家,食品、能源(石油及天然气等)、原料(铁矿石等)必须依靠进口。如果不进口,我们甚至无法维持生活。而制造业就担负了赚取购买进口品的资金的重任,支撑着日本的发展。   制造业约占日本国内生产总值的20%(参照图1-4所示),较之过去的25%,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降低了。   约占五分之一的比重绝对不是一个小数目。但现在从维系社会稳定的就业以及为我们的生活提供必要的物品与服务这一角度来看,商业和服务业才是主角。   图1-3工厂(制造业)的作用与功能   图1-4日本的制造业与其他行业的关系   制造业支撑着日本的钱包   今天的社会正在逐步脱离工业化,同时向服务经济化转变。在这样的环境中,制造业是否会像一个演出接近尾声的演员,迟早会退出光鲜的舞台呢?   国际收支相当于一个国家的“账本”,当我们分析国际收支时,就会看到制造业不同的一面。   日本的进口额超过70兆日元(约合5兆人民币)。同时,还有80兆日元(约合5.7兆人民币)的出口。有了这些出口才能支付进口所花费的金额,而出口的产品几乎全部是工业制品。   虽然媒体市场会报道说漫画等非制造业的海外收入及境外投资获取的收益在不断增加,然而服务领域的国际收支中仍然有2.5兆日元(约合1800万元人民币)的赤字,海外投资获取的收益也只不过16兆日元(约合1.1兆人民币),根本无法维系进口。   今天的实际情况是,制造业生产的产品的出口支撑着日本的进口,也维系着日本国民的生活。制造业虽然在就业与雇佣方面让出了主角的地位,但仍然支撑着日本的钱包(国际收支)。   不仅如此,事实上服务业也有很大一部分依赖于制造业。比如电力、运输、通讯、金融、保险、广告等等,无论在哪一个领域,为制造业的客户提供的服务都占据了巨大的比例。   为制造业的客户提供的服务中,专业性强的高附加值服务所占的比例很大。所以说,先有了制造业奠定的基础,才会有服务业的发展。   工厂创造了更好的生活   现今,全球化竞争愈演愈烈,亚洲市场蓬勃成长,日本的制造业正在重新构建产品和生产体制。通过思考分析“生产什么”和“在哪里生产”等问题,设法在日本国内留住开发生产基地,需要举国上下努力对制造业进行变革。   同时,工厂还有提高薪酬水平的效果。如果劳动生产力不提高,国家的薪酬水准就不会提高。而制造业伴随着投资,能获得提高劳动生产力的效果。   不仅如此,制造业还通过技术革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正像Walkman和iPod的出现改变了我们听音乐的方式,小小机身里装下了多种功能的手机、超薄电视机、数码摄像机、DVD录放机等等,这些在不断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   策划出这些变化的企业就在我们的身边,所以我们的喜好能够反映到产品上,并能够马上享受产品带来的便利——这些都是制造业存在于日本的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