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旅游产业数字化研究

健康旅游产业数字化研究
作者: 杨路明,施礼,罗晓雯,陈丽萍
出版社: 科学
原售价: 162.00
折扣价: 128.00
折扣购买: 健康旅游产业数字化研究
ISBN: 9787030698889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第1章 研究背景
  随着经济、社会、文化、需求各方面的进一步发展,传统的旅游已经不能满足人们也随之发展的更加养生、健康化的要求,于是便有了健康旅游的出现。而随着人们对于便捷的要求不断提高,对于健康旅游的数字化也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本章主要通过经济、社会、文化、需求四个方面的描述,对于健康旅游及健康旅游数字化的出现发展进行介绍。
  1.1 经济背景
  随着近年来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发展,全球数字经济规模持续扩大。数字经济的出现与发展改变了个体、企业和社会之间传统的关系。数字技术的使用,模糊了组织和国家之间的界限、壁垒,加剧了企业、机构之间的竞争。从全球经济活动到个人的生活、活动,数字经济使得社会拥有了前所未有的活力和能量的整体爆裂。而旅游作为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GDP)中占比越来越重要的存在,旅游数字化也成了亟待发展的问题。其中,健康旅游作为一种新兴的旅游业,其数字化也更加引人注目,且必将给健康旅游带来更大的发展。
  1.1.1 国内经济发展背景
  以近几年国内的经济发展情况看,以商品和服务产业为主的第三产业是近几年拉动我国GDP增长的主要部分。整个服务业的经济增长态势良好。例如,2019年春节期间,全国铁路旅客发送约4.1亿人次,同比增长6.7%[1]。服务业总体增长良好。在上半年,我国服务业同比增长了7.0%。累计增长率已连续14个季度保持在7.0%~7.9%。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50%以上,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0.3%。8月,服务生产指数同比增长7.0%,比工业规模高出1.4个百分点。2009~2018年城乡恩格尔系数变化的情况见图1.1。
  图1.1 2009~2018年城乡恩格尔系数变化情况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
  其中,旅游业就是第三产业的代表,在促进我国经济建设发展中发挥着不能忽视的作用。根据相关数据统计,2017年我国GDP中,旅游业贡献近9.13万亿元,共占GDP的11.04%。在旅游消费方面,居民出行方式多样化,旅游市场环境越来越完善,相关消费需求旺盛[2]。根据文化和旅游部的数据,2018年中国人均出游已达4次,国内旅游人数超过55亿人次,是1994年的11倍,年均增长10.5%,国内旅游收入超过50000亿元,是1994年的50倍,年均增长17.7%。据测算,2017年,全国旅游及相关产业增加值37210亿元,比上年增长12.8%,比同期GDP价格涨幅高1.9个百分点,占GDP的比重为4.5%,比上年提高约0.1个百分点。根据行业数据,旅游服务、旅游和餐饮服务、旅游和娱乐服务迅速增长,附加值的增长率分别为15.3%、15.1%和17.2%[3]。在上半年,中国的国内需求推动经济的增长接近80%,全国居民消费支出中,教育、文化娱乐、医疗卫生等支出同比分别增长10.9%、9.5%和7.8%。服务的消费,如旅游、教育、卫生、体育和其他服务,增势都是好的[4]。
  而由于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出行旅游的需求随之增加,对旅游的形式和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而作为将健康与旅游相结合的健康旅游,拥有着良好的市场前景及合适的环境、需求。根据相关数据,目前世界上有100多个国家开发了健康旅游产业[5],全球健康研究所(Global Wellness Institute,GWI)发布的全球健康经济数据显示,2017年,全球健康经济规模为4.2万亿美元。其中,2017年,全球康养旅游市场规模为6390亿美元,预测到2022年将达到9190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为7.5%。
  健康旅游产业作为旅游业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的发展也会对经济状况产生重大的影响。我们必须了解到,大健康产业的发展并不是独立产业的发展,而是与第一、二、三产业融合的发展,它将产生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到2020年,大健康产业的规模预计会达到80000亿元。以下是2014~2018年中国旅游业对GDP的一个贡献情况[6],见图1.2。
  图1.2 2014~2018年中国旅游业对GDP的综合贡献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
  同时,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戏剧性的变化使得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消费观念发生改变,还有健康旅游示范基地建设各项标准的制定,全国各地对于健康旅游示范基地建设的热情不断加强。与传统旅游相比,健康旅游将使游客在旅游目的地停留的时间更长,消费强度更高,能促进当地经济、医疗、卫生、保健、美容、翻译、购物等产业高效协调发展。并且,推广养生旅游产业与房地产、中医药、医疗康健、温泉、餐饮等相关产业和行业的融合发展,不仅丰富了健康旅游的产品,而且增强了健康旅游的内涵。满足人们对养生旅游产品需求的多样性,从而拓宽养生旅游产业,提高养生旅游的经济、社会效益。因此,健康旅游的发展潜力巨大,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1.1.2 地区经济发展背景
  现今,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工业化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人口的增加,交通拥堵,噪声污染,固体废物污染,废水废气排放,环境问题和城市生态系统失衡,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城市居民的身心健康。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居民可自由支配收入、闲暇时间不断增加,医疗保健已成为人们广泛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有需求就有供给。人们追求健康,对健康休闲和健康理疗产品的需求逐渐增强,保健品行业应运而生并迅速发展。健康俱乐部、健康理疗俱乐部、健康工作坊、健康中心等已在各大城市兴起。2018年中部、西部地区旅游收入增长率分别为45.63%和26.63%,东部地区为14.57%[7]。然而,由于城市环境本身使然,医疗保健行业在城市不能完全让客户体验到天然保健品。正是在这样一个大环境中,越来越多的人希望能在有山有水、环境优美、空气清新、配套服务完善的小城镇里旅游、度假、休养。在享受自然美景的同时,他们放松身心,保持健康,并在旅游业中保持健康——健康旅游也顺应了这一趋势。而旅游业作为云南省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对促进云南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昆明市作为云南省的省会城市则是研究云南省旅游业最具代表性的城市。
  经国家统计局批准,2018年云南省地区生产总值17881.12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8.9%,增速比全国高2.3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498.86亿元,增长6.3%;第二产业增加值6957.44亿元,增长11.3%;第三产业增加值8424.82亿元,增长7.6%。云南省的旅游发展情况近年也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根据省文化旅游厅的数据,云南省2018年共计接待国内外游客6.64亿人次,同比增长17%,旅游总收入预计达到8450亿元,同比增长22%。并且昆明市于2009年就启动了“数字旅游”的信息化建设项目,截至2019年5月,数字旅游平台已有2300余家企业信息,包括景区、酒店和旅行社等与旅游业相关的企业[8]。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带动经济发展,经济发展良好促进旅游业更好发展,两者之间是相互促进、相互补充的关系。健康旅游产业作为旅游业的重要部分,在当前发展和转变形势下,将会迎来发展大潮。
  因而随着昆明市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开始追求高质量的生活方式。大多数城镇居民在闲暇之时,喜欢走向自然、亲近生态,登山游、徒步游、自行车游等以健康、生态为特色的周末度假方式成为一种趋势。因此,昆明市各旅行社也注重深入挖掘、不断增加以健康为主题的旅游产品,为消费者提供更多好选择[9]。为了昆明市健康旅游的建设,2018年昆明市举办了“2018昆明大健康国际论坛”,论坛以“共创—共赢—共享—共筑中国健康之城”为主题,旨在贯彻落实“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要求和云南省委省政府打造“健康生活目的地”的部署,力求创建权威、务实的“政、产、学、研”国际交流平台,促进昆明大健康产业可持续发展[10]。
  1.2 社会背景
  中国政府十分重视数字经济及产业数字化的发展,并对数字化企业给予各方面的支持与鼓励。数字经济这一概念自从在2017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后,在十九大报告、其他国际会议中更是被频频提起,可见政府对于发展数字化的迫切需求和重视。产业数字化可在各个产业中实现,其中旅游产业产生的经济效益占我国GDP的比重较大,因此使旅游业实现数字化对于旅游业的发展和数字经济的建设都会产生很大的积极正效应。而健康旅游作为近几年的新兴旅游模式,健康旅游数字化发展也会推动健康旅游产业向高质量方向发展。
  1.2.1 旅游业高质量发展趋势
  随着经济和技术的发展,人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日常开销不仅局限于衣食住行,还包含满足精神世界的开销,人们对生活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生活观念也从只关注“衣食住行”等物质生活转变为关注健康、休闲、享受等精神需求。但旅游模式的固有化和人们需求的多元化导致旅游业的发展遭遇瓶颈发展期,旅游增速越来越慢甚至出现负增速,国际旅游收入增速也越来越慢,尤其是2018年,旅游业发展的瓶颈通过旅游人次和同比增速的变化很直观地展现出来,如图1.3、图1.4所示,2018年我国实现了55.39亿人的国内旅游游客接待,2017年实现了50.01亿人次的国内旅游游客接待,2018年和2017年相比虽然增加了10.76%,但其增速放缓,可见我国旅游业发展还存在很大的改善空间。
  图1.3 2011~2018年我国旅游人次及增速
  资料来源:国家旅游局
  图1.4 2011~2018年我国国际旅游收入
  资料来源:国家旅游局
  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的经济发展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变为高质量增长阶段。旅游业收入是我国经济收入总额较为重要的一部分,现要求经济发展转向高质量增长,同样的也就是要求旅游业转向高质量增长。目前旅游业的收入增速出现负增长,虽然降低了我国的旅游发展水平,但其增速降低却促进了我国旅游服务行业的转型升级,引导我国旅游业向高质量化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制定提供多元化的旅游服务和模式。旅游服务的多样化不仅会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选择和需求,还会使得旅游业进入高质量的蓬勃发展时期。在旅游业的迅猛发展态势下,除了之前的观光旅游、文娱消遣旅游、家庭旅游服务之外,现在更多的还有文化知识旅游、生态探险旅游和健康保健旅游服务。其中,为了加快中国旅游业的转型升级,显著提高全国人民的健康水平,并且响应国家大力发展全域旅游的要求,健康旅游服务和健康旅游基础建设成为近几年从国家到地区的研究开发热点。
  1.2.2 健康旅游发展背景
  健康旅游由来已久,现学术界主要将健康旅游分为保健旅游、医疗旅游和养生旅游三种类型[11]。而我国于2013年首次正式地提出发展大健康产业,2013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开启了我国大健康服务产业的崭新时代,文件中提出了到2020年我国的大健康产业发展要覆盖人民的整个